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杜桂 |
释义 | 百科名片杜桂,主称肉桂、玉桂,是广泛种植于西江沿岸的一种樟科樟属林木,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肉桂的桂皮是一种名贵中药,有驱寒温肾的疗效;枝、叶、果实、花梗榨出来的桂油是珍贵的香料;树枝、果实都可以入药。“可以说,肉桂全身上下都是宝! 主要产区原产于亚洲、中美洲,主产地为斯里兰卡、东印度群岛,现今产地有印度、印度尼西亚、埃及、钖兰、瓜哇、马达加斯加、日本、中国及台湾等。主产于云南、广西、广东、湖南、福建、浙江、江西等省。 形状为樟科樟属植物肉桂CinnamomumcassiaPresel;CinnamomumZeylanicum的树皮,英文名:Cinnamon樟科:Lauraceae。别名有:玉桂、牡桂、菌桂、简桂、筒桂,油桂,桂。入药用其树干皮及树枝(桂枝)皮,幼果(桂子)也可入药。肉桂取自于肉桂树的树皮,是经由卷成条状干燥后所制成的,越接近树干中心的树皮所制成的肉桂品质越上等,此品有发汗、止吐的功效。 肉桂是樟科植物的干燥树皮,桂皮为珍贵中药及调味品,有温肾补阳,散寒止痛的作用。从桂树、桂叶蒸馏得到的桂油,是珍贵香料。和多种有机香料的合成原料,可做药用。如今桂油已大量用于饮食行业,其木材是家具的良材。肉桂呈筒状块片,质硬,呈棕色,以香气浓厚,身干者精油含量高,黏性少为佳。质量好药力足的肉桂称“紫油桂”;刮去外面粗皮及里面薄皮的称“桂心”,性不太燥,适用于助心阳、交心肾:幼桂树皮,称“官桂”,力弱性燥,适用于温中燥湿。 肉桂为常绿乔木,茎高10~15公尺,全株有芳香气味,树皮不裂、灰褐色,叶互生或近对生、草质、椭圆状披针形,叶基部钝形,先端尖锐、全缘;表面绿色无毛,有光泽,背面灰绿色,被细柔毛;5~7月开花,圆钝花序腋生,花小而黄绿色;花被片6,白色;能育雄蕊9,3轮,内轮花丝基部有腺体2,子房卵形。每年10月至次年2~3月果实期,浆果椭圆形或倒卵形、黑紫色,果托浅杯状,种子长卵形、紫色。 肉桂性喜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的气候,怕干旱;土壤以排水良好而土质肥沃的沙质壤土或呈酸性反应(PH4.7-6.0)的红色沙壤土为佳。采制:多于秋季剥取栽培5~10年的树皮和枝皮,晒干或阴干。 本品浅槽状或卷筒状,长30~50cm,宽或筒径3~10cm,厚2~8mm。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横向微突起的皮孔及细皱纹;内表面棕红色,平滑,有细纵纹,划之显油痕。质硬脆,断面颗粒性,外层棕色,内层红棕色而油润,两层间有1条淡黄色线纹(石细胞带)。气香浓烈,味甜、辣。 萃取萃取:蒸气蒸馏,树叶、树皮或花蕾。以肉桂叶为好。 萃取量:每100公斤萃取0.5~1.4公升。树皮出油率为2.15%,桂枝出油率为0.35%,桂叶出油率为0.39%,桂子(幼果)出油率为2.04% 色泽:深黄(肉桂叶),较浅(肉桂皮)。 气味:肉桂叶味道较肉桂皮淡,较不刺激。肉桂皮为甜甜的香味,刺激,并且闻得出香料的味道。 特点:肉桂皮较肉桂叶刺激,肉桂醛含量高,较易引起过敏,所以常用肉桂叶精油。 地理要求苗圃地宜选在排水良好、湿润肥沃、土层深厚、疏松的砂壤土。坡向宜朝东南方,接近水源,以利干旱时抗旱。选定后要经2~3次犁耙,同时施入厩肥或堆肥等有机肥料,然后作成宽1~1.2米,高15~20厘米高畦。 肉桂林地应选在阳光充足,无寒风浸袭的东南坡地,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又无冲刷的山中部地带。呈微酸性的砂壤土为好。 繁殖方法(1)育苗:生产上主要采用此法 ①播种育苗:播种最好随采随播。播种前种子用0.3%福尔马林液浸种30分钟。采用点播,行距20~25厘米,株距6~9厘米,覆土2厘米左右。每亩播量为16~18千克。床面覆草保湿,每隔4~5天浇水一次,播后20~30天发芽出土后,即可揭草,随即进行搭棚遮荫。一年生苗高20厘米,地径0.5厘米以上即可选林。 ②萌蘖促根法育苗:此法专供栽培大树所需的苗木。4月上旬先在萌芽株中选择1~2年生、高1.5~2米,直径2~3.5厘米的萌蘖,在紧接地面处,进行割皮处理,随即培土,促进生根1年后即可移栽。 (2)造林:造林时间以春分前后为宜。每亩施入猪粪5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造林密度因矮株作业或乔木作业的不同而异。矮株作业株距为1~1.2米,行距为1.2~1.5米,乔木林作业则株行距分别为4~5米和5~6米,栽植穴规格为50厘米×50厘米×40厘米。 抚育管理苗木定植后,要及时覆盖遮荫,栽后2~3年后,可进行林粮间作或种遮荫作物。夏秋季注意锄草,冬季进行追肥。通过加强抚育管理,5年即可采剥桂皮。 病虫害防治(1)根腐病:霉雨季节,在排水不良的苗圃,地表现严重。 防治方法:防治积水;及时发现病株并拔除烧毁,以生石灰消毒畦面。 (2)桂叶褐斑病:4~5月发生,为害新叶片,可用波尔多液喷洒。 (3)肉桂木蛾:是肉桂的主要害虫之一。 防治方法:在其幼虫孵化时期,可用50%磷胺乳油1,000~1,500倍液或2.5%敌杀死4,000倍液喷雾,10天一次,共喷2~3次;用白僵菌喷粉防治;结合剪枝,剪除害枝。 (4)卷叶虫:幼虫于夏秋间,将数叶卷曲成巢、潜伏其中,食害苗叶。 防治方法:用敌百虫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剂1,500倍液喷雾。 (5)肉桂褐色天牛、幼虫为害树干。 防治方法:夏秋季用铁丝插入树干幼虫蛀乳内,刺死幼虫,或用敌敌畏棉塞入虫孔毒杀。4月初,发现成虫,进行人工捕杀。 采收与加工矮林作业目的是采叶蒸油和生产桂通、桂心等产品。在造林3~5年后,平均每亩可采剥桂皮40~50千克,同时每年还可采收桂叶蒸油1.5~1.7千克,桂皮采剥时间以3月下旬为宜,这时树皮易削离,且发根萌芽快。 乔木作用目的是培养桂皮,桂子和种子。造林后15~20年采伐剥桂皮,2~3月采收的称春桂、品质差,可在6月下旬,在树基部先剥去一圈树皮。既可增加韧皮部油分积累,又利于剥皮。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桂皮油),油中的主要成分为桂皮醛(cinnamaldehyde)、次为桂皮酸、丁香酚、乙酸桂皮酯、乙酸苯丙酯等,还含韖质、粘液等。也含有醋酸桂皮酯(cinnamylacetate)、苯丙酸乙酯、桂二萜醇(cinnzeylanol)、乙醯桂二萜醇(cinnzeylanine)。 药理作用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归脾祛寒,温经止痛。用于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经闭、痛经、腰膝冷痛、肾虚作喘、阳虚眩晕、目赤咽痛、寒疝、奔豚。 肉桂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香料植物,一般于台湾栽种的品种为土肉桂及杨兰肉桂。肉桂之利用范围很广泛,可用来做为食品、饮料、调味香料、香辛料、茶点、各种料理佐料,制作糕饼、面包、甜点,亦可使用于百草香、工艺等用途。树皮、花蕾和叶片蒸馏萃取香精,其主要成分为桂皮醛75~90﹪及少量乙酸桂皮醋、乙酸苯丙酯等(50)。精油是一种具有强劲的杀菌消毒剂。亦是收敛剂,很适合油性肌肤,有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惟精油强劲,孕妇避免使用。 1.古代药理 有温补肾阳、温中逐寒、宣导血脉的作用。其性浑厚凝降,守而不走,偏暖下焦,能助肾中阳气(旧称“命门之火”),并能纳气归肾、引火归元。肉桂主治效用为清热去湿、解毒、利尿、消瘀、解渴之功效。 功效应用: (1).补火助阳: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腰膝冷痛,阳痿尿频等症;或脾肾虚寒,脘腹冷痛,食少便溏者。 (2).散寒止痛:主治寒凝诸痛。如风寒痹痛,血寒痛经,实寒胸腹大痛等证。 (3).温通经脉:可用治疮疡日久,气血虚寒及阴疽等,每配伍即有益气养血温阳药之用。此外,还可用治气血衰少及阴盛阳浮,上热下寒之证。 《神农本草经》谓“利关节,补中益气”。王好古谓“补命门不足,益火消阴”。《本草求真》谓“肉桂,气味辛甘,...有鼓舞气血之能”。 《药性类明》谓肉桂能“调和营卫之气”。 早在《神农本草经》已用本品治“上气咳逆”,有人用肉桂醇浸液加普鲁卡因作肺俞穴注射, 本品既补命门火又“利关节”,故《本草纲目》用“治寒痹”,常与附子、熟地等合用。 2.近代药理 (1)近代研究,本品有中枢性和末梢性扩张血管作用,能增强血液循环。 (2)有抗凝作用。 (3)据近代研究,本品所含之挥发油,有缓和的刺激作用,能增强消化机能,排除消化道积气,缓和胃肠痉挛性疼痛。 (4)镇静、镇痛、解热。 (5)抗菌。 1.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 (1)肉桂醚提取物虽能使幼年小鼠的胸腺萎缩和大鼠肾上腺中的维生素丙含量下降,但不能延长去肾上腺大鼠的存活时间,故不具糖皮质激素样作用。 (2)肉桂附子二味组成的复方对肾上腺皮质高血压大鼠(灼伤一侧肾上线所形成的)模型有降压作用;对肾性高血压大鼠(8字型结扎肾脏所形成的)模型则无降压作用。服药4周后,用1-C14-乙酸钠的渗入实验证明,此方对肾上腺皮质性高血压模型的肾上腺内胆固醇代谢有明显影响,使灼侧肾上腺活动加强,健侧肾上腺活动亦有所增强。 (3)临床上肉桂促进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增加。故肉桂有兴奋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 临床应用1.支气管哮喘及喘息性气管炎: 早在《神农本草经》已用本品治“上气咳逆”,有人用肉桂醇浸液加普鲁卡因作肺俞穴注射,治支气管哮喘21例,19例控制发作,1例症状减轻。临床上对支气管哮喘及喘息性支气管炎,属肾阳虚者配附子、胡桃肉、熟地等用。常用方有苏子降气汤、附桂八味丸等。 2.白细胞减少症: 属气虚者配黄耆、党参之类,属阳虚者配补骨脂、枸杞子等,属阴阳两虚者配山茱萸、女贞子等。本品能“鼓舞气血”。 3.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属阳虚、寒湿盛者宜之。因本品既补命门火又“利关节”,故《本草纲目》用“治寒痹”,常与附子、熟地等合用。 4.糖尿病新天然疗法---肉桂 糖尿病在九0年代期间增加了三分之一,原因在于肥胖盛行与老化人口增加。据国际糖尿病协会统计,目前全世界超过1亿9千4百万人罹患该疾病,倘若没有采取任何减缓其流行的措施,那么2025年时罹患人口估计将超过3亿3千3百万人。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肉桂可在人体内发挥类似胰岛素的作用,进而达到调节血糖的作用。在巴基斯坦进行的小型实验显示,30个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在服用肉桂的水溶性萃取物长达40天后,就可显著降低血糖、总胆固醇、三酸甘油酯、坏胆固醇(L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种水溶性萃取物具有类似胰岛素的结构,化学分类上属于前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的一种。 前花青素的相关研究显示,具有这种结构的物质可以对血糖及胆固醇的生理反应产生调节。此外,西方人本来就有使用肉桂的民间草药习惯,肉桂可当作一种芳香剂之外,也可杀菌及促进身体气血循环,因此广泛地应用于感冒或消化不良之症状缓解。若本研究可以把肉桂的结构及其生理调节作用加以具体应用于临床上,对于糖尿病的治疗而言,将是相当有应用潜力的。 美国新研究:肉桂藉由于替代胰岛素的作用能缓和第二型糖尿病。美国加州大学DonGraves说:「肉桂具有与胰岛素有相似的作用,而且还能促进胰岛素的活性。因此肉桂在第二型糖尿病的治疗上可能相当地重要。」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与SansumDiabetesResearchInstitute的研究人员研究肉桂对肥胖老鼠有何影响,喂以搀有肉桂的水,并在六个月后检视其结果。 Graves说:「世界上超过1.7亿人罹患糖尿病,而且其中人大部分没有接受任何药物或是其它形式的治疗。这可能是因为大部分人经由天然的产品而得到适当的控制,如肉桂。」 研究人员使用核磁共振仪取得研究结果,NMR可以描绘肉桂的化学分子结构,判断其是否具胰岛素活性。Graves与其研究同事表示该化学分子是proanthocyanidin(前花青素),此分子能影响胰岛素在脂肪细胞的讯息传递。 美国农业部RichardAndeson近来完成一项在巴基斯坦进行的人体与肉桂摄取的研究。研究以30位第二型糖尿病患为研究对象,服用肉桂为期40天。研究数据显示,受试者的血糖、三酸甘油酯、低密度脂蛋白(LDL)还有胆固醇均明显下降。 研究人员希望能在美国进行人体试验---给予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肉桂与水溶性萃取物。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病患,其身体会对胰岛素产生抗性,因此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降低。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所进行的研究把焦点集中在肉桂在细胞与分子的作用机转,并观察它如何和细胞膜上胰岛素接收器与其它与胰岛素作用相关的蛋白质反应。 Graves说:「许多重大的疾病肉桂也许能帮得上忙,如胰脏癌,由于肿瘤促使胰脏异常产生过多胰岛素,导致身体细胞对胰岛素产生抗性,使得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近来的研究发现胰岛素抗性也可能与神经性退化疾病有关,如阿兹海默症。 第二型糖尿病(NonInsulinDependentDiabetesMellitus,Type-ⅡDiabetesMellitus):又称成年型糖尿病,与遗传有关,近年来由于儿童体重过重的情形趋增,因此第二型糖尿病的年龄层有下降的趋势。不需要胰岛素注射治疗控制体重可以改善病情。 肉桂对第二型糖尿病患好处多,根据美国一项研究发现,每天饮食只要加点肉桂,就可帮助第二型糖尿病患降低血糖、胆固醇与三酸甘油酯,并改善胰岛素功能。 美国洛杉矶时报指出,美国人类营养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食用一到六克的肉桂萃取物,可减低第二型糖尿病患对心脏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病患食用肉桂四十天后发现,空腹血糖降低达百分之十八,三酸甘油酯下降了百分之二十五,坏胆固醇则降低百分之七。 报导指出,未来肉桂萃取物可以食品添加物方式加入汽水或含糖成分高的食品中,以减少在食用这些食品后,血糖快速增加引起胰岛素功能障碍的问题。研究人员表示,在很多案例中,每天只要食用约半茶匙的肉桂粉,肉桂降低胆固醇的神奇效果,就有如降低胆固醇的处方药一样有效。所以每天饮食中,洒些肉桂粉或是用肉桂棒煮茶喝,都是不错的办法。目前还没有发现食用肉桂的负面效果;副作用的出现,可能要吃非常过量的肉桂才有以致之。 最近发表于《糖尿病护理》上的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每日服用少量肉桂,可改善其血糖、血脂和血胆固醇等指标。研究人员使60名糖尿病患者分成两组,一组每日分别服用不同剂量的肉桂1、3、6克,另一组服用面粉为对照组,肉桂和面粉均以胶囊形式服用。40天后实验结束时,发现所有服用肉桂的糖尿病患者,其血糖、血脂、血胆固醇水准降低30%,而服用面粉的糖尿病患者的以上指标没有变化。研究人员认为:可能是肉桂中含有一种特定化合物,可促进胰岛素发挥生理效应,从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