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当代学术发展研究杂志 |
释义 | 期刊信息刊名:当代学术发展研究主管:中国社会科学联合会 主办:中国学研交流研究会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598/TP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855—2168 邮发代号:2—556 本开:大16开 语种:中文 刊期:月刊 杂志简介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中国社会科学联合会主管,中国学研交流研究会主办综合性学术期刊,属国家学术发展中心系列杂志。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杂志创刊于1989年,是改革开放后创刊较早的学术理论类刊物之一,中国学术领域权威性的国际性期刊。刊载论文较多的信息量较大的,论文学术水平较高的,并能反映最新研究成果及前沿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的,较受读者重视的期刊,被例为国家级科技类学术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双效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国际性科技创新指定期刊。涵盖教育、经济、法律、工商、金融、信贷、审计、贸易、财政、水电、金融、农林、会计、科技等领域。为社会教育、企业、科研院所、政府职能部门等单位的工作者、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及大专院校的老师、学生提供一个技术交流和探讨学术理论与实践的平台。 办刊宗旨鼓励科技学术创新、促进科技学术交流、追求科技学术品位、传递科技学术思想。 栏目开辟党政论坛、教育教学、学术研究、技术方法、管理视野、理论广角、科技实践、经济纵横、信息科学、工程建筑、机械机电、文史语言、海外风采、学者专栏、课题成果选登、人物专访、专题研究等。 刊载内容1)人文社科类:哲学、社会学、经济、文学,历史、文化、政治、法律、军事等; 2)经济类:经济学、财会审计、市场营销、物流、电子商务、金融、保险、商贸、资产评估、经济理论及发展研究、世界各国经济、工业经济、农林经济、房地产经济、证券与投资、旅游经济等; 3)管理类:企业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电子政务、医院管理等; 4)科学技术类:工业科技、农林技术、科研理论、方法与政策、科技前沿动态、高新技术、IT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生物科学、新材料等; 5)科学教育类:教育教学管理、创新教育、课程教材教法等; 6)工程类:土木建筑、水利、化工、电力、材料工程、交通等。 基础理论研究论文、有学术价值的应用性论文、代表学科前沿的评述性论文和不同学术观点争鸣论文、研究报告、有新意的文献综述等。 文稿要求:1)论文应探讨科学理论或者是实践中的一个具体问题, 文稿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引用他人成果和数据必须注明来源与出处。 2)研究报告应以精练的文字及适量的图、表阐释未曾发表过的观察、实验或调查的研究成果,并交待清楚研究背景、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 3)评论和综述应以近两年公开发表的相关材料为依据,讨论的问题须是学术界当前关注的热点。 4)研究简报应扼要地概括最新的研究成果或相关的学术动向。 5)文稿题目限定在25个汉字内,论文、研究报告和评论一般不超过6个版面页(约8000字,含图、表),并附3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和不少于半个版面页的英文摘要及3~8个关键词。简报控制在2000字左右,不需要图、表和摘要。文责自负。 对学术交流的作用科协系统关于当代学术发展研究杂志对学术交流的作用较为普遍的认识是,有交流信息、开阔视野、掌握新知的作用,如“学术交流的最终目的是使科学信息、思想、观点得到沟通和融洽。” 也有人认为对学术交流和对思维有启迪作用。笔者认为,传统认识是浅显的、不全面的,无法深刻揭示对学术交流对思维创新的重要作用,对学术交流的激励(激活、激发)、启迪作用,才是其最本质的意义。 学术交流本质意义交流普遍理解为信息的交流,即所谓“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流后我们就有了两个思想”。学术交流与一般理解的交流信息的作用不同,激励(激活、激发)、启迪作用有使人奋起、振作,产生新思想、新观点、新精神之意。赵红州在论述“学会”这一“社会集团研究能力”时称,“学会”“很象科学劳动的‘催化剂’”,“它可以激活民族的创造力”。虽然“学会的社会集团研究能力是通过学术交流而实现的”,但“科学交流是‘智力的碰撞’、‘智力的协作’,通过‘碰撞’(其中包括争论、答辩等方式 ),科学‘知识单元’由一个研究能力传递给另一个研究能力,这样便在科学家之间,建立一种智力的结构方式,形成了比单个科学家智力高的多的‘集体大脑 ’ 。” 他明确指出:“近代学会所以能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本原因在于学会形成了高于个体研究能力,高于个别学派的集团能力的社会集团研究能力。” “科学家的科学劳动要素与其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乃是产生‘额外的’新成果的关键。比如,一个生物学家只能产生生物学的成果,一个物理学家只能产生物理学的成果。如果由于科学交流使两个科学家思想有了相互的激发,这便多产生出一项生物物理学的成果。这种‘额外的’收获,正是造成科学发展指数增长的重要机制 。所以,学会具有科学劳动成果的‘放大’或‘加速’功能。”科学学创始人j.d.贝尔纳认为,“现代科学的最伟大的发现有一些有赖于不同来源的思想的相互作用。只有当吸收了不同中心的思想的工作者聚集一堂的时候,才会产生这样的发现。玻尔原子理论是我们一切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它所以能产生,就是因为玻尔在德国吸收了普朗克的量子理论,以后又到卢瑟福的实验室工作,并且在那里接触到原子核的理论。这种交流的价值是再大也不过了。我们确信这种交流还没有在科学发展中充分发挥它可以发挥的作用。”贝尔纳这里所说的“思想的相互作用”,不能仅仅理解为信息的交流,更重要的是不同来源的思想的碰撞,从而激发出新的思想 。这种“思想的相互作用”,“是无论读多少书也办不到的”。所以,学术交流中,思想的“碰撞”、“科学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来源的思想的相互作用”,可以激发出灵感的火花,从而产生“额外的”科学新成果。这才是学术交流作用的关键与本质,是学术交流成为一种“科学活动”、成为“人类知识生产力的一种生产方式”、成为“研究者学术生涯的一种生活方式”的关键所在。 在学术交流中,激励(激活、激发)、启迪作用最有效的方式是学术争鸣与学术批判。批判是科学的生命,是科学进步的保障之一。科学史一再告诉我们,从怀疑、批判我们所推崇的信念开始,也许才是我们最佳的行动方案。乍看起来,这种方案似乎与常理相悖,但那些想发现真理而又不惧怕真理的人,却深知须以怀疑和批判为自己开辟道路。批判与反批判是同伍的,“待到被批评者被挑剔得忍无可忍,不得不进行反击的时候,学术创造力便受到从未有过的激发,正是在这种批评与反批评、挑战与应战的学术竞争、学术争鸣中,理论得到锤炼,思想碰出火花,方法受到洗礼。”所以,学术批评、学术争鸣起到的激励(激活、激发)、启迪作用,远远超出一般理解的信息交流的作用,它是智力提升的一次跃迁,是创造性思维的一次激活。 从思维科学来说,有人认为创造性思想与“某种来自他们自身之外的信息或启示有关”,与“某种外部的强制或指导之下”有关。“具有跃迁性,表现在认识客体、认识主体和认识中介——信息的三维结构的链锁反应之中”。“灵感是人类创造性活动中的一种复杂的精神现象”,“灵感来源于人们知识和经验的沉积,启迪于意外客观信息的激发”。虽然创造性思维和灵感的产生现在还没有搞清楚,但有一点共识,即它们不仅是信息的简单交流,还与信息的启示、思想的激发,与认识客体、认识主体、认识中介(信息)三要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有关。 结语当代学术发展研究杂志立足点于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知识)、学术交流 、知识人或思想者 、学习、创新 、新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知识)。而学术交流的最终落脚点在新学术思想上、在学术创新上。所以,当代学术发展研究杂志具备学术交流“原始性创新源头之一”, 也是学术创新的条件和动力之一,还是提升学会集团研究能力的重要参考之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