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集场
释义

大集场位于恩施市西南47公里,与咸丰县、宣恩县、利川市接壤,今属盛家坝乡,恩(施)咸(丰)公路从境内穿过。大集场的得名,源于大歇场。很早的时候,这里只有几间茅屋和一棵大树,路过此地的恩施、咸丰、宣恩、利川四县客商和农民,常在此歇脚休息,便称其为大歇场。后来,外地移民大量到来,房屋增多,在横穿山槽的小溪两岸形成两条街道,成为四县交界之地较大的集贸市场,便改称大集场。

明末清初,四川连续数十年战乱,使得人丁稀少,粮税严重不济。清王朝便制定十分优惠的政策鼓励湖广等地人民入川居住耕种,吸引大量湖广人民入川发展,从而成功实施了一次大移民。恩施地近川边,历史上本属四川,明代才划给湖广省,故也属移民重地之一。清乾隆、嘉庆两朝,贵州、湖南、江西等地人民,在朝廷“定各省贫民携带妻子入蜀并开垦者,准其入籍例”、“蜀省流寓之民,有开垦田地纳粮当差者,应准其子弟在川一体考试”、“凡流寓情愿垦荒居住者,将地亩永给为业”、“今特下诏仰户部饬行川省、湖南等处文武官员知悉,凡有开垦百姓,任以通往,毋得关隘阻挠。俟开垦六年外,候旨起科。凡在彼官员招抚有功,另行加奖”等政策鼓励下,纷纷移民四川与其交界的湖北边境,清施南府恩施县(今恩施市),在这一时期接纳了大量贵州、湖南、江西移民,正是他们的到来,建设并繁荣了大集场。

各省移民来到大集场后,需要以省籍为范围成立自行管理和互相帮助的机构,即成立同乡会与办事机构——会馆,而古时会馆又是以宫庙的形式存在的,作为贵州会馆的忠烈宫、湖南会馆的禹王宫、江西会馆的万寿宫便相继建立起来。

忠烈宫位于大集上街,又名忠烈庙,黑神庙,奉祀唐朝忠臣南霁云,因其面黑,被称为黑神。它的前身是贵州贵阳市的南霁云祠,明代贵州按察使王宪请示朝廷将其列入秩祀,并赐额“忠烈”,故改称忠烈宫,各地所建祭祀南霁云的庙宫皆称忠烈宫。

禹王宫位于大集中街,湖南移民所建。大禹是上古时代的治水英雄,他用疏导的方法治理了当时中国大地的洪灾水患,受到人民的爱戴,接替了舜帝的王位,因禹率领的人民为夏族,后人称其为华夏始祖,历朝各代纷纷建庙奉祀。因湖广省(即今湖南、湖北地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常年遭受水灾困扰,更是大量建庙祭祀大禹,希望他的神灵治理水害,保佑农业丰收,大家可以安居乐业。自然,禹王宫便成了天下湖广人的会馆。

万寿宫位于大集下街,又称江西庙,江西移民所建,奉祀神化了的历史人物许真君。许真君,姓许名逊,字敬之,祖籍河南汝南。东汉末年,社会动乱,其父许肃避往江西南昌。至三国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许逊出生于南昌县长定乡益塘坡。相传许逊生性聪颖,博通经史,精医理道术。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许逊出任四川旌阳县令,他近贤远奸,居官清廉。经十年的精心施政,将旌阳这个岁岁饥馑,野有饿俘的地方,治理得政良俗美,生产发展,社会安定,户口繁衍。当时旌阳一带疫病流行,许逊为民治病,药到病除,活人无数。因此被称为福主菩萨,不仅旌阳县,还有他的老家江西纷纷建庙奉祀。迁移大集的江西人民建万寿宫,一是不忘故土,二是希望许真君给大家带来福祉。

大集场至清末到民国都兴盛繁荣,1945年人们将连接两街的小桥拆除,在溪上建了房屋,两街连成一条南北走向的直街,长约二百米,房屋多为二层土木结构,青瓦飞檐,别具风格。每逢农历一、六日赶场,商贾云集,虽有七家栈房接待客人,也不够用。布匹、杂货、饭馆、酒店、米行、茶馆、盐店等摊铺生意红火。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七月初一日,为忠烈宫、禹王宫、万寿宫庙会,人们在庙里敬神祭祖,南戏班天天在庙里戏台演出,龙灯、采莲船、莲香等民间艺人在街上竞相献技。人们相互交售农副产品,购买生产生活物资,每天赶庙会的群众多达数千人,热闹非凡。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1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