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鄂杂棉1号 |
释义 | 基本信息鄂杂棉1号,品种又称:荆杂96-1是由湖北省荆州市农业科学院用038作母本、55173作父本选育而成,2000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湖北省江汉平原及鄂东南棉区种植。 特征特性鄂杂棉1号棉花品种苗势旺,发育早,后劲足,不早衰,抗病性好。生育期125~130天,正常株高128厘米左右,植株塔型,茎杆无茸毛或稀毛,株型疏朗,果枝数18个左右,单株成铃数多,结铃集中,铃大,单株成铃约20个,单铃重5.9克,小样衣分42.6%,大样衣分41.7%,衣指7.55克,籽指10.1克。生育期134天左右,抗枯萎病。纤维品质:2.5%跨长30.8毫米,比强度22.9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5,环纺、气纺指标均居湖北省1998~1999年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第一位,原棉色泽晶亮,能纺40支以上细纱。F2代在纤维品质上与F1代无显著差异。 产量表现鄂杂棉1号1998~1999年F2代参加湖北省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分别为192.7千克和80.5千克,分别比对照品种鄂棉18增产4.6%和3.91%。 鄂杂棉1号具有较强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优势,较耐前期低温,根系发达,耐旱、耐渍能力强。枯黄萎病经华中农业大学鉴定F2代枯萎病指为3.7~8.1,反应型为高抗或抗,对黄萎表现为耐病。本院历来病圃鉴定及生产上大面积示范结果,F1、F2代均表现抗枯萎耐黄萎,并具有较好的抗灾、减灾能力。 栽培要点1、营养钵育苗移栽,确保一播全苗。2、亩种植密度1600~2000株,高培土保根养根。3、施足底肥,狠抓花桃肥,补施盖顶肥。4、蕾花期主动化控,花铃期应变化调,株高控制在135厘米左右。5、抓好病虫的综合防治工作。 栽培技术1、适时精播,培育壮苗。营养钵育苗一般于3月底4月上旬抢晴播种,油后棉可推迟到4月中旬。每钵1~2粒,按照“湿透钵—播干子—盖爽土—撒火土灰—覆好膜”的程序,加强苗床管理培育壮苗。 2、放宽行距,合理间套。行距90~110cm,株距35~40cm,密度每公顷2.4万~2.7万株,适当稀植,可以改善棉田行间通透性,增强光合效率,减轻蕾铃脱落和烂铃,使植株个体丰产性得到充分表现。稀植以后,有利于间套作模式的推广,调整好棉田种植结构,提高单位面积效益。 3、施足底肥、巧施追肥。底肥要多施有机肥,用量一般占总施肥量的60%;并按照“轻施苗肥,稳施蕾肥、重施花铃肥,补施壮桃肥”的原则巧追肥。杂交棉在各个生育期的追肥量一般要比常规品种同期追肥量增加10%~15%。尤其是钾肥的使用。 4、开好三沟,及时排灌。长时间的干旱和渍涝会使生长发育受阻,影响产量潜力的发挥。 5、化学调控、去早蕾。化调的重点时期是现蕾至盛花期,蕾期每公顷用7.5~15g缩节安,初花期用15~22.5g,盛花期用30~37.5g缩节安,塑造理想株型,优化棉铃时空分布结构。去早蕾可以改善棉铃的时空分布,解决棉株“下烂上衰”的难题,增结伏桃和早秋桃。 6、抓好病虫防治。针对杂交棉田前期早发,中后期长势强的特点,前期防治时间相应提前,后期也应延迟停药时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