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倍立方问题 |
释义 | 倍立方问题传说中,这问题的来源,可追溯到西元前429年,一场瘟疫袭击了希腊第罗斯岛(Delos),造成四分之一的人口死亡。岛民们推派一些代表去神庙请示阿波罗的旨意,神指示说:要想遏止瘟疫,得将阿波罗神殿中那正立方的祭坛加大一倍。人们便把每边增长一倍,结果体积当然就变成了8倍,瘟疫依旧蔓延;接著人们又试著把体积改成原来的2倍,但形状却变为一个长方体……第罗斯岛人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好鼓足勇气到雅典去求救於当时著名的学者柏拉图。 开始,柏拉图和他的学生认为这个问题很容易。他们根据平时的经验,觉得利用尺规作图可以轻而易举地作一个正方形,使它的面积等于已知正方形的2倍,那么作一个正方体,使它的体积等于已知正方体体积的2倍,还会难吗?结果,……但是,柏氏门徒当时倒有两件差点成功的作法: 注解注:『求体积是稜长 a 的立方体的2倍的立方体』,这问题可以转化为『求在 a 与 2a 之间插入二数x,y,使 a,x,y,2a 成等 比数列』 即 a:x=x:y=y:2a 故x2 =ay , y2=2ax , xy= 2a2从而 x3=a(xy)=a(2a2) , 故 x3=2a3 则 稜长 x 的立方体即为所求 。 1. 已知:线段 a 求作: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直角梯形ABCD,使得 , 作法一( 则 ) 作法: 1. 作互相垂直的线M,线N,交点为O 2. 在M上取 ,在N上取 * 3. 取二曲尺,使一曲尺通过C点,且顶点在N上,另一曲尺通过D点,且顶点在M上,且二尺的另一边互相密合,如此,便分别在M,N上产生A,B点,则四边形ABCD之即为所求 讨论:应用原理为 a:x=x:y=y:2a 2. 已知:线段 a求作:线段x,y,使得a:x=x:y=y:2a 。 作法二作法: 1. 作互相平形且距离为2a的直线M,N*2. 在M,N之间,夹著三个全等的直角三角板,使他们的一个直角边与M密合,相对顶点在N上*3. 固定最左边的一个三角尺,且在最右边的一个三角尺股 上取*4. 滑动右边及中间的三角尺,使每个三角尺的斜边与相邻三角尺股交点(R及S)与E,Q共线,则 即为所求。 作法三3. [以下是西元前350年希腊数学家梅内克缪斯Menaechmus)的作法] 已知:线段 a 求作:线段x,y,使得a:x=x:y=y:2a 作法: *1. 作抛物线 [其中顶点(0,0),对称轴y轴,过(a,a)] *2. 作抛物线 [其中顶点(0,0),对称轴x轴,过( ,a)] ¸ 二抛物线交於P点 3. 过P作 ,则 即为所求 4. [西元前150年戴可利斯(Diocles)发明一种蔓叶线(cissoid) ,此为三次曲线,它可解倍立方问题 作法:1. 是圆O内互相垂直的直径 2. E点在弧BC上,Q点在弧BD上,并满足 *3. 作 於H,交 於P,(P点的轨迹就是蔓叶线) 4. 则 讨论:应用原理为 a:x=x:y=y:2a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