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鳖 |
释义 | 鳖(AmydaSincnsis)俗称甲鱼、水鱼、团鱼和王八等,卵生爬行动物,水陆两栖生活。鳖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有清热养阴,平肝熄风,软坚散结的效果。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而且是一种用途很广的滋补药品和中药材料。中国现存主要有中华鳖、山瑞鳖、斑鳖、鼋,其中以中华鳖最为常见。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中文学名:鳖 拉丁学名:Trionyx sinensis 别称:甲鱼,水鱼,团鱼,王八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爬行纲 亚纲:无孔亚纲 目:龟鳖目 亚目:曲颈龟亚目 科:鳖科 属:鳖属 分布区域:亚洲、非洲、美洲的淡水和湖泊中 食用(食用价值 挑选 加工方法 烹饪 甲鱼适合人群 注意事项) 人工饲养(亲鳖选择 亲鳖培育 产卵与孵化 稚鳖培育 鳖种(幼鳖)培育 养鳖场地 放养 饲养管理 疾病与防治 鳖的敌害 加温养殖技术 商品鳖的加温养殖 温室养鳖八要点 混养技术) 汉字汉字信息鳖biē 部首笔画 部首:鱼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9 五笔86:UMIG 五笔98:ITQG 仓颉:FKNWM 笔顺编号:43252343四角号码:98106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9CD6 基本字义1. 爬行动物,生活在水中,形状像龟,背上有软皮,无纹。肉可食,甲可入药。亦称“甲鱼”、“团鱼”;有的地区称“鼋”;俗称“王八”。 详细字义〈名〉 1. (形声。从鱼,从敝,敝亦声。“敝”意为“向下弯曲或歪斜”。“鱼”指水生动物。“鱼”和“敝”联合起来表示“头部的侧视形状像汉字笔画‘撇’的一种水生动物”。本义:甲鱼,一种爬行动物,俗称“团鱼”) 同本义 [soft-shelled turtle;Amyda sinensis]属于龟鳖目、鳖科,中国特产的一种软壳水龟,分布于中国南北各地,多栖于池沼、河沟、稻田中,肉味鲜美,认为是补品 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富。——《墨子·公输》 鳖科简介鳖科(Trionychidae),龟鳖目的一科。 鳖科有7属23种,外表为皮肤而非角质盾片为特征。鳖科以亚洲为分布中心,非洲和北美洲也能见到,而澳洲只有化石。鳖科是游动迅速的淡水肉食性龟鳖类,性情比较凶猛,其皮肤有在水中辅助呼吸的功能,可以在水下保持较长的时间。鳖科中最出众的种类是分布于中国南方和东南亚的鼋。 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鳖的外形呈椭圆形,比龟更扁平,从外形颜色观察,鳖通常背际和四肢呈暗绿色,有的背面浅褐色,腹面白里透红。其头象龟。它的背腹甲上着生柔软的外膜,没有乌龟般的条纹,也较乌龟为软。周围是柔软细腻的裙边。肢各生五爪。头颈和四肢可以伸缩。 鳖与其它海龟的壳不同之处在于:骨质壳没有周边骨板,高纹理表层,没有角状外骨板以及松散连接的腹(腹甲)。躯干略呈卵圆形,吻长,鼻孔开口于吻端,背部隆起有骨质甲。四肢粗短稍扁平,为五趾型,趾间有蹼膜,雌体尾一般不达裙边外缘,雄体大都伸出裙边外。有的巨鳖可达一米以上。 生活习性鳖是变温动物,为水陆两栖,用肺呼吸。主要生活在湖泊、池塘、水库、三角湾和流动缓慢的河里。 鳖的生活习性可归纳为“三喜三怕”,即喜静怕惊,喜阳怕风,喜洁怕脏。鳖对周围环境的声响反应灵敏,只要周围稍有动静,鳖即可迅速潜入水底淤泥中。在自然环境中,甲鱼喜欢栖息于水质清洁的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水域,风平浪静的白天常趴在向阳的岸边晒太阳(俗称晒背),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死体表的致病菌,促进受伤体表的愈合,通过晒背提高体温,促进食物消化。 鳖主要以肺呼吸,但当水温低于15℃时,甲鱼就潜入池底淤泥开始冬眠,靠喉咙部的鳃状组织等辅助呼吸器官进行呼吸。 鳖生性凶猛好斗,群体间恃强凌弱现象很普遍,食物缺乏时会残食同类。 鳖有冬眠习性。杭嘉湖地区每年11月中旬到次年的4月中旬前后是鳖的冬眠期。 食性鳖是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动物,主要食物为小鱼、小虾、蝌蚪、螺、蚌、水生昆虫 鳖既贪食又耐饿,一次时食后很长时间不吃东西,也不会死亡。当然,这是靠它自身积蓄的营养来维持生命活动的,在人工养殖时一定要供给它充足的食物,以加快它的生长。蚯蚓、动物内脏等,同时也兼食蔬菜、草类、瓜果等。在食物不足时,同类可互相残食,亦可摄食动物尸体。 繁殖在自然温度条件下,鳖生长4~5龄时才可达到性成熟;水温达到20℃以上时,开始发情交配。一次交配,多次产卵。北方一年产卵2~3次,南方4~5次。5~8月为产卵期,6~7月为产卵高峰期。产卵时间一般在下半夜(0~6点),这与鳖喜欢安静的环境有关。鳖的产卵方式为掘洞产卵,产后用沙土埋上,因此 在池周要设沙土质的产卵场。 甲鱼补充信息人们喜爱食用甲鱼,因为它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滋补品,尤以500多克重的母鳖为佳。母鳖体厚尾巴短,甲裙厚, 肉肥,味最美,公鳖则体薄尾巴长。 食用食用价值鳖肉具有鸡、鹿、牛、羊、猪5种肉的美味,故素有“美食五味肉”的美称。它不但味道鲜美、高蛋白、低脂肪,而且是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滋补珍品,能够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及调节人体的内分泌功能,也是提高母乳质量、增强婴儿的免疫力及智力的滋补佳品 在中国很早以前的记载中就有“鳖可补痨伤,壮阳气,大补阴之不足”(未经证实,请注意,希望有人给出原文出处),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视为滋补的营养保健品。唐.孟诜:妇人漏下五色,赢瘦,宜常食之。《随患居饮食谱》:鳖甘平,滋肝肾之阴,清虚劳之热,宜蒸煮食之。 鳖肉富含动物胶、角蛋白、铜、维生素D等营养素。因鳖的种类和生活地区的不同,其营养成分不尽完全一致。据分析,每百克鲜鳖肉一般含:水分73-83克,蛋白质15.3-17.3克,脂肪0.1-3.5克,碳水化合物1.6-1.49克,灰分0.9-1克,镁3.9毫克,钙1-107毫克,铁1.4-4.3毫克,磷0.54-430毫克,维生素A13-20国际单位,维生素B10.02毫克,维生素B20.037-0.047毫克,尼克酸3.7-7毫克,硫胺素0.62毫克,核黄素0.37毫克,热量288-744千焦耳。鳖的脂肪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占75.43%,其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占32.4%,是牛肉的6.54倍,罗非鱼的2.54倍,铁等微量元素是其他食品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甲鱼肉性平、味甘;归肝经。 具有滋阴凉血、补益调中、补肾健骨、散结消痞等作用 可防治身虚体弱、肝脾肿大、肺结核等症。 【性味】性寒,味咸。 【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铁、钙、动物胶、角质白及多种维生素等。 【功效】滋阴清热,补虚养肾,补血补肝。 宜&忌:适宜身体虚弱者食用。肝病患者忌食;患有肠胃炎、胃溃疡、胆囊炎等消化系统疾病者不宜食用;失眠、孕妇及产后腹泻者不宜食用。甲鱼含高蛋白质和脂肪,特别是它的边缘肉裙部分还含有动物胶质,不容易消化吸收,一次不宜吃得太多。 挑选好的甲鱼动作敏捷,腹部有光泽,肌肉肥厚,裙边厚而向上翘,体外无伤病痕迹;把甲鱼翻转,头腿活动灵活,很快能翻回来,既为质量较优的甲鱼;需格外注意的是,买甲鱼必须买活的,千万不能图便宜买死甲鱼,甲鱼死后体内会分解大量毒物,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即使冷藏也不可食用。 一看主要看甲鱼的各个部位。凡外形完整,无伤无病,肌肉肥厚,腹甲有光泽,背胛肋骨模糊,裙厚而上翘,四腿粗而有劲,动作敏捷的为优等甲鱼;反之,为劣等甲鱼。 二抓用手抓住甲鱼的反腿掖窝处,如活动迅速、四脚乱蹬、凶猛有力的为优等甲鱼;如活动不灵活、四脚微动甚至不动的为劣等甲鱼。 三查主要检查甲鱼颈部有无钩、针。有钩、针的甲鱼,不能久养和长途运输。检查的方法:可用一硬竹筷刺激甲鱼头部,让它咬住,再一手拉筷子,以拉长它的颈部,另一手在颈部细摸。 四试把甲鱼仰翻过来平放在地,如能很快翻转过来,且逃跑迅速、行动灵活的为优等甲鱼;如翻转缓慢、行动迟钝的为劣等甲鱼。 加工方法1.将甲鱼翻过身来,背朝地,肚朝天,当它使劲翻身将脖子伸到最长时,用快刀在脖根一剁,然后控血。 2.当甲鱼伸长脖子翻身时,用两指抓住其颈部,用快刀在头部割断其头骨,然后控血。 3.用筷子引出甲鱼头,待其咬住拉长,用刀斩断颈根,然后控血。 如果自己无法下手的话,那最好让卖家帮你宰杀,自己加工清洗,清洗方法如下:放半锅水,水温烧至大约有70~80度,将宰杀后的甲鱼放在热水中,烫2~5分钟(具体时间和温度根据甲鱼的老嫩和季节掌握)捞出,放凉后(迫不及待者可以用凉水浸泡降温),用一小刀将甲鱼全身的乌黑污皮轻轻刮净。注意了,可别把裙边(也叫飞边,位于甲鱼周围,是甲鱼身上滋味最香美的部分)刮破或刮掉。刮净黑皮后,再将甲鱼清洗干净。 从甲鱼的裙边底下沿周边割开,将盖掀起,去除内脏;还有一种方法,是用剪刀或尖刀在甲鱼的腹部切开十字刀口,挖出内脏,用清水洗净。内脏掏净后,洗净,斩掉四爪尖和尾鞘,去掉四脚附着的黄油。诀窍没有别的,就是胆大心细性子刚,下手迅速心不慌。另外,甲鱼体内的黄油腥味异常,一定要除净。 烹饪黄芪枸杞炖甲鱼 配料: 黄芪50克,枸杞子30克,甲鱼500克,生姜10克,醋、食盐、酱油、葱段、味精备适量。 做法: 1、将黄芪用清水浸润切片布包;枸杞子洗净;甲鱼去内脏后切块;生姜洗净,切成片。 2、将以上材料一并放沙锅中,加清水适量炖煮,先用武火烧沸后,再用文火慢煮,至熟烂后,去药包,调味即可。 吃法: 食甲鱼,喝汤。隔日一剂,分二次食完,连续服食3~5剂。 功效: 补益脾肾,益气养阴。气虚阳微之鼻咽癌。 鸡火甲鱼汤 主料:甲鱼1只(约750克重) 辅料:鸡片10克、火腿10克、清汤1500克、盐、味精、黄酒、葱结、姜片各适量; 制作: 1)甲鱼宰杀后去内脏洗净,斩块,入开水锅焯净血水,除净黄油,洗去血沫,放入品锅内,倒入清汤,放入鸡片、火腿,加盐、黄酒、葱结、姜片等调料; 2)将调妥味的甲鱼,加盖上笼蒸半小时左右,离火,取出葱结,姜片即可上席。 清炖甲鱼汤 原料: 甲鱼一只(大约500克左右最好)、火腿、香菇(干的,比较香)、姜、蒜、葱、绍酒、盐、味精 制法:(1) 将甲鱼翻过身来,背朝地,肚朝天,当它使劲翻身将脖子伸到最长时,迅速用快刀在脖根一剁,然后提起控净血.接着,放入水温大概有70~80度,将宰杀后的甲鱼放在热水中,烫2~5分钟(具体时间和温度根据甲鱼的老嫩和季节掌握)捞出. (2) 放凉后(迫不及待者可以用凉水浸泡降温)用剪刀或尖刀在甲鱼的腹部切开十字刀口,挖出内脏,宰下四肢和尾稍,关键得把腿边的黄油给拿掉. (3) 还要把甲鱼全身的乌黑污皮轻轻刮净.注意可别把裙边(也叫飞边,位于甲鱼周围,是甲鱼身上滋味最香美的部分)刮破或刮掉.刮净黑皮后,洗净.就算基本清理完工了. (4)甲鱼加工完成后,放在碗里,把切成片的火腿铺上,香菇,姜蒜葱也可以一起放入了,最后加料酒. (5)然后就是花时间去炖了,看甲鱼的大小,小些的一小时差不多够了,大的么再加60分钟吧。 乌鸡炖甲鱼 所需材料 甲鱼 500克 乌骨鸡 1000克。盐 20克 味精 2克 胡椒粉 2克 料酒 25克 姜 25克 大葱 25克 各适量。 乌鸡炖甲鱼的制做过程 1. 将甲鱼宰杀放血后,先用70℃的水烫一下 2. 再放在90℃的水中烫一下捞起 3. 刮去颈、爪、裙边上的粗皮,用刀顺着裙边将其划穿,除去内脏漂洗干净 4. 用刀将甲鱼爪尖宰去,然后用沸水焯,出水后洗净,乌鸡洗净宰成块,用沸水除尽血水. 5. 锅洗净掺入鲜汤,放入乌鸡、甲鱼、盐、胡椒粉、姜、葱、料酒,用小火慢炖至鸡块与甲鱼质地软透 6. 拣去姜、葱,调好味即可。 贴士:1. 烫甲鱼时,不能用沸水,不然甲鱼上的黑膜不易刮净 2. 甲鱼与乌鸡中一种的质地软时,就得先从汤中捞出,留下另一种继续炖制 3. 待其亦软时,再将捞出的放入,烧沸后即可 4. 这样的目的是保持二种原料的质地一致,形态完整 5. 掺入的汤量应与原料的用量吻合,汤要一次性加足,否则汤味不好。 乌鸡炖甲鱼这道菜的营养价值 乌鸡 - 又名乌骨鸡、药鸡、武山鸡、羊毛鸡、绒毛鸡、松毛鸡、黑脚鸡、丛冠鸡、穿裤鸡、竹丝鸡。乌骨鸡为雉科动物,因皮、肉、骨嘴均为黑色,故而得名,...|| 甲鱼 - 又名鳖、水鱼、团鱼、鼋鱼、元鱼、老鳖、王八。甲鱼,学名鳖,又称水鱼、团鱼、鼋鱼,是人们喜爱的滋补水产佳肴,它无论蒸煮、清炖,还是烧卤、...|| 制作:清炖甲鱼 原料:甲鱼1000克,熟火腿50克,水发香菇10朵,肥膘肉50克,蒜头10瓣,葱8条,姜10片,白胡椒粒少许,料酒1.5汤匙,鸡油、香油各适量。 制作:①将甲鱼剖净,用滚水烫过,取下壳,剁成2.5厘米见方的块,洗净,滤干水分,放料酒、盐腌渍10分钟,滤去盐水,取蒸盅,先放入盖壳,再放甲鱼肉。 ②将熟火腿切成2.5厘米长、1.6厘米宽的薄片。香菇洗净去蒂切小片,蒜头去皮,肥膘肉切成3条,白胡椒拍碎,葱打结,加姜、盐放入蒸盅内,下料酒、香油。 ③将放好料的蒸盅蒸烂,取出葱、姜、肥肉,将甲鱼倒入碗内,用筷子将头、尾、四脚摆好,盖上甲鱼壳,让部分头、尾、脚露出一小部分在汤上,淋上鸡油即可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体质衰弱,肝肾阴虚,骨蒸劳热,营养不良之人食用;适宜肺结核及肺外结核低烧不退之人食用;适宜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肝脾肿大,糖尿病,以及肾炎水肿之人食用;适宜各种类型的癌症患者及放疗化疗后食用;适宜干燥综合征患者食用;适宜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患者食用;适宜低蛋白血症患者食用;适宜脚气病患者食用 2. 甲鱼滋腻,久食败胃伤中,导致消化不良,故食欲不振、消化功能减退、孕妇或产后虚寒、脾胃虚弱腹泻之人忌食;患有慢性肠炎、慢性痢疾、慢性腹泻便溏之人忌食;肝炎患者食用会加重肝脏负担,严重时值诱发肝昏迷,故应少食;孕妇吃了会影响胎儿健康;另外痰食壅盛者慎食。烹饪指导 1. 死甲、变质的甲鱼不能吃;煎煮过的鳖甲没有药用价值 2. 生甲鱼血和胆汁配酒会使饮用者中毒或罹患严重贫血症 3. 甲鱼肉的腥味较难除掉,光靠洗或加葱、姜、酒等调料,都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在宰杀甲鱼时,从甲鱼的内脏中捡出胆囊,取出胆汁,待将甲鱼洗涤后,将甲鱼胆汁加些水,涂抹于甲鱼全身;稍待片刻,用清水漂洗干净,甲鱼胆汁不苦,不用担心会使甲鱼肉变苦 4. 甲鱼的周身均可食用,特别是甲鱼四周下垂的柔软部分,称为“鳖裙”,其味道鲜美无比,别具一格,是甲鱼周身最鲜、最嫩、最好吃的部分,甲鱼肉极易消化吸收,产生热量较高,营养极为丰富,一般多做成“甲鱼汤”饮用,又可做成美味的佳肴,供人享用。 甲鱼适合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体质衰弱,肝肾阴虚,骨蒸劳热,营养不良之人食用;适宜肺结核及肺外结核低烧不退之人食用;适宜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肝脾肿大,糖尿病,以及肾炎水肿之人食用;适宜各种类型的癌症患者及放疗化疗后食用;适宜干燥综合征患者食用;适宜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患者食用;适宜低蛋白血症患者食用;适宜脚气病患者食用; 2. 甲鱼滋腻,久食败胃伤中,导致消化不良,故食欲不振、消化功能减退、孕妇或产后虚寒、脾胃虚弱腹泻之人忌食;患有慢性肠炎、慢性痢疾、慢性腹泻便溏之人忌食;肝炎患者食用会加重肝脏负担,严重时值诱发肝昏迷,故应少食;孕妇吃了会影响胎儿健康;另外痰食壅盛者慎食。 注意事项1. 甲鱼不宜与桃子、苋莱、鸡蛋、猪肉、兔肉、薄荷、芹菜、鸭蛋、鸭肉、芥末、鸡肉、黄鳝、蟹一同食用。 2. 死甲、变质的甲鱼不能吃;煎煮过的鳖甲没有药用价值 3. 生甲鱼血和胆汁配酒会使饮用者中毒或罹患严重贫血症 此外,吃鳖还应注意两点。一是选择鳖。清代文人兼美食家袁枚认为:“甲鱼大则老,小则腥”,故应选择中等大小为好,滋味属上乘;二是食鳖择季节,冬季的鳖肥为最好,春秋季也可,质稍次,而夏季的鳖俗称“蚊子甲鱼”,一般不好吃,这虽然是经验之谈,倒也值得参考。 药用民间药膳民间药膳:参灵甲鱼 〖 来 源 〗:民间药膳方 〖 原 料 〗:党参、浮小麦各15克,茯苓10克,灵芝、大枣各6克,甲鱼200克,火腿50克,葱、姜各20克,鸡汤、盐、味精各适量。 〖 制 作 〗:将甲鱼切块,同以上各味药及调料同放大碗内,加水适量,放蒸锅内蒸至甲鱼熟烂即可。 〖 服 法 〗:吃肉喝汤。 〖 功 效 〗:益气健脾,消除疲劳。 药用价值鳖浑身都是宝,鳖的头、甲、骨、肉、卵、胆、脂肪均可入药。 《名医别录》中称鳖肉有补中益气之功效。据《本草纲目》记载,鳖肉有滋阴补肾,清热消淤,健脾健胃等多种功效,可治虚劳盗汗,阴虚阳亢,腰酸腿疼,久病泄泻,小儿惊痫,妇女闭经、难产等症。《日用本草》认为,鳖血外敷能治面神经,可除中风口渴,虚劳潮热,并可治疗骨结核。鳖血含有动物胶、角蛋白、碘和维生素D等成份,可滋补潜阳、补血、消肿、平肝火,能治疗肝硬化和肝脾肿大,治疗闭经、经漏和小儿尺癫等症。鳖胆可治痔漏。鳖卵可治久痢。鳖头焙干研末,黄酒冲服,可治脱肛。鳖的脂肪可滋阴养阳,治疗白发。现代科学认为,鳖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E、胶原蛋白和多种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有养颜美容和延缓衰老的作用。 以下人群不宜食用甲鱼: 肝炎患者由于胃黏膜水肿,小肠绒毛变粗变短,胆汁分泌失调等因素,消化吸收机能大大减弱。而甲鱼含有很丰富的蛋白质,病人食后不仅难以吸收,反而会加重肝脏负担,严重时肝细胞还会大量坏死,血清胆红素剧增,血浆浓度升高,诱发肝昏迷。 肠胃功能虚弱、消化不良的人应慎吃。尤其是患有肠胃炎、胃溃疡、胆囊炎等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不宜食用。 失眠、孕妇及产后泄泻也不宜食用。 鳖科动物中华鳖的肉。中华鳖又称鳖、团鱼、圆鱼、甲鱼。分布于中国东北至海南岛,以及湖北、安徽、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地湖泊、河、溏。获得后,砍去鳖头致死,去内脏,取肉鲜用;或砍去鳖头后,将鳖身入沸水内煮1~2小时,至甲上硬皮脱落时,取出,剥下背甲及肠杂后用。 [性能]味甘,性平。能滋补肝肾,凉血。 [参考]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B1、B2和烟酸、钙、磷、铁等成分。 [用途]用于肝肾阴虚,劳热骨蒸,或虚劳咳嗽;冲任虚损,崩漏失血;久疟不止等。 [用法]蒸食,或炖汤等。 [附方] 1,杞地鳖肉汤:鳖1只,枸杞子、山药各30g,女贞子、熟地黄各15g。加水适量,水火炖至鳖熟透为止,去药或仅去女贞子,饮汤食肉。 本方用枸杞子、女贞子、熟地黄大补肝肾,用山药益脾补肾;与鳖肉并用,其功尤著。用于肝肾虚损,腰脚酸软,头晕眼花,遗精等。 2,二母团鱼汤:鳖1只,知母、贝母、银柴胡、甜杏仁各15g。加水适量,同煎煮至肉熟。食肉饮汤。也可加食盐少许调味。另将余药焙研为末,以鳖的骨、甲煎汤,取汁合丸服。 据《奇效方》团鱼丸。本方用鳖肉滋阴而清虚热,配知母、银柴胡专于清退虚热,贝母、甜杏仁润肺止咳。用于肺肾阴虚,骨蒸潮热,手足心热,盗汗,咳嗽,咽干,或肺结核患者而属阴虚发热者。 3,团鱼炖汤:鳖1只,猪脂60g。加水适量,小火炖至烂熟,入食盐少许食。 源于《贵州中医验方》。《本草备要》记载该品能治疟。本方亦用以治久疟不愈。大抵取其补肝益血,扶正祛邪之功。 《食疗本草》说:“妇人漏下五色,羸瘦,宜常食之。”亦可采用此法。 【别名】甲鱼、团鱼、王八、元鱼、水鱼。 【功效】鳖肉具有滋阴壮阳、去湿解毒、益肝润沛、益阴补血的功效 宜:体质衰弱,肝肾阴虚,骨蒸劳热,营养不良者宜食;肺结核及肺外结核低烧不退者宜食;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肝脾肿大,糖尿病,以及肾炎水肿者宜食;各种类型的癌症患者及放疗、化疗后宜食;干燥综合症患者宜食;高脂血,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宜食;低蛋白血症患者宜食;脚气病患者宜食。 忌:甲鱼滋腻,久食败胃伤中,导致消化不良,故食欲不振,消化功能减退,孕妇或产后虚寒,脾胃虚弱腹泻者忌食;慢性肠炎,慢性痢病,慢性腹泻便池者忌食。 【宜忌】宜:体质衰弱,肝肾阴虚,骨蒸劳热,营养不良者宜食;肺结核及肺外结核低烧不退者宜 食;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肝脾肿大,糖尿病,以及肾炎水肿者宜食;各种类型的癌症患者及放疗、化疗后宜食;干燥综合症患者宜食;高脂血,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宜食;低蛋白血症患者宜食;脚气病患者宜食。 忌:甲鱼滋腻,久食败胃伤中,导致消化不良,故食欲不振,消化功能减退,孕妇或产后虚寒,脾胃虚弱腹泻者忌食;慢性肠炎,慢性痢病,慢性腹泻便池者忌食。 鳖壳名称:鳖甲 类别:补益药 拼音:BIE JIA 拉丁:Carapax Trionycis 别名:上甲、鳖壳、团甲鱼、鳖盖子 药用部位:背甲 药材性状:该品呈椭圆形或卵圆形,嘴面隆起,长10~15cm,宽9~14cm。外表面黑褐色或墨绿色。略泽,具细网状皱纹及灰黄色或灰白色斑点,中间有一条纵棱,两侧各有左右对称的横凹纹8条,外皮脱落后,可见锯齿状嵌接缝。内表面类白色,中部有突起的脊椎骨,颈骨向内卷曲,两侧各有肋骨8条,伸出边缘。质坚硬。气微腥,味淡。 产地:河北、湖南、安徽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捕捉,以秋、冬二季为多。捕捉后杀死,置沸水中烫至背甲上的硬皮能剥落时,取出,剥取背甲,除去残肉,晒干。 地道沿革: 栽培要点: 性味归经:微寒;咸;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滋阴潜阳,软坚散结,退热除蒸。用于阴虚发热,劳热骨蒸,虚风内动,经闭,症瘕,久疟疟母。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先煎;或熬膏;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烧存性研末掺或调敷。 禁忌:脾胃虚寒、食少便溏及孕妇禁服。 人工饲养亲鳖选择由于各地气温及培育方式的不同,鳖的成熟年龄也不相同。一般的成熟年龄,北方是5~6龄,长江流域是4~5龄,珠江流域是3~4龄。鳖性成熟后,雌雄也较易分辨,雌鳖尾部较短,不能自然伸出裙边外,选择亲鳖时搭配的比例一般雌雄为3∶1或4∶1。在选择亲鳖时应注意选择鳖体健壮丰满,雌体为1公斤,雄体为1.5公斤以上的,最好是野生鳖种,市场上出售带伤的不能入选。 亲鳖培育在放养亲鳖前,必须提早对亲鳖池进行检查,围墙有无破洞,产卵场的细沙是否柔软,并彻底放干池水,用生石灰全池消毒。放养量一般为300~400只/亩,最好在水温15~17℃时放养。为了提早鳖的产卵期,可在鳖池上架放塑料大棚提高水温,或在亲鳖池中直接加入热水(如发电厂的冷却水、温泉水等)。为了防止热水中有害物质的污染,可采用热水管加温的方法。有条件的地方,可兴建人工调温的工厂化亲鳖培育车间,可使产卵期提早2个月。 培育亲鳖的技术关键是要供给质优量足的饲料。鳖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动物,主要以小鱼虾、蚯蚓、动物内脏、蝇蛆、螺蚌肉、鼠肉为食,也摄食一些瓜菜、麦粒等植物性食物。投饲量一般为亲鳖重量的15%~20%。为了保持食物的新鲜,并便于掌握鳖的摄食情况,在池边搭建稍低于水面的带边框饲料台或将饲料串在铁丝上挂入水中。为了解决天然饲料的不足,各地都研制出一些鳖用人工配合颗粒饲料,基本配方与鳗鱼饲料相似,主要是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应在40%以上(一般为60%左右),以利于鳖的性腺发育和产卵。特别是在春季产卵前,应进行强化培育,增强亲鳖的体质,提高产卵率。亲鳖培育中要加强管理,捞除残渣,注意水质。如发现病鳖、死鳖,应及时捞出处理掉。 产卵与孵化鳖的产卵期为5~8月,具体产卵时间一般在半夜到天亮,平均每尾雌鳖年产卵50个左右(3~4窝)。卵产出8~30小时后,动物极(卵上的小白点)明显时才可收卵。收卵时间在每天早晨,挖出卵后将沙窝填平,以便雌鳖再产。区别鳖卵是否受精的方法是受精卵卵壳上有不透明、呈乳白色的小圆点。48小时后仍无小白点的为未受精卵,此卵要与受精卵分开放置,并及时除去。鳖卵孵化最好在恒温室进行,以保证孵化时的条件。 (1)温度沙土的温度保持在30℃,45天可孵出稚鳖。 (2)湿度25%左右,手握沙可成团,放手后松散。 (3)沙土厚度10~13厘米,在孵化期间3~5天洒水一次。盛卵的器具可用木盘或搪瓷盘均可,可用架式多层孵化装置,以充分利用空间。 在正常情况下孵化的鳖卵,温度应在30℃左右,经过1.5-2个月,鳖就会出壳。快出壳时,将孵化箱悬置于大盆上,盆内放少量清水,底铺2厘米厚的细沙,稚鳖出壳后,即爬入水中。也可在判断鳖卵已成熟、将要出壳时,将卵直接放在盆中,注入清水淹没鳖卵,几分钟后鳖就可出壳。24小时后开食开口饲料,以猪肝打磨成浆,将稚鳖放入,30分钟后捞出,4天后即可转入正常的稚鳖培育阶段。同一组收的卵要编号记时间。 稚鳖培育稚鳖培育一般用较小的水泥地(面积为10~20平方米),底铺细沙,密度根据各地的水温及饵料情况灵活掌握。一般为30~50只/平方米。稚鳖饵料的要求做到四个字——精、细、软、嫩,要易消化,如水蚤、丝蚯蚓,打磨成浆的肝脏、蛋黄、鱼肉等。5天后可掺配投喂含蛋白质较高的鳗鱼配合饲料,每天投喂量为鳖总体重的5%左右。 稚鳖期鳖体幼嫩,活动力不强,加之不久将进入越冬期,很容易在越冬期中大量死亡,因此是较难养的阶段。但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可提高稚鳖的成活率。 1.稚鳖池的水必须3~5天更换一次,并清除剩饵残渣,保持水质清新。 夏季气温高,要做好防暑工作,水温在33℃以上时,应加深水位,并在池周加遮荫设备或放养浮萍遮荫,使稚鳖有安全感。 2.大小稚鳖要分池饲养。因鳖的繁殖期长,前期和后期孵化的鳖相隔几个月,大小不齐,影响摄食及生长,故前、中、后期孵出的稚鳖要依大小分池饲养。 3.为了提高越冬稚鳖的成活率,可以采用缩短产卵季节和孵化的经历时间的办法。增加当年鳖的养殖时间,使大部分稚鳖当年达到10克以上。为了使稚鳖在越冬期间继续生长,在气温降至15℃以下时,要将稚鳖移至室内(可利用养鳗池或家鱼孵化环道等),保持室温在25℃左右。 鳖种(幼鳖)培育当年底达到50克左右的稚鳖,经过加温越冬培育后,翌年5月可达到200克左右,即成为供成鳖养殖的鳖种,常温下则需3年。 幼鳖养殖池的面积一般为50~100平方米,水深40厘米,防逃墙高35厘米,放养数量为5~10只/平方米。池中需建休息台,约为池面积的1/10,在水面下0.1米处设饲料台,将破碎的螺蚌肉等投入。 养鳖场地综述 选择和建造养鳖场地是进行鳖的人工繁殖和养殖的第一步,也是打好基础的关键的一步。养鳖场地的规模有大有小,可随着养鳖者的资金等来确定,可以是一口池塘,也可以是数十口池塘组成的养鳖场;可以是露天的,也可加盖塑料大棚或建造温室。不论场地大小,在选择时都应遵循下述原则: 1.养鳖池应建造在阳光充足、环境安静之处,避免受到惊吓,有利于鳖的生长。 2.养鳖池的土质应为粘土或壤土,有利于保水,如用易渗漏的沙质土地,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渗措施。 3.水源水质必须良好、洁净,没有受到工业、农田农药污水的污染。河、湖、水库的水最好,井水要通过晒水池提高水温,如使用已污染的水养鳖,必将前功尽弃。 4.鳖场应靠近饲料源,如附近有肉类、鱼类加工厂或水生动物资源(螺蚌等)丰富的地方等,可利用其内赃等废弃物及鲜活天然饵料养鳖,降低成本。在设计养鳖池时,应根据养殖对象(亲鳖、稚鳖、幼鳖、成鳖)的不同而分别设计。亲鳖池 亲鳖池应建造在最僻静的地方。一般面积为1亩左右,水深1.5米上下。在向阳边的池埂上设置产卵场,上铺沙土。在产卵场周围最好有树或高秆作物遮荫。鳖是爬行动物,养鳖池周围都应具有围墙,即防逃墙。建造养鳖池防逃墙的一般要求是高出池埂50~80厘米,如同时兼有防盗功能,则要高达2米以上。墙顶端要向水面出檐15~25厘米。在围墙与水面之间的池埂,应留出空地,以便鳖的活动和繁殖。 稚鳖池 因稚鳖需保温,最好将稚鳖池修建在室内。一般以水泥池为好,面积25~30平方米,水深0.5米,底铺5~10厘米厚的粉沙。也可利用家鱼的孵化环道,底铺粉沙。环道的进水管和出苗孔可用作进、排水管。 幼鳖池 面积为150平方米左右,水深0.8米,底铺粉沙。也可利用家鱼亲鱼产卵池铺沙,池周加修30厘米高的防逃墙,进出水口均要加修防逃设施。 成鳖池 面积一般为1~2亩,水深1.5~2米左右,可使用普通鱼池加修防逃墙即可。较大的成鳖池在池中央需修一小岛,供鳖晒背及活动。 孵化和越冬设备 小规模养鳖一般可用盆等作鳖卵的孵化盆,越冬池可用家鱼的孵化环道代替,或将鳖移至塑料桶、盆等小容器内,底上铺沙放在室内越冬。较大规模的养鳖场可修建具有调温设备的温室。有温泉的地方可利用温泉养鳖,使水温终年保持在27~30℃,饲养18个月,即可培育出体重1.5公斤的商品鳖。 成鳖池 一般为露天长方形水泥地,面积100~400平方米,砖壁混凝土池底。池壁有防逃结构,T形,高80~100厘米,向内伸出檐15~20厘米。池深1.3米左右,水深0.9~1米,一边的饲料台,宽长为0.5米,高与水面相平,池底铺细沙,厚10~15厘米。 放养要想在短时间内养成商品鳖,最好放大规格的鳖种。如在4月中旬每平方米水面放养7~8只200克的幼鳖,饲养6个月,在秋冬出水时350克以上。 饲养管理鳖的日常管理主要是投喂高蛋白的饲料,饲料蛋白质的含量应在40%~60%。目前有甲鱼专用颗粒饲料,每日早、晚各投一次,每次投饵量为鳖体重的2%~5%。在鳖池内也可种植一些水生植物,一方面可遮荫,另一方面也可供鳖摄食。40~50天要将生长大小不一的鳖分开饲养,以避免互相残食。为了降低养鳖成本,各地可因地制宜地寻找解决饲料的途径: (1)城镇附近养鳖,可利用屠宰场的动物内脏、罐头食品加工厂的下脚料等。 (2)渔区可利用水产加工厂的废鱼虾和内脏、死鱼虾等。 (3)靠近江河湖泊,可利用螺、蚌、蚬、蛤压碎投喂均可。 (4)用城市垃圾、瓜皮等废弃物可自己培养蚯蚓喂鳖。 根据各地养鳖的经验,一般用废鱼虾、内脏等养鳖的,6公斤饲料生产1公斤鳖;鳗鱼饲料2公斤生产1公斤鳖。如饲养管理良好,一般饲养5个月(6~11月),可使鳖种的重量翻一番,如放养200克/只的鳖种,5个月可长至400克;100克/只的可长至200克。 投喂新鲜的鱼虾、螺蚌、蚯蚓、加工肉类的副产品、蔬菜等,可混合切碎投喂在食台上,投饵量为鳖总体重的5%~10%,上下午各投一次,并要坚持每日巡塘,及早防治鱼病。 疾病与防治由于池塘环境、水质、饲料及放养鳖种本身的状况,在养殖鳖的各个阶段均会产生鳖病。随着中国“养鳖热”的兴起,鳖的病害有增加及蔓延的趋势。目前发现的鳖病主要有下列几种。 出血病 由气单胞杆菌引起。症状为全身炎症显著,腹部充血发红,口、鼻、肠管出血。病鳖呆滞,摄食减少。 防治方法:使用抗菌类药物,磺胺0.2克/公斤体重,混入饲料中喂,饲料要少喂些,使病鳖吃光,以达到治疗效果。或用土霉素7.5克/100公斤体重混入饲料中投喂。也可使用其他抗菌类药物。 毛霉病(白斑病) 由霉菌寄生全身引起。症状为鳖甲、四肢、裙边、颈部均寄生霉菌,出现白斑,使表皮坏死,产生溃烂。该病主要危害3月龄以内的稚鳖,死亡率很高。成鳖患此病后死亡较少,但影响正常生长。进行病鳖检查时,把整个鳖浸入清水中,鳖甲上如有白斑,即为此病。 防治方法:主要从预防做起,池塘中要施肥,保持一定肥度,抑制霉菌发生,在各项操作时要细心,避免鳖体受伤。池中要建造晒台,使鳖经常晒背,可有效地防止霉菌的寄生。发现病鳖后,用磺胺软膏涂擦患处,或用10毫克/升漂白粉溶液浸洗3~5小时。同时,全池泼洒1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2次(每天或隔天一次)。 水霉病 由真菌引起,一年四季皆可发生。 防治方法: (1)病鳖池用100毫克/升福尔马林或2毫克/升的孔雀石绿溶液消毒。 (2)病鳖用100毫克/升孔雀石绿溶液浸洗15分钟。 (3)在饲料中拌喂抗菌素及磺胺类药物。 红脖子病 由病毒引起。颈部发红、充血、肿大,死亡率很高。 治疗方法: (1)肌肉注射金霉素、氯霉素等药物,用量为15万单位/公斤体重,注射部位在鳖的后腿基部与腹板之间,约1.5厘米深。 (2)土法免疫疫苗(同草鱼),用病鳖的肝、脾制成疫苗,注射剂量为100毫升/公斤体重。 腹甲红肿病(红底板病) 由鳖与池底或鳖之间摩擦及水质恶化引起。 防治方法: (1)防止高密度的暂养和堆压装运。 (2)用1毫克/升孔雀石绿溶液浸洗或搽涂。 (3)注射15万单位/公斤体重的抗生素。 穿孔病 裙边和腹甲处出现疮疤,充血、穿孔。 防治方法: (1)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片。 (2)用漂白粉药浴。 鳃腺炎病 鳖全身浮肿,口鼻出血,肠内充满凝固血块。 防治方法: (1)发现病鳖后将其捞出隔离饲养,以防蔓延。 (2)池水用200毫克/升漂白粉溶液彻底消毒。 鳖寄生虫病 鳖体上可寄生蛭、螨、原生动物、吸虫、棘头虫等多种虫害,引起皮肤、内脏出血及肠穿孔等。 防治方法:体表寄生虫可用8毫克/升硫酸铜溶液,或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洗30分钟即可。 饲料性疾病 由于鳖食用不洁饲料引起。鳖全身浮肿或极度消瘦,裙边发硬、无光泽。 防治方法:不用变质饲料,添加维生素E。最好是使用鳗鱼饲料。 水质恶化引起的病 由于水质恶化,引起鳖四肢、腹部明显出血、溃疡、红肿、裙边消失。 防治方法:将池水全部更换,10天左右会变好。 冬眠期的死亡 与细菌性疾病相同。 防治方法:冬季放鳖时对池子用100毫克/升漂白粉溶液消毒,放干水,日晒,改良池底泥沙。 鳖的敌害蚂蚁、鼠、蛇、蛙、蟹、鸟兽等,均可对鳖卵及各阶段的鳖造成危害。 防治方法:加固池堤,经常堵塞漏洞和缝穴,产卵场四周撒适量农药,防治蚂蚁危害鳖卵。此外,可用加高围墙及饲养警犬来防止盗窃。 加温养殖技术综述 因鳖有冬眠的习性,在露天常温下养殖生长缓慢,平均一年增重仅100克左右,要4~5年时间才能养成商品鳖,这与市场需求是很不适应的。因此,国外在70年代初就研究了室内加温养鳖新技术,约12~14个月就可养成商品鳖。中国各地近年来开展了工厂化养鳖,利用地热水、温泉水养鳖,以及利用发电厂余热水养鳖等,取得较好的效益。 鳖的受精卵加温孵化 鳖的受精卵加温孵化主要在鳖孵化期气温较低时应用,将室温控制在32℃±1℃,可使孵化期提前20天左右。在加温的同时,还应控制湿度在85%~90%。在夏季高温时可不加温。总之,要创造条件,使孵化温度保持在30~34℃之间,以及良好的湿度和通风条件,才能大幅度地提高鳖受精卵的孵化率。 稚幼鳖的加温养殖 稚幼鳖的加温养殖可缩短养殖周期,提高鳖的成活率。加温养鳖池一般为室内水泥池,水深约40厘米,池底沙层10~20厘米,休息台(中间或边上均可)占鳖池面积约1/10,饵料台占1/10,同时要设防逃墙(T形)。供热方式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尽量做到节约能源。工厂余热水、地热温泉水可在调温后(30℃左右)直接入池。锅炉加温,于池中安装热水管道及散热片。在露天池上加盖塑料大棚保温。在稚幼鳖加温养殖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入室时间 一般在水温下降至25℃以下时入室。如能源较困难的地区,也可在气温降至20℃或15℃入室,各地可灵活掌握。一般在9月下旬入室,到翌年5月气温在25℃以上出室。 2.放养密度 根据水质及饵料质量而定。水质清新,饵料质量高,则可密放,10只/平方米左右;反之,则少放,5只/平方米左右。 3.温度控制 一般控制在28~30℃之间,在30±1℃时最为理想。 4.饲养管理 温室加温养殖由于水温高,鳖密度大,投饵量大,因此水质易变化,降低鳖的成活率。控制水质的方法有: (1)少量多次投喂,不留残饵。 (2)设置增氧机及放养青萍,以增加水池中的氧气。 (3)定期排污水,15天左右彻底清洗鳖池一次,并用生石灰消毒池水。 商品鳖的加温养殖为了降低养鳖成本,节约能源,商品鳖的加温养殖主要方法是在鳖池上搭建塑料大棚,一般可比室外提高水温5℃。在有地热水资源的地方,如在塑料大棚内引进地热水,则更有利于鳖的生长。引用地下热水,架设钢架塑料大棚,控制室内水温在25~30℃。同时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使4克左右的稚鳖经一年的饲养达到商品规格,比自然条件下养殖的鳖生长快3倍以上。但在开发地热资源时,一定首先对地热水及温泉的水质、水量、水温等经化验与测算后才能决定其是否可利用来养鳖及养殖规模的大小,切不可盲目上马。如果水中含有对鳖有害的盐分和硫、砷等物时,就不能直接使用,必须设法除去这些有害物质,方可使用。地热水的温度一般都较高,需要掺入河水、井水等,使水温降到30℃时才能做为养鳖用水。在有热电厂的地方,利用余热水加温,更能降低养殖成本。电厂余热水注入饲养池中,进排水方便,水源无污染,水质良好,成本低,效益高。据试验,鳖在水温30~32℃时摄食强度最高,生长最快。 因此在利用余热水时,应将水温始终调控在30~32℃。利用余热水养鳖一般是在室内建造水泥池或在原有的露天鳖池上架设塑料大棚,棚内安装暖气管道,引入工厂余热水(气)。为了给鳖提供最适宜的生长温度(30±2℃),同时又要保持水质清新,必须每3~5天换水1/3~1/2,每半月泼洒一次生石灰改良水质,每月彻底换水一次。 温室养鳖八要点1 自繁自育稚鳖 自繁的稚鳖出壳后,经短暂培育即进入温室,能很快完成适应期,进入正常生长状态。稚鳖开食早,生长快,成活率高。 2 注意消毒方法 稚鳖入池前要消毒,目前常用消毒方法有:5%食盐水或5×10-6孔雀石绿溶液,浸洗10分钟。注意禁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高锰酸钾杀伤性能强,浓度稍高,易烧伤鳖体。 3 放养规格和密度 稚鳖人池规格要求达到10克/只以上,这样的稚鳖人池后生长快,抗病能力强。每平方米放养18~20只,密度不宜过大,否则就会互相残杀,影响成活率。放养时要求强弱分开,同一池鳖要求规格均匀,一次放足。 4 池水不宜过深 温室池水深控制在30~40厘米深较适宜,水过深,甲鱼从底层到水面吃食、呼吸、游动距离长、频繁活动,消耗体力多,影响生长。 5 移放水葫芦 温室池移放水葫芦,可以改善甲鱼栖息环境,减少外界干扰,净化水体。同时,水葫芦根须多,再生能力强,是甲鱼喜食植物饵料之一。 6 利用光合细菌调节水质 温室内空气不流动又以投喂全价饵料为主,随着饲养时间的延长,残饵、排泄物增多,极易败坏水质。如频繁换水,或加大换水量,易使甲鱼受到惊吓,影响生长。如使用光合细菌,就能有效改善水质,促进天然饵料生物生长繁殖,减轻水质污染。 7 增加投饵次数 在总投饵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加投饵次数,减少每次投饵量,使甲鱼始终处于半饥饿状态,能提高甲鱼摄食量,饵料利用率和转化率。一般日投饵4~6次为宜。 8 保持环境安静 甲鱼有喜静怕惊的生活习性,日常投饵要有固定时间,动作要快,时间要短,避免闲杂人员人温室,整个饲养期间,不要随意移动甲鱼。 混养技术综述 鳖鱼混养主要是指成鳖和亲鳖,稚、幼鳖池混养鱼类。鳖鱼混养对鳖、鱼互为有利,鳖可吃掉病鱼及死鱼,同时由于鳖的呼吸上下游动,可增加水中溶氧,而混养的鱼(主要是鲢、鳙鱼)又可充分利用残饵、浮游生物等,在收获鳖的同时获得鱼产品。根据各地的经验,鳖鱼混养的一般做法如下: 池塘 基本同普通鱼池,可利用普通鱼池稍加改造。四周砌1~2米高的围墙,池边建沙洲以利亲鳖产卵。为了便于鳖爬上岸,应减小池塘坡度(约1∶3)。在产卵场一边要种上瓜果蔬菜等,以便为鳖遮荫。如池边无空地,也可在池塘中间建一滩岛,供鳖休息、觅食及产卵用。 混养鱼的种类、规格 放养13~20厘米的大规格鱼种,每亩约900尾,其中鲢占50%~69%,鳙占10%~15%,草鱼占20%,鲤鲫鱼占5%~10%。鳖放养规格为100克/只,数量为1~2只/平方米。规格小的可适当多放,反之少放。 钓甲鱼钓具组合钓甲鱼的竿不需太长,以1米左右为最佳,最好用独节竿或多节的硬弹性竿。渔线要用多股不透明的绵纶粗线,如0.3~0.5毫米的尼龙线,这样才能不被甲鱼咬断,线长4米左右,钓钩宜大,如鹤嘴型115~116号,环形415~416号,龟形815~816号等,也可用直钓。直钓制作方法是用直径1毫米的不锈钢丝或缝纫机针,取25~30毫米长,两头磨尖成枣核形,于1/3处磨一凹槽以系渔线,鱼饵由短的一端装入,使长的一端朝上(绝对不能倒装)。直钓也可以兼钓鲫鱼、鳝鱼等。这种钓甲鱼的钓具通常需要的数目较多,几十根及上百根不等,可根据需要而设。 饵料组合一般荤饵较好,蚯蚓、蚕蛹、蚂蚱等均可作饲料,但最好的莫过于猪肝或羊肝。素饵中鲜嫩玉米粒也是很好的钓饵。如果诱饵,可选甲鱼诱聚剂,若将该诱聚剂蘸在猪肝上作钓饵效果更好。 钓法钓甲鱼的早钓时间为天亮至上午9时前后。晚钓为下午的5时至天黑。白天钓甲鱼应选择僻流处下钓,钓线要长,10米以上或更长些。将钓钩抛入塘内离岸边10米远或更远些,因为白天声响较大甲鱼不靠边,多在塘中间活动。钓饵还是用生鲜猪肝、鱼肉块、蛙肉或其他肉块等,用一般的竹钓鱼竿(不宜太长,3~4米即可)作钓鳖竿,一池塘内投放三四根钓竿就可以了。钓钩投入池塘后,可坐等上钩。甲鱼虽属冷血动物,但其进食时温度要求较高,最低温度也要在15°以上,在40°C或温度再高一点时甲鱼还是很活跃的。因此钓甲鱼的季节性很强。立夏以后甲鱼开始咬钩,小满至立秋最活跃,寒露以后就钓不到甲鱼了。 夏秋季是钓甲鱼的最好时机。天热时,甲鱼常常爬出水面,到河塘向阳处晒太阳,喜欢栖息在河边有沙处或河水拐弯处。钓甲鱼时,可在岸边仔细观察,在有甲鱼爬行痕迹的地方下钓。 甲鱼发现食物后总是小心谨慎的先闻、拱,然后轻咬,无动静时才正式吞食,故提竿宜迟不宜早。由于上述吃食动作,漂浮常先点动,然后上下缓缓窜动,连续如此即可提竿。上钩后,甲鱼常会四爪抓地,像是挂底,此时勿应拽,待其自己移动时可顺势将其提出水面。也有人事先制作一个比钓竿底把略大一圈的粗铁环,甲鱼抓住地面时,将环套入底把,青扬钓竿后部,使环顺竿、线滑动,直至水底砸在甲鱼身上,甲鱼受冲击而松爪,即可提上。 甲鱼一旦出水即失去挣扎能力,但摘钓却较麻烦。一般如吞食不深,可放在地面上按住其背部,将钩拽出,或用树枝、竹棍等诱其张嘴,趁势插入口内,将鱼钩向下退,顺势拽出。 钓甲鱼不用鱼钩,而使用缝衣针,将带鼻的一端鼻孔去掉,磨成针尖,这样两头都是针状,渔线栓在中间,为了牢固,可以在针的中间刻一道槽,挂上猪肝条代替鱼钩投入水中。甲鱼食后到颈部卡住,则无法挣脱,顺利钓上来,但制作较为麻烦。有人用此种针挂上猪肝,用防咬断的渔线拴在短竹竿上,渔线根据钩点位置可长可短,将竹竿插在岸边。可同时做若干这样的钓竿。白天可以注视的变化,也可以装上浮漂,观察鱼讯。晚上只要把竹竿在土中插牢,可以不管它,因甲鱼吞下这种针钩,无法吐出,天亮之后到岸边去取即可。 注意事项甲鱼遇到有东西探入口中,常死咬不松口,有经验的钓者常利用甲鱼翻身先探出脖子的特点,将甲鱼翻过来,使它背朝地面,待它欲翻身伸出脖子使时迅速掐住它的脖颈,用脚踏住其腹部,拉出脖子然后摘钩,但这必须熟练,不能犹豫,不然很难掐住,且有可能被其前抓抓伤。实在不行,则只有剪短钓线等回家宰杀时再处理。 万一被甲鱼咬住先不要紧张,不可硬拽,将甲鱼和手一同放入水中一般即可松口。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