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三家自然村 |
释义 | 村情概况大三家自然村隶属于云南省红河州屏边苗族自治县新华乡河南村委会,属于山区。位于新华乡西边,距离村委会3.3公里,距离乡政府7公里。清初建村在大山腰上,当时只有三户人家,故名"大三家"。壮族于公元1845年前后由文山、广南及广西百色一带迁入,依山傍水,居草屋竹楼,置竹木家具,除从事农业生产外,善于捕鱼打猎,竹藤编织。大三家村国土面积有2.4平方公里,海拔1510米,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1140毫米,适宜种植烤烟、玉米等农作物。有耕地388 亩,其中人均耕地2.46亩;有林地1580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8户,有乡村人口158人,其中农业人口158人,劳动力89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85人。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4.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09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为主。该村目前正在发展三七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三七、烤烟产业。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将进村道路改造成弹石路面;修建村中文明卫生路;发展生猪养殖,年出栏205头;发展烤烟种植250亩,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经济该村有耕地总面积388亩(其中:田156亩,地232 亩),人均耕地2.46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1580亩;荒山荒地800亩,其他面积832亩。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售往省内。2008年烤烟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5.5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45.45%。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4.1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2.9万元,占总收入的67.16%;畜牧业收入 9.8万元,占总收入的28.74%(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05头,出栏肉牛1头);林业收入0.6万元,占总收入的1.76%;第二、三产业收入0.4万元,占总收入的1.17%。农民人均纯收入1709 元,农民收入以种植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0.9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7人(占劳动力的7.87%),在省内务工7人。到2008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40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457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会议方式公开。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8年底,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38户通自来水。有38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3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78.95%);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0户(分别占总数的42.11%和26.32%)。该村到乡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面;村内主干道均未硬化;距离最近的车站7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7 公里。全村有摩托车3辆。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34户;建有小水窖41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34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56亩,有效灌溉率为40.21%,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56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99 亩。该村到2008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有4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34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该村小学生就读到河南完小,中学生就读到徐屏友谊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3.3公里,距离中学7公里。 风土人情壮族人民热情好客,家族邻里,朋辈伙伴或是外地客人,凡见面都以亲切的"阿哥"、"阿姐"相称。对于宾客彬彬有礼,十分盛情,使人真有"宾至如归"的感受。壮族还特别喜欢唱歌。男女青年谈情说爱、朋友久别重逢等常以唱歌的形式来表达。姑娘们三五成群的上路会唱歌;街头、寨外碰上意中人,两伙男女会唱歌;朋友来了,酒足饭饱之后要唱歌;新郎娶亲也要唱歌。讲究卫生是壮族人民的良好传统,壮族庭院收拾得干净利落,整整齐齐;壮家穿着,朴素大方,清浆白洗,人人从小就养成了爱护清洁卫生的好习惯。壮族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丧葬实行棺木土葬制。 " 六月六"是壮族的一项重大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六日,每家每户壮族都要举行节庆活动。节日期间,要杀鸡、煮肉,同时将糯米用靛叶染成五颜六色的花米饭。初六清晨人人换上新衣,家家户户设上香坛,呈上酒,摆上丰盛的菜肴,献上五颜六色的糯米饭,进行隆重的祭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