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平谷旧八景 |
释义 | 平谷,位于京东70公里,三面环山,一面与华北平原接壤。平谷不仅东、南、北三面环山,而且山外有山,山环山,山连山,层峦如叠嶂,巅连似蛟龙。山中奇峰危崖,飞瀑流泉,胜景如画。平谷旧志曾载平谷8景:峨嵋耸翠、灵泉漱玉、盘阴积雪、泃河晚渡、石室清风、鼓顶朝云、峰台夕照、独乐晴波。 平谷旧八景 清康熙六年任平谷县训导的曲阳李柱明有题八景诗一首: 盘阴积雪四时坚,泃水回舟拥暮烟。 石室清风分皓月,峨嵋山翠插青天。 晴波独乐金银眩,鼓岭同云雨露鲜。 更羡峰台宜返照,灵泉漱玉满前川。 一、盘阴积雪盘山乃中国十五大名山之一,碧峰凌空高近千米,层峦叠障周百余里,位于平谷、蓟县交界处,蓟县居山之阳,平谷居山之阴。盘山三胜:上盘石胜,奇石竞秀;中盘松胜,如云蔽日;下盘水胜,泉流如练。尤其冬春交替之季,景色更奇:山阳已是春花吐艳,草长莺飞,山阴依然冰雪封山,冷似严冬。天气晴朗时,山阴积雪如银河奔泻,似玉蟒翻腾,奇光异彩,美不胜收,百里之内,尽皆可观。清帝乾隆游罢此山后,曾赋诗感叹:早知有盘山,何必去江南。身处盘阴平谷,沐浴于融融春色之中,远眺盘阴积雪,实乃一大乐事。故盘阴积雪位列平谷八景之首。清代关中人刘爱诗曰: 半山残雪永难消,三月桃花尚未娇。 每到清霄闲眺望,月明玉垒倚云霄。 清代长白人乐克山诗曰: 皎洁盘阴雪,春深尚未消。 三冬积曙久,六出结花牢。 白日光难到,红尘势已遥。 穷年茅宇下,相对步青霄。 清代平谷人马一骥诗曰: 谁卸玉龙甲,盘阴凝结牢。 光生八石映,色高玉峰高。 积冷林猿避,深寒穴虎逃。 会当舒望眼,背岭绝尘嚣。 二、石室清风平谷城东五十里有一山,四周耸峙,中广如城,故名城山。山壁上有一石室,仅容一人栖卧。每到夏暑时,有山风徐徐入室,清凉爽神,甚为惬意,有远隔人寰之感。相传唐孙真人潜修于此。清代关中人刘爱以《石室清风》为题赋诗曰: 凿开混沌紫云瑛,两腋凉生爽气清。 流火不烦纨扇动,瑶台月殿敢相并。 清代长白人乐克山赋诗曰: 一龛凿太古,日挹万山风。 独立嚣尘外,谁留秘宇中。 樵夫夹杳霭,天籁动高空。 羡杀归栖鸟,冷然御不穷。 清代平谷人马一骥赋诗曰: 清风生石室,天籁响鸿蒙。 草嫩摇新绿,桃飞扫落红。 眠云穿窈窕,延月入虚空。 我欲盈襟袖,陶然憩此中。 三、鼓顶朝云平谷城南十五里有气鼓山,其形如鼓,山顶有孔,冬春季之清晨,有云气自孔中涌出,翻卷蒸腾,浮罩山顶,气象万千。俗有白龙卧潭之说。清代关中人刘爱赋诗曰: 石窦谁知有蛰龙,朝来嘘气映山容。 遐陬每有云霓望,不比巫山十二峰。 清代长白人乐克山赋诗曰: 翠岭形如鼓,朝云顶上封。 光生旭日影,势变寒山容。 高隐冲霄鹤,依依偃盖松。 不劳楚子楚,久矣薄巫峰。 清代平谷人马一骥赋诗曰: 鼓顶凭谁辟,朝云几段浓。 雷门空作想,巫女若为容。 有色迷残梦,无声伴早钟。 欲将桐木击,催去直从龙。 四、泃水晚渡泃水源源出河北兴隆,南下过黄崖关,至蓟县王庄折而向西,入平谷东境,蜿蜒百转,合多水,收众泉,至前芮营又与洳河(错河)交汇,再东南流经三河、宝坻,过宁河、汉沽入渤海,全长三百多里。泃河平谷境内最大的一条河流,有过悠久的水运历史。有唐李清云《泃河渡》一诗为证,诗云:泃河流古今,云帆漫水来。鸟冲鱼儿遁,波涌堤岸拍。军粮积如山,车马运征埃。边关用武地,供给亦劳哉。明葛明亦有诗云:边关戍守军营,漕运辎饷供应。舣泊舳舻蔽水,卸装风起云涌。遗谷遍撒途中。嗟乎,粮帛如泃水!异乎,官裕黎民穷!至清末民初,泃河水运仍很繁忙。三十年代《三河县志》载:(泃河水路)“北自平谷,南达天津。舟船 往来,络绎不绝。商民输出输入货物,咸取道于兹焉……”同时期《平谷县志》也有记载:“县治南寺渠为泊船之所……凡蓟县、密云、平谷山中出产之核桃、果品等类,均由此处用船运往天津、唐山各地……”除文字记载外,还有志中所刊照片为证。当时,寺渠桥处曾是水运码头,每到傍晚,水运船只停泊在这里,运货人马车辆络绎不绝,船上炊烟缭绕,观众熙熙攘攘,甚为热闹,故为一景。清代关中刘爱有《泃水晚渡》诗一首: 泃水清涟鱼泳时,牛羊向夕更归迟。 溪头争渡谁家子,深浅从来要自知。 清代长白人乐克山亦有同题诗: 泃水傍京国,频经晚渡来。 日移崩岸回,沙行片帆升。 归鸟飞还止,征人往复回。 况当村落近,我马未虺隤。 清代平谷人马一骥亦有诗咏此景: 泃水流今古,扁舟晚渡开。 鸟冲烟霭灭,人带夕阳来。 车马通幽蓟,樵耕跨草莱。 片帆新月上,淼淼隔征埃。 五、峨嵋耸翠平谷城东北二十里有一山,层峦叠秀,双峨如画,故名峨嵋山。此山不仅风光秀丽,且绿树荫中掩映着千年古寺,明英宗朱祁镇赐名为“兴善寺”。明隆庆进士杨兆与好友徐学古同游兴善峪寺,看满山春花争艳,万木森森,明溪如练,令人心旷神怡,诗兴大发,一唱一合,各留律诗两首,并刻石立碑。杨兆诗一:“寺门瑶草绕垂杨,胜日登临烟水长。风伯忽扶鳷鹊出,山灵徐涌玉虬狂。人间栋宇浮天渚,坐上夔龙赋石梁。燕塞相看同济巨,好将尘袍浣沧浪。”诗二:“出入蒹葭带夕阳,石坛花气昼生凉。万山回合昆仑近,一水环流琬琰长。赤羽频年荒稼穑,天书此日净池潢。碧空云尽月如练,夜夜清光照佛堂。”徐学古诗一:“祉园积翠散斜阳,危阙排空笑语凉。白鸟青天泉一曲,吟风背日木千章。梅檀清接霜威近,云锦明生舍利光。夫子登临多胜事,应知兰若有鳝堂。”诗二:“苍藤古木几僧房,寺宇人传自宪皇。胜地隔尘连石濑,灵花簇雨拂禅床。朱幡摇映山青破,绿水流分洒碧香。漫说天骄归禹贡,指挥人是旧南阳。”每年阴历四月十八日兴善寺庙会,游人如织。清代关中人刘爱以《峨嵋耸翠》为题赋诗曰: 巉岩秀丽翠如洗,高入云间碧玉浮。 游客骚人时赏玩,只疑瑟瑟在山头。 清代长白人人乐克山赋诗曰: 是山多翠色,此岭独超群。 碧草留春雨,青松冠夏云。 难容张敞画,应许汉宫闻。 传道峨嵋月,清光早共分。 清代平谷人马一骥赋诗曰: 共道三峨峻,此峰真与群。 势悬千里月,高入九霄云。 雨洗岚光月,霞明黛色分。 蚕丛标胜迹,垂老恨空闻。 六、峰台夕照平谷县城东北十八里有峰台庄。村西原有一台,高数丈,日落许久再登此台西眺,仍可见红日悬于西山之巅,别有丰彩。据说在台东做活的人已收工回家,而在台西干活的人还在忙于劳动,因为太阳还未落下,确为一古。清代关中刘爱赋诗曰: 高台突兀倚晴空,远近霞连草舍红。 返照平林铺锦绣,行人常在画图中。 清代长白人人乐克山赋诗曰: 落日峰台上,登临暮景收。 牛羊归远陌,烟蔼满空州。 岫隐余光在,林深乱彩窗。 蓦瞻东岭月,一啸万山秋。 清代平谷人马一骥赋诗曰: 峰台凝暮霭,烟鸟向林投。 夕照留荒野,归云带戍楼。 蟾孤燕塞远,霞散太空收。 古寺钟声急,乘风度陇头。 八、灵泉漱玉平谷城北二十里有一灵泉山,山麓下有座龙王庙,在龙王的神座下有一泉名灵泉。灵泉沿着山路逶迤西行,闪露在野草山花间,如诗如幻。路中有一断崖,约1米宽,不知是谁巧思妙设,将条石凿成凹槽,槽底凿有一孔,然后铺在断崖之上,槽中走水,两旁行人。这就是令多少听景之人迷惑不解的峨嵋山一奇景:“人在桥上走,水在桥上流”。更妙的是,水流经凹槽时,一股水从槽孔漏下,飞珠喷玉,声若骤雨,此又是一景,名为“漏桥垂瀑”。流过石桥的水继续西行,流入寺内。寺西厨房里有一方井,深约0.6米,泉水流经井底。将一木盘放入井中,酒肴置其上,任其随水流行。三、二好友可于寺西溪边静坐,待木盘流至面前,取出享用。故宫乾隆花园、京西潭柘寺的曲水流觞,哪有水峪寺的明溪传肴更奇绝有味呢?清代关中刘爱赋诗曰: 野寺云根骤起澜,龙宫喷出碧琳琅。 清凉远得天潢液,唇齿忽生六月寒。 清代长白人人乐克山赋诗曰: 灵泉喷碎玉,一曲傍山泉。 处处供游客,年年送落花。 清音云外和,哀响涧中哗。 到海须时日,安流且莫夸。 清代平谷人马一骥赋诗曰: 灵泉通万流,玉漱润千家。 势亚瞿塘泻,高翻雪浪花。 灌籼遗厚利,浸草注深洼。 终作朝宗思,蓬瀛路未赊。 八、独乐晴波平谷东部有一条河,发源于北寨,从南、北独乐河村之间穿过,汇入泃河。这条河原名渡漏河。相传唐朝大将白袍薛礼跨海征东时,路过这里,正赶上连雨天,河水挺大,又没处去找船,军马没法渡过。白袍站在河沿儿直发愁,说了一句:"这水要是都漏下去就好了。"话刚说完,河水真的就漏了下去,露出了沙石河底。军马顺利过去了。后来,人们嫌名字不雅,便改称为独乐河,河北之村为北独乐河村,南之村为南独乐河村。每当夏季雨水多时,可见清清的河水泛起层层的波纹,灿烂的阳光照在水面上,放射出耀眼的光辉,青青的水草叶子随水而漂动,几只水鸟凫在水面自由戏游,尤其是晚霞照射水面映出的美景更为壮观。清代关中人刘爱以《独乐晴波》为题赋诗曰: 独乐嘉名自古传,况逢红日正中天。 澄波渺渺清还净,网罟不惊欧鹭眠。 清代长白人人乐克山赋诗曰: 山城传独乐,清绝野航稀。 一水陶然泄,群鸥知所归。 高涵云影净,远映曙烟微。 共泛晴波上,长吟送落晖。 清代平谷人马一骥赋诗曰: 天光水色合,风动练花飞。 窟净蛟龙睡,机忘鸥鹭肥。 翠湾浮荇叶,香渚卸莲衣。 独乐晴波晚,渔舟载月归。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