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氟噻乙草酯 |
释义 | 【中文名称】氟噻乙草酯;(2-氯-4-氟-5-(5,6,7,8-四氢-3-氧-1H,3H-(1,3,4)噻二唑(3,4-a)并哒嗪-1-基亚胺)苯硫基)乙酸甲酯 【英文名称】fluthiacet-ethyl;Action;methyl(2-chloro-4-fluoro-5-(5,6,7,8-tetrahydro-3-oxo-1H,3H-(1,3,4)thiasiazolo(3,4-a)pyridazin-1-ylideneamino)phenylthio)acetate;methyl((2-chloro-4-fluoro-5-((tetrahydro-3-oxo-1H,3H-(1,3,4)thiadiazolo(3,4-a)-pyridazin-1-ylidene)amino)phenyl)thiio)acetate 【CAS登录号】 117337-16-6 【结构或分子式】 【相对分子量或原子量】403.9 【密度】0.43(20℃) 【熔点(℃)】105.0~106.5 【蒸气压(Pa)】4.41E-7(25℃) 【毒性LD50(mg/kg)】 急性经口LD50:大鼠大于5000,野鸭和鹌鹑大于2250。对兔眼睛和皮肤无刺激。鱼毒LC50(96h,mg/L):鳟鱼0.004,鲤鱼0.63、大翻车鱼0.14。无致畸、致突变性。 【性状】 白色粉末状固体。 【溶解情况】 水中溶解度为0.85(蒸馏水25℃,mg/L),0.78(pH5和pH 7),其它溶剂中溶解读(g/L,25℃):甲醇4.41、丙酮101、甲苯 84、乙腈68.7、乙酸乙酯73.5、二氯甲烷9、正辛烷1.86。 【用途】 酰亚胺类除草剂。为大豆、玉米田用的苗后除草剂。主耍用于防除大豆、玉米田阔叶杂草,特别对一些难防除的阔叶杂草有卓效,如以2.5~10g(a.i.)/ha对苍耳、苘麻、西风古、藜、裂叶牵牛、圆叶牵牛、大马蓼、马齿苋、大果田菁等有极好的活性。在10g(a.i.)/ha对繁缕、曼陀螺、刺黄花稔、龙葵、鸭跎草等亦有很好的活性.在5~10g(a.i)/ha剂量下作茎叶处理,对不同生长期(2~51cm高)的苘麻、西风古和藜等难防除阔叶杂草有优异的活性,其活性优于三氟羧草醚[560g(a.i.)/ha]、氯嘧磺隆[13g(a.i.)/ha]、咪草烟[70g(a.i.)/ha]、灭草松[1120g(a.i.)/ha]、噻磺隆[DPX-M6316,4.4g(a.i.)/ha]。 若与以上除草剂混用,不仅可扩大杀草谱.还可进一步提高对阔叶杂草如藜、苍耳等的防除放果。对大豆和玉米极安全.由于用氟噻乙草酯作苗前处理,甚至在超剂量下[120g(a.i.)/ha].对后茬作物无不良影响.加之其用量低,故对环境安全。 【制备或来源】 以邻氟苯胺为起始原例.经酰化、氯化制得中间体4-氯-2-氟乙酰苯胺;与氯磺酸反应后经还原、水解制得中间体取代的硫酚;再经醚化、制成硫代异氰酸酯;最后与肼缩合,并与光气合环即得目的物. 【其他】 分配系数lgP=3.77。对光稳定性:半衰期为4.92d。 作用机理: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剂.在敏感杂草叶面作用迅速,引起原卟啉积累,使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从而导致敏感杂草的细胞膜结构和细胞功能不可逆损害.常常在24~48h出现叶面枯斑症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