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菓街村
释义

简介

大菓街位于山东省莒城浮来中路南,东与东大街一街相连,西靠青年路,南至护城河。该街是历来繁华地段,也是商家客户云集之地。

历史

1950年后,政府将大菓街之南,南城濠之北,西城濠之东,南门大街之西居民区定名为民主村,为这一带成行政村之始。1958年成立红旗公社,改称大菓街生产队,1960年改称大菓街生产大队,1981年改称大菓街。大菓街成为行政村的名称,并成为莒城四街之一。

古衙署所在地。明代地属西南隅和解元坊。清代地属西南隅社、解元坊社。明代到清初,现大菓街区域内多为官衙所在地。据清雍正《莒州志?州治图》显示,这一带有兵备道、布政司分司、按察分司、守御千户所、府馆等官衙。还有武庙、贤贤堂、二贤祠等庙宇。只有少数居民杂居其中。雍正年间,除守御千户所外,其他衙门裁撤。清中期这一带已无官衙存在。乾隆年间,东西大街为商贾云集之地。据嘉庆《莒州志?州治图》显示,这一带有魁星阁、二贤祠和普济堂3处公共建筑。

清末民初,大菓街一带已成为莒城最繁华的商业街。据民国《重修莒志?县城图》显示,今城里浮来中路,即从菓街顶到现新华书店这段约200米街区,包括东门大街、菓街、文庙前街、中学街、关岳庙街,称“菓街”。是最早有关菓街地名的记载,因此地初为瓜果集散地而得名。1935年前后,现大菓街区域内,有鱼市街、皮货街、旧影壁街、老槐树街、南城墙根底街等,为人户众多的居民区和商业区,官府指定隅长,负责民事事务。时菓街之名成为繁华商业街的代名词,菓街顶也为人们熟知的地名。1950年后,其他街名消失,而菓街之名独存,并成为莒城东西大街的唯一称谓。后随商贸规模的扩大,渐渐被冠以“大”字。现虽已改称“浮来中路”,但人们仍习惯称“大菓街”。

遗址

城阳景王祠是城阳王刘章的祠庙。据《后汉书?光武十王传》记载:东汉光武帝刘秀之子刘京被封为琅琊王,建都于莒城,“京国中有城阳景王祠”。城阳景王祠的始建时间应在西汉时期,据东汉应劭《存城阳景王祠教》一文:刘章因诛灭吕氏有功,被封为城阳王,建都于莒,刘章死后,“自琅琊、青州六郡,及渤海都邑,乡亭聚落,皆为立祠”。由此推断,城阳景王祠初建时间应在汉文帝四年(前176年)。毁坏时间约在宋末元初,历经1000多年。元代于钦《齐乘?古迹》载:“城阳景王庙(在)莒州城内……庙久废”。说明元代还有古庙残迹。下文又云:“州署内有古槐,半体如枯槎,而根叶繁茂,相传是章手植。”刘章手植槐现已不存,原位于城阳镇大菓街,城阳景王祠也应在这附近。清代翰林管廷鹗有诗:“宿草牛眠燕将垒,古槐鸦噪景王祠。”也说古槐与景王祠相距较近。

特产

民国年间,该街杜喜廷制作的“卤鸡”是莒县名吃,香油焦饼为“莒城一绝”;刘贯一的“包子”、蒋老太的“粽子”也深受用户赞美。1968-1975年,杜喜廷曾为“莒县饮食服务公司”代营饭店。1978年后,集体办起肉食烧鸡店,2000年停办。后有“柳氏三兄弟”办起“柳家老牌烧鸡店”,2001年转入机械化生产烧鸡,产品销往外地。2004年,该街经营肉食,烧鸡专业户20户,饭店10家。水果摊10余家。

景点

升仙桥在莒城西南隅,朝元宫前,今大菓街村前。是一座普通石桥,长不过2.5米,宽不过1米,高约1米,架于老槐树底南街的东西水沟上。民间传说,因东汉道教创始人“永寿真人”张道陵,俗称“张仙公”,在此羽化升仙而得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9:2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