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方之芳 |
释义 | 个人简介所在部门: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 职 称:教授 出生年月:1943年3月 方之芳,女,1943年3月生于浙江镇海,九三学社,南京气象学院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教授。研究方向为:气候系统和气候变化,冰雪圈与大气环流的相互作用。 教育科研研究方向 冰雪圈在气候系统中的作用,北极海冰和高原雪盖与全球大气环流的联系,高原冻土和雪盖与我国气候的关系。 在研项目 1.冬季内蒙古和新疆地区雪灾成因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105006) 2.青藏高原冻土和积雪的气候变化特征以及与东亚环流和我国气候的联系(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开放实验室项目) 完成项目 1.北极海冰与大气环流相互作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人) 2.冰-洋耦合模式的设计和建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加者) 3.复奇异值分解与气候变化中两个移动场的关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加者) 4.月季大气环流变异的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加者) 5.植被变化对四川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四川省科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申请人) 6.青藏高原积雪与四川汛期旱涝的联系和预报意义(四川省科委应用基础项目,申请人) 7.北半球冬季月-季大气环流研究(美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加者) 8.北冰洋涛动研究(美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加者) 9.长期预报理论和方法研究(国家气象局重点项目,参加者) 10.东亚季风研究(国家气象局重点项目,参加者) 发表论文 方之芳,北半球副热带高压与北极海冰的相互作用,《科学通报》,1986,Vol.31,No.4,,286-290. 方之芳、高玉庄、代民,北极海冰影响副热带高压的可能途径,《海洋学报》,1987,Vol.8,No.5,558-565. 方之芳,一月北极海冰对六月亚洲—西太平洋环流的影响,《大气科学》,1990,Vol.14,No.1,102-107。 方之芳、谭友邦、随学海,夏季北极海冰激发的500hPa遥相关型,《大气科学》,1991,Vol.15,No.1,53-60. 方之芳,J.M.Wallace,冬季大气环流对北太平洋海冰和黒潮暖流海温的强迫作用,《大气科学》,1996,Vol.20,No.5,541-546. 方之芳、李超、李贤琅,青藏高原温度场与贵州干旱的联系,《高原气象》,1996,Vol.15,No.4,496-502. 方之芳、宇如聪、金向泽、张学洪,1966-1991年北极海冰模拟结果与观测的对比,《大气科学》,1998,Vol.22,No.3,305-317。 叶月珍、方之芳,青藏高原热力状况与四川盆地汛期降水的联系,《高原气象》,1999,Vol.18,No.2,162-170。 方之芳、郭玉福、乔琪、方锦辉,北极海冰减少及其与相关气象场的联系,《高原气象》,2002,Vol.21,No.565-575。 方之芳,张丽,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东亚热低压的突变,2004,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气象出版社,26-274。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