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戴家口村
释义

戴家口村位于平原县城西北12公里处,紧靠马颊河西岸。

明永乐年间有戴、崔、祖三姓农民迁来在马颊河渡口建村,其中戴姓人口较多,故叫戴家口村名。

戴家口河灯节保持了500余年历史。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放河灯的习俗始于元明之际。2005年3月,平原县政府将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定为河灯节,2007年,将该习俗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制定了保护内容和五年保护计划。

昔日平原为“水乡泽国”,为避水患之害,河神祭祀活动便是在灾害频发的年月里形成的。相传,马颊河自发源地到入海口,玉皇大帝共派有72名河神掌管,在河底水府内居住。起初,河神不但不造福沿岸百姓,反而时常向沿岸村庄索要祭品,为此常在戴家口村东河内兴风作浪,致河水漫过大堤,冲毁良田、房屋。河神曾向沿岸百姓托梦说:“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进行一次大祭,便保佑沿岸村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到了七月十五日那天晚上,十里八乡的村民们都聚集在戴家口村东,各家凑齐三牲贡品,摆在河岸上供河神飨食。有人说天色太黑,河神无法享用,便有人拿来几盏小油灯点燃,下面托上荷叶,放在河水中央,给河神照明,同时往河里扔水饺、包子等食品。此后,这一带果然没再发生水害。于是,七月十五祭祀河神、放荷灯的习俗便延续了下来。

后这一习俗便演变成娱乐活动,并把“荷灯”演变成了“放河灯”。每年河灯节期间,附近村庄上万村民踊跃参加,活动有锣鼓表演、扭秧歌、放烟火等节目。河中小船同时燃放河灯,放入水中,随水飘荡。岸上锣鼓喧天,人头攒动,河面灯火辉映,场面诱人。

河灯的制作方法是:取来去掉壳的棉花籽,在容器内捣成泥状,再加上油脂调合均匀,取少许放在10厘米见方的绵纸上,包成包子状,中间捻出一个灯芯,灯芯上沾少许油脂即成。旧时河灯多放在茼麻杆子穿成的10厘米见方的木托板上,或放在荷叶上,稳定性较差。现在多用聚酯泡膜裁成10厘米见方的方块,漂浮性能好。燃放方法是:先把制作好的河灯装在小船上,点燃后,置于河水中顺水漂流。岸上锣鼓喧天,万人争看,水中灯光闪闪,夜空繁星点点,宛若一幅立体图画。随着河灯在水中漂荡,人们的思绪进入了无限遐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3: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