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比较文学系谱学
释义

《比较文学系谱学》是对比较文学学术史,特别是学科理论史的总体的、宏观性的、建构性的研究,旨在通过学术史的纵向梳理与学派学说的横向比较,为比较文学概括、归纳、整理出一个理论系谱。

基本信息

·编者:曹顺庆王向远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24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9787303104475

·装帧:平装

·开本:16

·丛书名:比较文学文库

定价:32.00

内容简介

在《比较文学系谱学》描述的系谱中,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发展演进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古代偶发性的“文学比较”,为历史积淀期;第二个阶段是近代欧洲的“比较文学批评”,为学科先声期;第三个阶段由“比较文学批评”转换为“比较文学研究”,由此走向学科化阶段。学科化阶段的比较文学渐次形成了三种学术形态:第一种形态是法国学派的“国际文学交流史研究”即“文学史研究”,第二种形态是美国学派和苏联学派以理论建构为主要宗旨的“文艺学”形态,第三种形态是中国的“跨文化诗学”。“跨文化诗学”这一形态超越了学派的畛域,摆脱了此前比较文学各学派中的历史性与审美性、文化视野与文本诗学的背离,将比较文学由一种西方的学术形态与话语方式,转换为一种东西方共有的话语方式与学术形态,使比较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由此,《比较文学系谱学》建立起了一个比较文学学术理论系谱,并在这一系谱中对中国比较文学做了定性与定位,对系谱中的有关流派、代表人物、理论主张、著述成果等,做了独到的分析评论。

作者简介

王向远,1962年生,山东人,文学博士。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东方文学、中曰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著有《王向远著作集》(全10卷,400万字)及各种单行本著作18种(含合著4种),发表论文120余篇。

编辑推荐

《比较文学文库》是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建设丛书》之后,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组编的又一套学科建设丛书。《比较文学文库》的基本宗旨,是进一步立足学科,面向全国,放眼世界,陆续出版一批学科建设、教育教学方面的创新性著作,包括专著、译著、工具书等,为新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的进一步繁荣做出贡献。

目录

序(谢天振)

绪论

第一章 历史积淀:古代朴素的文学比较

一、古代欧洲人的国际视野与比较意识

二、古代阿拉伯人的国际视野与比较意识

三、古代中国人与印度人的国际视野与比较意识

四、古代朝鲜人和日本人的国际视野与比较意识

第二章 学科先声:近代“比较文学批评”和“世界文学观”的形成

一、欧洲文艺复兴至启蒙运动时期的比较文学批评

二、欧洲浪漫主义时代的比较文学批评

三、近代亚洲的比较文学批评

四、“世界文学”观念的形成

第三章 学理基础:历史哲学、文化人类学与比较神话故事学

一、历史哲学为比较文学提供了理论参照

二、文化人类学为比较文学奠定了学理基础

三、比较神话学是渊源学、主题学研究的最初形态

四、文化传播学派及比较故事学开传播研究之先路

第四章 学科成立:理论建构与学派形成

一、比较文学“学院化”与“比较文学研究”的展开

二、波斯奈特的《比较文学》与学科理论的初步建构

三、维谢洛夫斯基与俄罗斯的“历史诗学

四、梵·第根与法国学派学科理论的完成

第五章 学科更新:美国学派的崛起与学科理论的重构

一、韦勒克对法国学派的挑战及美国学派的崛起

二、美国学派的三重突破

三、艾田伯与法国学派的终结

四、苏联“比较文艺学”的独特立场

第六章 学术东渐: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比较文学

一、近代日本对波斯奈特比较文学理论的借鉴

二、现代日本对法国、美国两学派理论方法的引入与消化

三、蒙、韩、印等亚洲其他国家的比较文学及其特色

第七章 跨文化诗学:中国比较文学及其理论特色

一、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比较文学的重心移至中国

二、研究方法的新探索

三、分支学科的理论开拓及研究范式的形成

四、“跨文化诗学”:中国比较文学的形态与特色

后记

……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3:0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