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读名著·学语文:朝花夕拾
释义

图书信息

出版社: 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第1版 (2009年1月1日)

丛书名: 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平装: 116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00120902

条形码: 9787500120902

商品尺寸: 21.8 x 15.2 x 1.2 cm

商品重量: 159 g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浙江绍兴人。出生于破落士大夫家庭。1898年到南京求学。1902年留学日本学医,后弃医从文。1909年回国。五四运动前后在北京参加《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并开始大量写作小说、杂文等文学作品。1927年后居上海,参与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为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实际领导者和旗帜。生前出版小说集三种,散文集二种,杂文集十五种,通信集一种,文学史著作二种。在翻译外国文学和整理中国古籍方面也成绩卓著。其著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汇编为《鲁迅全集》(十六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辑录古籍丛编》(四卷)。

内容简介

《读名著·学语文:朝花夕拾》中的文章,记述了鲁迅从童年生活到青年时求学的不同阶段的过程,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这lO篇文章基本上是以时间为顺序的,从《狗·猫·鼠》到《父亲的病》这7篇,以及《琐记》的第一部分,记述的是鲁迅在故乡绍兴的生活。鲁迅的童年生活,我们可以在《阿长与》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清晰的了解。

我们可以在《阿长与(山海经)》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清晰地了解到鲁迅的童年生活。在《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作者对保姆阿长妈妈的回忆是感人至深的。阿长是一个普通的乡下妇女,“懂得许多的规矩”。她让“我”在正月初一的清早给她祝福、、吃福橘等,表达的是一个生活在底层的妇女对美好生活的最质朴的愿望。但是童年的“我”十分痛恨她对自己的严格,特别是在“我”顽皮的时候。但是,这怎么都掩饰不了她对“我”的爱,她给“我”讲故事,让“我’,知道她“伟大的神力”。特别是后来,并不识字而且把“山海经”说成是“三哼经”的长妈妈,却为作者买来了他一直渴望得到的绘图的《山海经》。文章不仅展现了“我”对长妈妈的怀念,而且也从侧面揭示了长妈妈的坚忍。她给别人当保姆,没有自己的孩子,生活在底层,却仍然保持着对生活和周围人的爱。

而《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等篇,展示的是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的画面。《琐记》记述了鲁迅在南京、日本以及回国后的部分经历,记录了青年的鲁迅为了寻求救国的真理而阔步前进的足迹。作者对于在南京学堂的回忆,让我们看到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动嘴脸,改良派软弱无力、不可能成功的实质。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和过程,在《藤野先生》中作了清楚的交代。鲁迅鄙视东京留学生中那些醉生梦死、守旧顽固的清朝派遣的奴才们,独自去仙台学医了。学医期间,在“幻灯片事件”中,鲁迅受到了强烈的刺激,痛感医学不可能救治当时的中国,从此弃医从文,投身于新文化运动,积极参加民主主义革命。作品在夹叙夹议中,也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媒体评论

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大自然,向往自然。

——喻小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曲谱写幼年往事的优美乐章,在这一脍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诗的笔触舒卷自如地为人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

——陈孝全

目录

名师快速导读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地位与影响

故事概要

艺术特色

典型人物形象

小引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专家品读

艺术的生命在于真实——读《范爱农》/张盛如

《无常》赏析/刘正基

于平实中见真情,于平实中显愤懑——读《藤野先生》/张丽

必备知识要点

阅读自我测试

参考答案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1:4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