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冯建吴绘青城胜景图 |
释义 | 【名称】冯建吴绘青城胜景图 【类别】中国名画 【年代】一九八三年 【文物原属】私人收藏 【文物现状】私人收藏 【简介】 设色,纸本,立轴,尺幅:135×69厘米。 款识:青城六月风光好,一路鸣蝉送入山。步步莓苔赴幽意,绿云深处一亭闲。青城第五洞天。一九八三年夏太虞冯建吴写于重庆。 钤印:太虞、建吴 冯建吴(1910-1989),字太虞,别字游,斋名蔗境堂、小徘徊楼。四川仁寿人。早年就读于四川美术专科学校、中华艺术大学。十九岁东下上海求学,考入吴昌硕后人创办的昌明艺专,师从王个簃、诸乐三,成为吴昌硕的再传弟子。二十一岁学成返回四川,组织蓉社、国光书画社。1932年,又与同仁在成都创办东方美术专科学校,历任国画系主任、副校长、校长。曾聘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入川讲学,给巴蜀画风注入了一股新鲜空气。1949年后曾任中学教师,1952年应胞弟石鲁之约赴西安任《西北画报》社美术编辑。1956年起于四川美术学校任教授,1987年退休。在十年浩劫中,被扣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关过“牛棚”,还被剃了阴阳头游街。“文革”结束时,年近古稀,全身心投入书画创作和变革之中。于诗、书、画、印无不精擅,作品《海心亭》、《古银杏》等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出版有《冯建吴画选》、《山水画技法基础》等书。生前曾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分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重庆国画院副院长、成都画院顾问、四川省政协常委等。 巴蜀地区,在明清时代几乎没有出现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在20世纪初期,一批巴蜀有志青年为了打破四川书画的沉闷气氛,跋山涉水,远下上海等地求学,冯建吴、苏葆桢等人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冯建吴的作品,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基本上是纯传统,纯吴昌硕的一派作风。此后熔铸北朝书风和汉碑、汉简等为一体。创就了雄强、刚健、磅礴、朴茂、遒劲的艺术风格,其画从书出,亦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力和浓郁的个性色彩。 此冯老所作《青城胜景图》,描绘了蜀中道教名山青城山的风光。青城山深幽涵碧,素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是我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被列为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五洞天。画中右侧青瓦白墙的山门为“五洞天”门,位于朝阳洞至常道观之间的山路上,是青城山中的一处幽静之地。作品全从写生中得来,故布局构图不落俗套,以大片交织的绿树浓荫统盖画面,以深浅不同的绿色为主调,突出表现了青城山的“幽”、“静”、“绿”,展读画卷,给人一种沁人心脾的爽快感觉。 冯老的笔法雄强而有魄力,画中无论勾枝点叶,均以沉雄霸悍的笔法出之,点划似长枪大戟,森然相向,不作描头画脚的小巧技俩,这是有别于一般画家之处,自无愧于大家称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