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德国鱼雷 |
释义 | 一战和二战期间的鱼雷 德国鱼雷以其直径、长度和推进器命名,其各种改进型很多,通常都以“T”字表示。 直径: ‘F‘ = 45 cm, ‘G‘ = 50 或53.3 cm, ‘H‘ = 60 cm , ‘J‘ = 70 cm 长度: 以最接近的米数计 推进方式: ‘a‘ = 蒸汽, ‘e‘ = 电动, ‘u‘ = 过氧化氢 例如,G7e T2型鱼雷即指该鱼雷直径为53.3 cm (21‘),约7 米长,以电动机推进且为原型的第二种改型。 鱼雷发动机 二战期间,潜艇多使用电动机推进的鱼雷,因为这种鱼雷噪音很小而且基本上不受干扰。而水面舰艇则不采用电动鱼雷,种种迹象表明鱼雷入水时的冲击力会造成电池装置的破裂,故而多使用以萘烷(十氢化萘)而非煤油为燃料的蒸汽推进的鱼雷。 二战期间人们对过氧化氢燃料做了大量研究,但采用这种燃料的鱼雷并未投入作战使用。 鱼雷战斗部 一战期间的鱼雷 其标准装药为60%的TNT和40%的六硝基二苯胺混合块状填装,这种极抗冲击的装药为德国人于1907年首创,其爆炸威力比100%的TNT装药要强7%。 二战时期的鱼雷 SW18: 50% TNT, 24% HND, 15%铝 SW36: 67% TNT, 8% HND, 25%铝 SW39: 45% TNT, 5% HND, 30%硝酸铝, 20%铝 SW39a: 50% TNT, 10% HND, 5%硝酸铝, 35 %铝 HND = 六硝基二苯胺 战斗部引信 二战时期的鱼雷 德国鱼雷上的磁性引信和备用击发装置的问题世人皆知,磁性引信于1940年被停止使用,直到1943年才再次投入使用,但意大利的一种航空用磁性引信鱼雷却在整个大战期间得到了广泛使用。德国鱼雷中表现最好的是T-5鱼雷上的TZ5磁性引信,其主要部件是装有两个环绕装置的金属探测器。一种经过改进的TZ6引信则可安装到任何直径为21‘(53.3cm)的鱼雷上,但直到战争结束这种鱼雷引信都未得到使用。 多数鱼雷使用的是须状撞击引信,但这种引信不能在自导鱼雷上使用,对于自导鱼雷,其引信装置为安装在鱼雷战斗部尾部的惯性引信。 53.3 cm (21‘) G7a T1型鱼雷 使用平台 水面舰艇或潜艇 设计定型 1933年 投入使用 1938年 全重 3,369磅(1,528kg) 全长 23英尺7英寸(7.186m) 装药 661磅(320 kg)硝酸化合物 射程/航速 6,560码(6,000m)/44节 8,750码(8,000m)/40节 15,300码(14,000m)/30节 推进方式 萘烷(十氢化萘)蒸汽推进 备注:由于发现会使鱼雷引擎负荷过大,在战争初期鱼雷很少使用44节的航速,1939年使用的早期的型号则比上述鱼雷航程短约20%。 53.3 cm (21‘) G7e T2 及T3型鱼雷 使用平台 潜艇及鱼雷艇 设计定型 1935年 投入使用 1939年 全重 3,534磅(1,603kg) 全长 23英尺7英寸(7.186m) 装药 440磅(200kg)硝酸化合物 射程/航速 5,470码(5,000m)/30节 推进方式 铅-酸电池电力推进 备注: T2: 两个电池组,每组26个93安培/小时电池。 T3: 同T2,但装有电磁感应引信。 T3a: 同T2,但电池容量更大(125安培/小时)。 T3b: Marder潜艇的推进部分,最大航速2.5节。 T3c: 为Marder潜艇设计的鱼雷,取消了前段电池组.。 全重: 2,937磅(1,332kg) 射程/航速: 4,370码(4,000m)/18.5节。 T3d: 一种超远程/低航速的型号,仅在海港或海湾水域使用。可预设为在直线航线的末段进行曲线或环行运动。 全长: 36英尺(11m) 全重: 4,885磅(2,216kg) 射程/航速: 62,300码(57,000m)/9节。 T3e: 另一种微型潜艇使用的鱼雷。 全重: 2,961磅(1,343kg) 射程/航速: 8,200码(7,500m)/20节。 自导型53.3 cm (21‘) G7e T4, T5, T10及T11型鱼雷 使用平台 潜艇 设计定型 1940年 投入使用 1943年 全重 T4: 3,080磅(1,937kg) T5,T5a及T5b: N/A T10: 3,571磅(1,620kg) T11: N/A 全长 23英尺 7英寸 (7.186 m) 装药 440磅 (200 kg)硝酸化合物 射程/航速 T4: 8,200码(7,500m)/20节 T5: 6,230码(5,700m)/24-25节 T5a及T5b: 8,750码(8,000m)/22节 T10: 5,470码(5,000m)/30节 T11: 6,230码(5,700m)/24-25节 推进方式 铅-酸电池电力推进 备注: 因为担心落在苏联人手中,德国哥坦哈芬试验基地里许多关于这几种鱼雷的记录资料都因此不复存在,而关于自导鱼雷的研究早在1936年就已经开始。 T4 Falke: 第一种被动自导鱼雷,由一种简易的噪音探测装置导引寻的。这种鱼雷是针对攻击商船而设计的,故而其较低的航速仍然可以被接受。 T5 Zaunkonig 1: 英国称之为GNAT鱼雷,用于攻击护航船队中的护航舰只。 T5a: T-5型鱼雷的一种改进型,用于鱼雷艇上。 T5b: 与T-5a射程相同,但用于潜艇上。 T10 Spinne: 由标准鱼雷改装的一种线导鱼雷,其概念于1944年首次提出,但结果无法令人满意。 T11 Zaunkonig 2: T-5型鱼雷的改进型,其噪音更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