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反造型:与自然连接的建筑
释义

图书信息

作者:隈研吾 (作者), 朱锷 (译者)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9月1日)

平装: 180页

正文语种: 汉语

开本: 16

ISBN: 7549500312, 9787549500314

条形码: 9787549500314

产品尺寸及重量: 23 x 16.4 x 1.4 cm ; 340 g

内容简介

《反造型:与自然连接的建筑》的目的在于颠覆20世纪发明出来的这个体系,这也是我设计建筑的目的。家不是用来买卖的东西,它是用来居住、用来生活的。如果自己没有要在这个家里跟房子一起老朽、死亡的意识,那就不能算是这个家里居住过。不仅仅是家,其他建筑也是如此。那是与大地紧密联系在一起,有着移都移不动的分量,不忍轻易让给他人的东西,它是与住在那里的人们的生活哲学以及人生紧密联系着的。

这才是建筑的原点。无法与大地割裂开的,才是建筑。我重视的是回到那块大地,重新审视建筑;回到那块大地,再一次将建筑与大地连接起来。《反造型:与自然连接的建筑》的目的在于颠覆欧洲建筑从希腊-罗马时代沿袭下来的割裂手法。暴露从而颠覆,实践这种颠覆,以此告诉人们我们还能够有别的选择,这就是《反造型:与自然连接的建筑》的目的。

作者简介

作者:(日本)隈研吾 译者:朱锷

目录

第一章 连接 日向邸

第二章 流出 水/玻璃

第三章 隐去 龟老山

第四章 极少化 森林舞台

第五章 村井美术馆

第六章 莲屋

第七章 粉碎成粒子

序言

建筑,原本就背负着必须从环境中突显自己的可悲命运。可以说,这是一种被迫从环境割裂出来的宿命。在有些人看来,体积如此巨大的物体拔地而起,当然会被视作是一种割裂。然而,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我在想,这种所谓的宿命难道是不可颠覆的吗?如何才能将这个冒出来的新空间与周围的环境连接起来呢?不能让它融入到环境中去吗?不能让它和环境融为一体吗?我相信,这样的思考绝不会是徒劳的。

我跟20世纪的建筑师们的想法恰恰相反。他们想要让原本就背负着突显自我宿命的建筑体块与周围的环境形成更加鲜明的对比。他们追求的是加剧这种对比,让建筑与环境间的割裂更加明确。不少建筑家靠着这耀眼的割裂光环而一夜成名。20世纪就是这样的一个时代。其中,被称为巨匠的两位建筑师:柯布西耶与密斯·凡·德罗正是最典型的代表人物。柯布西耶为了将建筑与地面清楚地割裂开来,发明了“底层架空”的手法。所谓底层架空,就是在房屋底层采用独立支柱。其中,萨伏伊别墅[1931]就是最好的例子。采用细细的支柱将白色的房屋整体与地面割裂开来的手法,让很多人都为之惊叹。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8: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