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冯仲云故居 |
释义 | 故居位置冯仲云故居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余巷村薛家前16号。 冯仲云冯仲云(1908—1968),武进横林镇余巷村人。少年时期即有强烈的爱国情结。1923年入杭州惠兰中学读书时,开始受“五四运动”后各种新知识、新思想影响,曾冲破校方阻拦参与声讨反对曹锟和“猪仔”议员的斗争大会。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怒,他立刻与一批进步学生投入反日示威游行,声援讨伐帝国主义罪行,并从中认识到挽救民族危机的重要。 1926年,考入北平(今北京)清华大学,并开始研读马列著作。1927年,在“四·一二”白色恐怖最为严重的关键时刻,他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与朱理治等同学深入到北京西郊农村,发展党员,开展农运工作。1930年,调到北平市委,负责党的宣传工作。数月后,在筹备“五一”劳动节时不慎被捕入狱。同年9月,在党组织营救下砸开镣铐越狱成功。 1931年5月,他被派至东北任中共江北区委宣传部长。“九·一八”事变后,被推选为“全满反日总会党团书记兼满洲省委少数民族委员会”负责人。1932年7月,以江北区代表身份参加满洲省委扩大会议,当选为省委委员。会后,被派到汤原县工作,创建了该地区第一支抗日武装部队——汤原游击队,为发展成立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打下基础。 1933年9月,任满洲省委秘书长。1934年满洲省团委书记刘明佛被日军逮捕,供出冯的住处,他及时转移幸免于难,后被派到珠汉县(今尚志县)抗日根据地参加游击战争。 1935年1月28日,冯仲云与赵尚志根据满洲省委决定,以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为基础,在珠汉县丰戴河扩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赵尚志任军长,他任政治部主任。1936年9月召开汤原中心县委及抗日联军三、六军党委联席会议,会上成立北满临时省委,他当选为省委书记兼组织部部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组织军民,进行烧毁桥梁,破坏铁路,切断电线等来破坏日军的后方设施。1939年4月,他被调到抗日联军第六军任政治部主任。1940年4月,结束在苏联的会议后,回国到达海伦地区,担任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政委。之后,率部队200余人,在地方党组织配合下,攻进克山县城,营救释放二百余名被俘军民。11月初与张寿筏等组成“临时工作三人团”,领导野营党的抗战工作。1945年,抗战胜利即将到来时,抗日联军立即作出配合迎接苏联红军进军东北行动的决定,他负责沈阳地区,后任苏军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抗战胜利后,根据陈云的指示,他逐步写出《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苦斗简史》、《抗联的父亲老李头》、《东北抗联创始者——罗登贤同志》、《李兆麟将军》、《中国英雄赵一曼》等著作,并以亲眼所见的事实,揭露控诉日本侵略者在东北犯下的滔天罪行。 1946年4月,成立松江省,他当选为省主席。为永远怀念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烈士,在召开抗战胜利的二十余万人庆祝大会上,提议将哈尔滨的正阳街改为“靖宇大街”;新城街改为“尚志大街”;山街改为“一曼街”。会上他还向全国和美国发出通电,呼吁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制止内战,要求美国政府迅速停止援蒋活动,取消军援,撤退驻华美军,尊重中国主权,维护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 1949年4月,合江省和松江省合并,成立松江人民政府,仍由他任主席和常委,并兼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1952年,调往北京,先后任北京图书馆馆长、水利部副部长兼华东水利学院院长、水利电力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被毛泽东主席亲自授予“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八一勋章”。他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中共八大中央委员。1968年3月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致死。1977年得到平反昭雪。 故居概况冯仲云故居在余巷村南面,坐北朝南,原有房屋3进,均硬山式砖木结构。第一进平房,6楹3间,正中明间檐下为石库门,保持原貌,建筑面积70余平方米;第二进原为3间平房,现已改建为水泥混制楼房;第三进原为3间楼房,现建为平房,屋后有一园,曾栽种花木。第三进东侧另有2间平房(原为厨房及猪舍),整个故居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占地面积近700平方米。现第三进平房中已辟作私人筹办的“冯仲云纪念馆”,室内陈列有冯仲云生平事迹介绍,著作,生前遗物,授勋,勋章等照片,以及吉林省杨靖宇纪念馆,哈尔滨工业大学等有关部门赠送的对联等。 2008年2月26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