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打连厢
释义

打连厢 -简介

打连厢是一种民间舞蹈。又名“金钱棍”。北方称为“霸王鞭”或“花棍”。演员所用之棍用竹子或细木制成,长二尺许,其中四至六处挖有空档,每档中串以铜钱,分上下两面,表演时,上下左右舞动,并敲击身体四肢、肩、背各部,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演者边唱边舞,其歌曲多为民间小调,通常在节日或庙会时表演。流行于全国各地,历史悠久。

窄样春衫称细腰,蔚蓝首帕髻云飘;霸王鞭舞金钱落,恼乱徐州叠金桥。这是清代《百戏竹枝词》中对霸王鞭的描写。原诗有注日:“徐州伎妇,以竹鞭缀金钱,击之节歌,其曲名《叠断桥》,甚动听,行每复蓝帕,作首妆。”这与英美烟草公司在1905年出品的烟画.画面所绘的表演情景甚为相似,可以互为佐证。依此,可以看出“打霸王鞭”这种街头表演的形式.原是发源于江苏徐州一带。

打连厢 - 介绍

所谓霸王鞭,是一根三尺多长的竹竿,两端各掏空两对一寸多长的孔眼,每个孔眼内都镶有一对铜钱。传说,楚霸王项羽当年在戏马台前驯马时,用的是一种缀铃的竹鞭,样式与此相近,故而得名。艺人用此鞭有节奏地击节身体的不同部位,演唱歌曲故事,载歌载舞,娱己娱人,可听可赏,活泼有趣。

明清时期,打霸王鞭是在农村荒灾时节,是河南妇孺作歌行乞的一种手段。上世纪50年代,打霸王鞭发展成一种普及的民间娱乐形式,几乎与扭秧歌、太平鼓一样,妇孺皆会。因其节奏感强,有人将它改编为少年体操,一度在小学里推广。笔者儿时上体育课时,就是人手一鞭,在老师的带领下,大家舞得哗哗作响,至今记忆犹新。细考。打霸王鞭实际来自“打连厢”.而打连厢却是很有历史来头的歌舞表演。相传武王伐封时.黄飞虎就曾化装为打连厢的艺人混出关去,最终起兵造反,推翻了殷纣。至于连厢如何打.如何唱.如何表演.则无明确的说明。倒是毛西河在《词话》一书里,把连厢一词解说得比较详细,他说:“古歌舞不相合,歌者不舞,舞者不歌;即舞曲中词,亦不必与舞者搬演照应……宋末,有安定郡王赵令畴者,始作‘商调鼓子词’,谱《西厢》传奇,则纯以事实谱词曲间,然犹无演白也。至金章宗时有董解元,不知何人,实作《西厢弹词》,则有白有曲,专以一人弹并念唱之。”

“嗣后金作清乐.仿辽时大乐之制.有所谓‘连厢词’者,则带唱带演,以司唱一人,琵琶一人,笙一人,笛一人,列坐唱词;而复以男名末泥,女名旦儿者,并杂色人等人勾栏扮演,随唱词作举止,如‘参了菩萨’,则末泥揖;‘只将花笑抵,则旦儿捻花类,北人至今谓之连厢,曰‘打连厢’,‘唱连厢’,又曰‘连厢搬演’……“至元人浩曲.则歌者舞者合作一人……然其时司唱犹属一人,仿连厢之法,不能速变。”

清玩花主人所著的戏剧汇编《缀白裘》中,就有《连厢》一剧。另有《侧帽余谈》中也有记载:连厢者,“范铜为干,约二尺许,空其中,缀以环,杂剧有《打连厢》即此。盖一二雏伶乔扮好女郎,执檀板,且歌且拍……”这里可以看到连厢是与霸王鞭相同。打连厢似乎与打霸王鞭是同一表演形式。只是,明朝前期的打连厢,要比近代的霸王鞭的表演要复杂得多。如今“霸王鞭”已是中国城乡常见的歌舞表演形式,流行于我国北方和中南一带,只是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称呼,如“打连厢”、“九子鞭”、“打花钱”、“金钱棍”、“敲金杠”等。“舞者手持花棍,忽上忽下,时左时右地挥动,敲击四肢、肩、背等.不断打击出有节奏的响声”。

有的“霸王鞭”做得更见匠心,除了在竹竿上穿穿铜钱外,还在竹竿两端安上彩色鞭穗,有用麻制的,也有用红绸、丝线制作的。舞动时不仅可以听到铜钱撞击的“哗哗”声,更可欣赏彩穗飞舞的热闹场景。由此可见,从打连厢到打霸王鞭.其间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变化过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0: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