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东汉石棺
释义

基本信息

石棺画像源于商周,至汉代,厚葬之风使画像石棺艺术进入鼎盛时期。石棺一般由棺身和棺盖组成,棺身均为长方形,用整块石头中间凿空而成,棺盖呈屋脊形,四周雕刻着神话传说、百戏舞乐,渔猎采莲,日月星辰等图案。

这些石棺画像艺术,风格别开生面,独树一帜,形成了汉代艺术史上独特的石棺画像艺术流潮,在中国美术史册上谱写了重要的篇章。它主题突出,布局疏朗,艺术表现雄浑,充分显示出汉代艺术家卓越艺术创作才能和高超的雕刻技巧。

详细信息

四川博物院共收藏有六件东汉画像石棺,这些汉代画像石棺的图案形象鲜明,构图匀称,布局平衡,造型高度概括、简洁,注重整体效果。最精美的要数1972年在四川省郫县新胜乡汉墓出土一件画像石棺,高121.5厘米,长237厘米,宽72厘米。

该石棺左侧面刻宴饮舞乐杂技、庖厨备宴、车马临门内容。石棺左侧面的中部刻一歇山式房屋,屋内置兵器,屋前席地坐五人,其前置碗、钵等器具。左部为杂技,两人长袖舞蹈在下端,一人弯弓立在九层案上,旁一人头顶长杆,杆上放有盘子。中国杂技早在汉代就形成以“顶功”为中心的形体技巧,顶功就要求有过硬的腰功、腿功、倒立和跟斗基本功,这种传统一直至今。汉代表现顶功技巧的画像砖石很多,这件石棺是其典型代表。

石棺左侧面的最左上端席地坐两人,正在观看他们表演。右部上为庖厨,两人备宴,下为车马临门,一马驾一辎车,一人坐于车内,前一人牵马,辎车后两人随从。画像集舞蹈、音乐、杂技于一体,布局井然有序,气氛热烈欢快,人物生动传神,再现了当时风行的“宴饮舞乐杂技”演出时的热闹场面。

石棺右侧面刻曼衍、角觝和水嬉图,上层七人头戴面具,形态各异,似作擒虎之戏,下层右端一人击鼓,四人弯腰,中部六人,五人舞蹈,一人撑伞,左为渔猎,整个画面形象生动有趣。

狭义的角觝就是指角力,争交相扑之类以力的较量为主的节目,在汉代舞乐百戏中占有重要地位。汉画中常可看到人与人,人与兽,兽与兽之间角抵的图像。百戏表演者中有一类为“象人”,有人认为就是专业的斗兽士。

石棺头档刻伏羲女娲,托举日月,月中为玉兔和蟾蜍,日为金鸟。伏羲女娲人首蛇身,对吻交尾,意味着阴阳交合、化生万物;

伏羲和女娲是人类远古时代华北地区东部的风姓氏族,以蛇为图腾,他们活动中心就在鲁南的凫山,他们推演八卦,结绳记事,实行对偶婚姻,教民打渔、游牧,并在大地震后进行了抗灾斗争,这些事迹逐渐以游牧形式传播到中原广大地区,因而到处有他们的传说。石棺足档刻双阙恭迎图,阙中一亭长正双手捧盾在恭迎主人到来,表达了墓主强烈的升天成仙愿望。

四川博物院藏的汉代画像石棺为我们研究汉代的思想意识、社会经济、美术、宗教信仰和建筑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1: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