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番石榴疫病
释义

基本信息

中文病名:番石榴疫病

英文病名:Common guava blight

病原类别:真菌

病原,拉丁文名称及分类地位:Phytophthora nicotianae var. parasitica. 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危害对象:番石榴、烟草、大葱、茄科植物、胡萝卜、马铃营根部等。

分布:广州等。

危害部位:果实、枝条或幼苗。

形态特征

菌丝棉絮状白色,不分隔,蔓延于寄主细胞问。孢囊梗无色较细,长约10~744μm,宽6μm,每2~3根一束从气孔中伸出。孢子囊洋梨状,无色,具明显乳状突起,大小30~58×16~45μm,在植株上不易产生孢子囊,浸入水中后即迅速形成。孢子囊萌发时产生椭圆形双鞭毛游动孢子,成熟时从囊中逸出,经过游动和休止后再萌发产生芽管侵入寄主。藏卵器平滑,大小26~30μm,内藏卵孢子1个。雄器倒卵形至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2~18μm;卵孢子球形,无色,平滑,大小21~24μm,有时在于枯的茎叶上见到,但较少。在自然条件或人工培养时能产生顶生的厚垣孢子,后变为浅黄色,大小26~37μm。

侵染循环

病菌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或种子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游动孢子,从子叶下的胚茎侵入,菌丝随生长点向上蔓延,进入芽或真叶,形成系统侵染,后产生大量孢子囊及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经多次再侵染形成该病流行。

发病条件

一般雨季气温20~24℃发病重。

危害症状

受害的幼苗感染后,先由顶部新芽发生暗绿病症、无光泽,后脱水倒伏。幼苗如被害严重,则后期全株落叶、褐黑化,全株仅余主枝残留田间。幼苗新长出的枝条因接近地面极易受害,受害枝条的绿色表皮会转黑褐色,而叶片褐化萎凋。番石榴果实受疫病菌为害,果实初呈现水渍状,褪色,表面上有一层薄菌丝,果实患部切开后,内部组织不变色或淡褐,与健全部位的白色易区分,但患处的维管束变褐色或黑色,极为明显,如果长期留在袋中或落果在潮湿地表时,患处菌丝大量生长,形成一层白色膜状包住患病部位,并有伴随酸味。

防治方法

1.搞好田间卫生,清除被风雨打落或因其他病虫弃置田间的番石榴果实。

2.果实套袋 对于果实疫病的防治,以套袋为最佳的保护措施,塑胶袋套果时,袋子上方应扎紧;另外,留果的果位,应注意成熟时果实过重,枝条下降而果实靠近地面摩擦,袋里破损疫病菌因而进入造成感染。

3.加强田间管理,注意排水等。

4.发病较多的果园应喷药保护,药剂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乙磷铝300倍液,结果期每隔10~15天喷药一次,共3~5次。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4: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