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达德书院 |
释义 | 位于贵阳市商业中心大十字南边就是达德书院,向南即是大南门、甲秀楼的所在。许多人都来到这所经历百年风云变幻,越过百年岁月峥嵘,走过百年漫漫征途,换来百年硕果累累的名校,试图找寻达德那辉煌的过去。 达德书院坐落在贵阳闹市区,原是元代修建的南霁云庙,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和增修,改建为忠烈宫。院子里,地上落满了紫色梧桐花,让人都浸透在淡淡的芳香之中。现在的书院是一个集戏院、书店和茶馆为一体的消闲地,穿过忠烈宫后的操场,就是达德学校旧址的主体部分,一所典型的明清风格的四合院,设在礼堂内的达德校史展览,向游人展示这个开始只有二十几个小学生的私立小学,是如何发展成拥有1600多名学生的门类齐全的学校的。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达德书院都是贵阳文化的一种表现。1894年,全国各地习洋文、学格致的风潮四起,地处西南一隅的贵阳也办起了一座经世学堂,在全省选录高材生,以新学来培养年轻的一代。在康梁变法失败后,经世学堂虽然被解散,但曾在其学习过的黄干夫邀约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在贵阳城中的忠烈宫办起了达德书社,初名算学馆,达德书社,民立小学堂,民国二年(1912年) 更名为达德学校,后增办中学。1925年又增设女中部,为贵州省著名的私立学校。达德学校自创建始,就提倡男女平等,率先在贵阳创办了女学,同时以“好学、力行、知耻”为校训,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知行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性,提倡打开山门,放眼世界, 是贵州较早派人出国考察和派遣留学生的学校;另外,在贵州的文化教育史上,达德是较早引进科学教育仪器的学校,也是贵州新戏运动的发端之地,可以这样说,达德书院在那个时代是贵阳文明的一种标志,它把山城贵阳人心上的蒙昧涤荡,打开了另一扇对外交流和学习的窗户。 革命先贤王若飞,1905年入贵阳达德学校读书。达德学校因为著名民主人士、教育家黄齐生先生(时任贵州政府出外联络代表)曾担任校长和培养了中国共产党著名共产主义者王若飞烈士而享有盛名。书院后院建有王若飞和黄齐生的纪念堂,每年的4月8日,都会有纪念活动,院中两人的塑像前一年四季都放有不知什么人献上的鲜花。成为了贵阳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之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