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雕刻美色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 者: 叶曙明 著 出 版 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1 字 数: 235000 版 次: 1 页 数: 184 印刷时间: 2008-10-1 开 本: 16开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40672126 包 装: 平装 编辑推荐挖掘文化瑰宝,凝聚奇思妙想,洞察社会幽微,守护精神家园。 内容简介文化遗产由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随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精神、民族情感和审美理想的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保持中华文明的延续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华文明成为世界几大文明中唯一绵延至今从未间断的文明,中华民族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功不可没。 《雕刻美色——广东玉雕》一书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以及特殊技艺的介绍,对于广东玉雕这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技艺、形态、历史演变、艺术价值等给予全面介绍。 读者从中能够了解到广东玉雕的历史概貌、地方风格、制作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奇思妙想的灵感和巧夺天工的技艺带给我们的是一个精美绝伦的艺术世界,看到它,我们仿佛听到南粤人民的低吟浅唱,仿佛看见那令人心驰神往的精神故乡。 作者简介叶曙明,广州人。当过知青、工人。1980年起在花城出版社从事图书编辑工作;1992年调入广东省出版总公司;1994年调入广东《潇洒》杂志社;现从事图书出版工作。创作以小说、散文为主。出版了长篇历史小说《军阀》、《草莽中国》、《百年激荡》、《共和将军》;中短篇小说集《大都市综合症》、《女巫之歌》;历史文化散文《广州旧事》、《其实你不懂广东人》等。 目录岭南玉雕源远流长 雕刻文化,缔造文明 南越王墓中的稀世奇珍 广州玉器墟的前尘往事 南方有美玉 岁月如歌记繁华 一个永不磨灭的传奇 风生水起玉器街 在南海之滨打造亚洲玉都 大师们的身影 人杰地灵,名师辈出 “金鱼状元”欧钊 玉球开山祖吴公炎 江山如画多才士 章永桐、蓝君基瑜瑾相辉 让玉雕返回民间的先行者高兆华 遍地英雄下夕烟 玉石的生命之旅 剖开顽石方知玉 玉不琢,不成器 化不开的中国情结 悠悠玉道千年传承 有危更有机 与美玉缘定三生 书摘插图南越王墓中的稀世奇珍 玉,石之美者,以其细腻、致密、坚韧的质地,温润、柔和、雅致的色泽,深受中国人所钟爱,被奉为无价之宝。翻开厚厚的中国成语词典,玉总是代表着纯洁与美好:“玉质金相”、“玉律金科”、“玉树临风”、“玉貌花容”、“白玉无瑕”、“冰清玉洁”……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玉占有重要的位置。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玉石”一词,最早见之于文字,是在《尚书》中的“火炎昆冈,玉石俱焚”,在《逸周书》中,也有“正西日雍州……其利玉石”之句。这两本书所记载的都是商周时代的史料。而玉器的实物,则见于殷墟发掘出大量的玉器及玉器作坊。可以说,玉器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整个成长历程。 早在上古时代,玉已经作为货币、兵器之用了。《越绝书》称:“轩辕、神农、赫胥之时,以石为兵……至黄帝时,以玉为兵。”《管子》也说:“先王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西周时代,社会等级森严,玉器具有礼制的象征意义,《周礼》称:“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黄礼北方。” 不同的玉器,代表着不同的社会等级,所谓“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合称六瑞,“天子执圭,发号施令”。即使天子本人,亦有“王之五路”(路即辂,古代的车)的规定。王者乘坐之车,分为玉、金、象、革、木五种,以玉装饰的车子为最高等级,居于金之上。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