词条 | 角雕 |
释义 | 角雕:角雕主要就是用牛角、羊角、狍子角、鹿角等雕刻出各种精美的日用品和玲珑的工艺品。有刀壳、刀把、顶针、火柴盒、烟盒、茶叶桶等等,件件都是精美绝伦的工艺品。角雕主要指犀牛角雕刻的工艺品。角雕也是世界上最强有力的大型猛禽之一,体长将近1米,体重可达9千克,分布于南太平洋和中南美洲,以捕捉鹦鹉、猴子和树懒等为生。其名字来自于古代希腊神话“Harpia”,是一种具有女人身体和锋利鹰爪的妖怪,是神用于行使最残暴惩罚的工具,故又称“女妖鹰”。角雕是巴拿马的国鸟。 工艺雕塑角雕horn carving 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已用兽角制成耳坠、笄、梳、匕等,造型规整,打磨光滑。汉代,大秦(古罗马帝国)、条支(今伊拉克)等国的犀牛角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相传犀牛角有解毒辟邪之功能,如同毒药接触,则毒药发生白沫,因而被帝王所重视,制为杯盏等器皿,以检验食品,从而使犀牛角雕刻成为古代角雕的著名品种。唐、宋、明各代,犀牛角除由外国使节作为礼品赠送帝王外,还流传民间。犀牛角质地坚硬而细密,有纯黑色,称黑犀角;有纯黄色,色如黄金;有带纹理者,如黑色中带黄色纹理,或黄色中带黑色纹理。有的纹理宛如龙、山水、日月星辰等状,但大多呈鱼子或小米状,称为粟纹。《续夷坚志》记载,宋孝宗腰部的佩带为犀牛角制成,呈南极寿星像。宫廷匠师多依据犀牛角的自然形状,雕刻酒杯,供帝王享用。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2)著名匠师尤通,江苏无锡人,以雕刻犀牛角杯为名,曾征入宫廷,人称“尤犀杯”。20世纪以来,中国角雕以牛角雕为主,产于广西北海、黑龙江哈尔滨、内蒙古包头、广东高州、湖南南岳等地。广西北海牛角雕以虾为传统题材,充分利用牛角透明晶莹的特点,使作品极为生动。 犀角雕明清时期,由于工艺美术突飞猛进的发展,雕刻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精湛的雕刻艺术扩展到犀角材质中来,这样,形状众多、花纹各异的犀角杯就脱颖而出,闻名于世。 明代的犀角雕刻制品是非常引人注目的。雕刻艺人们利用犀角扁底尖顶的形状,雕镂成花纹各异的杯、爵等酒器。当时,由于中国与南亚交往比较密切,又与非洲各地有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犀角便也由这些地方源源输入,这对犀角雕刻工艺的发展推进很大。 犀角雕刻与竹、木、金、玉的雕刻艺术同为艺林珍赏之品。这一时期,犀角的雕刻能手有鲍天成、濮仲谦、尤侃、江福生和尚均等,他们都是身兼多技的著名雕刻家。他们能用犀角、象牙、各种硬木、香料等材料雕刻成各种奇巧精美的杯、盒、扇坠、发簪及印章之类,精妙绝伦,与当时苏州的琢玉名手陆子刚齐名,在江南颇负盛名。 猛禽角雕保护状况近危[1] 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鸟纲 Aves 目:隼形目 Falconiformes 或 鹰形目 Accipitriformes 科:鹰科 Accipitridae 亚科:鵟亚科 Buteoninae 属:角雕属 Harpia Vieillot,1816 种:角雕 H. harpyja 二名法:Harpia harpyja (Linnaeus,1758) 角雕(学名:Harpia harpyja),又名哈佩雕或哈比鹰,是新热带界的一种鹰。它们最初是由卡尔·林奈(Carl Linnaeus)于1758年所描述,并命名为Vultur harpyja。[2]后来被编入自立的角雕属中。 角雕的名字是与希腊神话的哈耳庇厄有关,哈耳庇厄是一种人面鹰身的怪物,负责将死人带到哈底斯面前。它们是美洲中最大只及最强壮的猛禽,很多时都栖息在热带低地森林的上冠层。它们也是世界上最大型的鹰之一,现存只有食猿雕较它们大。已灭绝的哈斯特鹰差不多比它们大50%。 // 特征角雕的上身羽毛呈灰黑色,下身的则是白色。在胸部上至颈部有黑间。头部呈淡灰色,有两个冠。雄雕及雌雕外观完全一样。爪长达13厘米。 雌性角雕平均长108厘米,翼展阔200厘米,重6.5-9公斤。只有食猿雕及虎头海雕有接近的身型,但角雕的翼展较短。雄雕只重约3.8-5.4公斤。 生态飞行中的角雕。 角雕是肉食性的,会主动捕获猎物。其猎物主要有栖于树上的哺乳动物,如吼侯、长鼻浣熊及树懒,它们也会攻击其他鸟类,如金刚鹦鹉。它们的爪极度强壮,可以压住猎物,施加的压力达4.1帕斯卡。[3]它们也可以抓起超过其体重四分之三的物件。虽然体型巨大,但飞行时发出的声响却非常小,即使在猎物头顶上掠过,也不容易被察觉。 角雕会在高树上以树枝筑巢,很多时都会在南美洲最高的爪哇木棉上筑巢。由于砍伐爪哇木棉在南美洲代表了恶运,所以帮助了保存它们的栖息地。[4]它们每次会生两只蛋,蛋呈白色。角雕的成长期为两年,但要到了四五岁左右才完全成熟,有繁殖能力。当第一只蛋孵化后,角雕就会忽略第二只蛋,第二只蛋便不会孵化。雏雕出生后6个月就会换羽,但父母仍会照顾它多6-10个月。若对其巢造成骚扰或威胁它们的雏雕,它们会变得很攻击性。 保育状况角雕受到砍伐及猎杀所威胁,在大部份地方,都只能短暂的见到它们。如在巴西,它们已从大西洋森林中消失,只有在偏远的亚马逊盆地出没。[5]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角雕列为近危[1],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则指它们已接近灭绝的边缘。游隼基金会(The Peregrine Fund)指它们是依赖保护的物种,需要饲养放生及保护栖息地等保育工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