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春天住在我的村庄
释义

基本信息

作 者:厉彦林 著

出 版 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2868100

出版时间:2011-04-01

版 次:1

页 数:198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所属分类:图书 > 文学 > 散文/随笔/书信

编辑推荐

“春天住在我的村庄”,这是一句多么清新、素朴而内涵深厚的诗。它又是全书精当、简练、画龙点睛的引子;同时,从一定意义上说,又大致能够概括《春天住在我的村庄》的风格。

作者厉彦林是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出版过诗集《都市庄稼人》《灼热乡情》等。作品曾获全国第三届田园诗大赛一等奖和冰心散文奖等,被《中国新乡土诗三十家》《世界华人诗存》《散文选刊》《青年文摘》《读者》等收录。坚信岁月是人生的段落和章节,真情是文学的乳汁和灵魂,在文字排列中关注历史、思考社会、感悟人生。

内容简介

《春天住在我的村庄》收录了《沙土路》、《清淡的槐花香》、《山林记趣》、《院中那棵老槐树》、《煤油灯》、《沂蒙地瓜》、《回家过年》、《电视节目》、《露天电影》、《炊烟袅袅》、《择邻乡村》、《挽留村庄》等文章。

作者简介

厉彦林,山东莒南人,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出版过诗集《都市庄稼人》《灼热乡情》等。作品曾获全国第三届田园诗大赛一等奖和冰心散文奖等,被《中国新乡土诗三十家》《世界华人诗存》《散文选刊》《青年文摘》《读者》等收录。坚信岁月是人生的段落和章节,真情是文学的乳汁和灵魂,在文字排列中关注历史、思考社会、感悟人生。

目录

序——可贵的是独特而隽永的创作风格

乡情凝重永恒

春天住在我的村庄

聆听春天的脚步

乡村情结

享受春雨

夏雨中的山村

乡间秋雨

故乡那条弯弯的小河

乡村货郎

旱烟袋

沙土路

清淡的槐花香

山林记趣

院中那棵老槐树

煤油灯

沂蒙地瓜

回家过年

电视节目

露天电影

炊烟袅袅

择邻乡村

挽留村庄

亲情刻骨铭心

回家吃顿娘做的饭

凝望娘的满头白发

赤脚走在田野上

家训

种萝卜

布鞋

石磨

祖孙四代求学梦

父爱

安琪儿的微笑

青春岁

牵挂是福

春燕归来

怀念我家那条老黄狗

腊梅花开的声音

狗尾巴草戒指

爱情形态

婚姻模式l

真情深邃高尚

风雨荷塘

青石小巷

我盼拥有一捧土

“蒙山特产”

沂蒙山小调

走近孟良崮

沂蒙红嫂

“偷菜”,都市人的庄园情结

乡下老家的菜园子

无名山北坡那片菜园地

家有半分菜园

中国春节

跋——阅读,因你而精彩方圆

后记

·查看全部>>

前言

“春天住在我的村庄”,这是一句多么清新、素朴而内涵深厚的诗。它又是全书精当、简练、画龙点睛的引子;同时,从一定意义上说,又大致能够概括这部散文集的风格。 其实在这以前,我就读过彦林同志的许多散文,应该说是相当熟悉的了。我早有此感觉:他的散文作品几乎从一开始就呈现出鲜明的创作风格。 仅就这一方面而言,就应当说是非常难得的。我本不想在不同路数、不同风格的散文之间进行比较,但在当前庞大的散文产出中看到数量不少的类型化、“公众模式化”作品比比皆是的势头下,我又实在不能不对有特色、风格鲜明的可贵出现表示由衷的赞赏。而彦林同志的这些以写乡情生活为主体的散文作品确是当前应当受到欢呼的突出典型之一。 虽然,我们也看到,关注农村(或追忆农村生活)、重于乡情的散文作品现在和以前也并非个别,其中有的也不失为上乘之作,但值得重视的是,彦林的乡情散文确有自己的独特视角、独特感受、独特的表达方式。而且他绝不是以旁观欣赏者的角色出现,更不是那种冷眼搜寻者觅踪猎俗地记录文字,而是对淳朴的乡情、可亲的人物乃至给予祖辈和自己赖以生存的热土抱有爱之不尽的融融纯情与深深的敬意。作者的这种爱意和深情延及母亲般的土地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乃至整个大自然。给读者的感觉,这一切就是生命之根、水乳之源。更深刻的是,他是以离开乡村在都市生活多年的大地之子的身份,却保有对那片土地不断的根系,这在一定意义上说是重新感受乡亲、重新审视这里的一切,由此便提升至一个更高的人性和关学的层面。并且又主要不是以纯理性的文字而是具象的语言传达出来的。说到彦林散文的语言,我觉得其出色之处在于具象中的诗性,虽生活化而不见杂。他提炼得极好,却不使其干巴得只有筋骨,而是有筋骨又有肌肉,肌肉在外而筋骨在其中。这种本质的把握与调控是很不容易的:它需要作者内在的美学选择、丰富与锐敏的观察、圆润地驾驭语言文字的功夫。“无数条小路,蜿蜿蜒蜒地钻进村子。路边是大小不一的田地.茂密的庄稼尽情享受春天的阳光和春风的宠爱。麦秆粗壮,麦叶翠绿,就像擦了一层油,光亮亮的。小麦在风中你推我搡,正忙着蹿个和灌浆,远看似碧绿的波涛、飘动的绿绸缎一般,走近细听仿佛正在窃窃私语,诉说沉睡了一冬的秘密和相互攀结、齐步成长的故事。”(《春天住在我的村庄》)类似的例子在他的散文中可以说是信手拈来,读起来从无刻意为之的感觉,而是自然天成,这说明作者在观察与感受中已经形成了“内部语言”,只待付诸文字了。不言而喻,这当然取决于一种感情、一种修养、一种功力。 众所周知,彦林同志同时是一位风格独特的诗人,他的散文语言的锤炼功夫无疑与对诗的悟性有很大关系。譬如说,他的散文虽十分具象而不冗长,虽不乏细节但极其俭省,以精当到位为宜,等等。但他的散文仍然是散文,而且最富于散文的特征,极少有将诗的形态直接引入散文的情况。本来,他的诗作中也很善于抒情,而他的散文虽也富有抒情性,却基本上是在对具象生活的描写和感受中“注入”了抒情的意味。这样才能造成他的散文具有丰富性与抒情性、生活化与诗质高度和谐之所长,“奥妙”可能就在这里。 还应提到,读彦林的散文,另一个突出的感觉就是它的完整性,显得浓密结实却又疏密相间、错落有致。读罢总的感觉是一个圆,而不是那种拉拉杂杂的东一锄头西一耙,最后的感觉是没有“型”。我们常听到的说法是:散文是一种最自由的文体,有很大的随意性。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也许没有错;但这是问题的一面,另一方面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散文也需要起码的规范,不是可以随意挥写的。从表面上它的确比较自由,但内在的章法还是要有所讲究的。我之所以说彦林的散文都有相当的完整性,读起来是一个“ 圆”的感觉,就是因为他有意无意地遵循着必要的规范和一定的章法。譬如他的《享受春雨》就是循着一条清晰的思路进入了春雨的情境:“也许是刚经历了冬天太多的郁闷和压抑,也许是寒风、残雪在记忆的底片上留下太多的沧桑与悲凉,万物掐灭生命的色彩,关闭生命的声音,孤独地萧条着,沉默着。一夜微风,唤醒早春三月黎明的呼吸,也吹来了北方第一场春雨”… …随后就是几个骤然的“点”:春雨对人心绪的过滤;春雨贵如油;春雨又是会说会笑的精灵,等等。虽也浮想联翩,但均未逸出心灵中春雨的规范。 由此可见,散文必要的规范,首先是内在所欲表达的那块生活与灵性的天地,如此才能自如地驱策外在章法的营构。而片面地、不加分析地强调散文的自由和随意性,过度了就是一种误导,势必在初学者中造成散文最容易写、怎么写都是散文之弊端。 最后必须指出的是,彦林的散文既是比较传统的,又具有很新的创新意识。“与时俱进”,用在文学创作上当然也是非常必要的。他的尊重传统,首先是合理地坚持与吸取传统思想、道德乃至风习中的优秀的东西,这也就是他乡情散文的根基所在。再就是正确运用古典的和现当代文学中经过淘滤的精髓与表现手段,来反映他钟爱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然而,他绝不一味泥古,也不从众履今,而始终坚守以自己的悟性、自己对生活的理解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表现方式。如他的散文既明丽又含蓄,另一方面又分明拒绝晦涩与 “灰色”;他当然是视生活细节(尤其是他所钟爱的乡村生活)如珠玑,但他绝不乱摆琐碎的生活杂货摊,更对当前某些所谓写生活散文无意义的“过程化”尽量规避之;他的散文语言中有不少诗性成分乃至通感、转意、借喻等等,增强了语言的活性与张力。但它们确是浑然一体,并无零碎堆砌之感。 也就是说,他旨在求新创作,而又避免当下散文中那种以怪为新式、以看不明白为新的倾向。 一个作家清醒的“定力”是至可宝贵的。一种具有鲜明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散文作品在当前铺天盖地的散文产出中尤其可贵。

·查看全部>>

精彩书摘

世上任何人,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离开家乡久了,就不知不觉地思故乡、忆故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每当吟读贺知章这首著名的古诗,朝着家乡的方向,举头凝望家乡时,家乡早已不是记忆中的模样儿。但闭上眼睛,脑海里总会重现记忆中的那个故乡。那村庄,那炊烟,那庄稼,那黄牛,那杨柳,那晚霞,那一切一切……仿佛是生命的一部分,难割难舍。 我的家乡在古老的沂蒙山区,村庄四周是驼背山、鸡鸣山、柴虎山,三座山自然构成弧形扇面,像几双大手护卫着我的村庄。村落就端坐在三山相倚的一块丘陵之上,土质不肥沃但也不贫瘠。春天来了,村庄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坐在绿荫之中,仔细品味庄稼和野花的芳香,像位慈眉善目、安详知足的老人,宁静淡泊,无忧无虑,细细咀嚼着山乡的沧桑历史,做着甜美的梦想。 春天的村庄,隐藏在刚刚冒芽的树木丛中,从远处看不清它的真实面目,只觉得它像一幅淡淡的水粉画,透出几分朦胧、神秘和素雅。房前屋后,那椿树、槐树、杨树、楝树、梧桐树,稀稀疏疏,比赛似的在成长。农家有种树、栽树的习惯,这树长大了既可以做家具,或者卖钱,还可美化、绿化庭院,预示着家境兴旺。树多了,就自然遮住了村庄。有的树老了,筋骨苍虬,枝干上爬满岁月的伤痕和鸟巢。刚栽的小树纤细柔弱,就躲在大树谦让出的空隙间,努力地伸展自己细长娇嫩的枝叶。大树、小树和和睦睦,互映成趣。 无数条的小路,蜿蜿蜒蜒地钻进村子。路边是大小不一的田地,茂密的庄稼尽情享受春天的阳光和春风的宠爱。麦秆粗壮,麦叶翠绿,就像擦了一层油,光亮亮的,小麦在风中你推我搡,正忙着蹿个和灌浆,远看似碧绿的波涛、飘动的绿绸缎一般,走近细听仿佛正在窃窃私语,诉说沉睡了一冬的秘密和相互攀结、齐步成长的故事。黄色的油菜花,身披暖洋洋的阳光,跳着舞蹈。那辛勤的蜜蜂穿行其间,忙着采花酿蜜,一会工夫两个前爪上就沾满了黄嘟嘟的花粉,那抖动的翅膀搅起淡淡清香,沁人心脾,如同喝了花蜜一样。那茵茵的青草,就像刚刚舒展开的绿地毯,铺满了河边、田头、路边,一直蔓延到庄稼地边和村头的菜园。田野里一顶顶草帽或苇笠在浮动,乡亲们正忙着间苗或除草。路边的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响着,透出斑驳的光影,这时在树下无论是站着还是坐着,都会感到格外惬意。路旁,那放羊的老人,坐在树下的蓑衣上,嘴里含着一根长长的旱烟袋,哼着吕剧或自编的小曲,眯缝着眼,凝望着天上飘动的浮云和飞翔的布谷鸟,不时用眼角哨着在河滩或荒坡上啃草的羊群,神态自如,悠然自得。 靠近村庄,路两边是大大小小、方方正正的菜园。仔细地瞅瞅,什么黄瓜、青椒、芫荽、韭菜、豆角、香葱、茄子,各种蔬菜应有尽有,青、红、黄、绿、白五颜六色,七彩纷呈,有嫩有老,有圆有长,或密集地长在地上,或稀疏地挂在藤架上。农家种菜使得都是沤过的猪粪、牛粪、鸡粪等农家肥,长了虫子也不打农药,多在清晨用手捉着喂鸡了。因而那菜纯正,无污染,颜色好,味道好,更有营养,称得上是绿色产品。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一个秘密,各家各户的菜园之间没有篱笆和围墙,那菜长得无忧无虑,常常把枝蔓伸到邻居家的菜地里。谁家来了尊贵的客人,或者是菜接济不上了,只要说一声,就可跑到邻居的菜园里去采摘。谁家的菜被别人家要去得多,说明这家种菜的手艺好,人缘也好。 春雨中的村庄异常美丽漂亮。灰蒙蒙的雨雾,隐隐地遮住每一栋房舍,村庄就像一位披着彩纱、含着几分羞涩的村姑。走进村庄,那泥土、青草、庄稼和牛马粪味混杂在一起,竟让人特别坦然和舒服。村里的路不宽,就是平常的沙土路,本来是平整的,已被来往穿梭的拖拉机、独轮车、三轮车、轿车、自行车碾压得坑坑洼洼。一下雨,路上的人就自然多起来,大人们跑着去田里堵水灌地;放学的孩子顶着书包或披着蓑衣往家跑,不小心一个四仰八叉摔倒在路上,那黄泥汤溅了满屁股,书本也甩了满地。孩子一边哇哇地哭着,一边赶忙收拾散落的书本、橡皮和铅笔。那样子,透出几分憨厚与可爱、几分纯朴与拙笨。母亲呼喊孩子的声音,在湿润的空气中回荡,震落树上的水珠。那水珠“咕咚”一声落下,钻人你脖子,凉凉的,爽爽的,舒服极了。 家家都用青石头或灰砖头垒个院墙,盖个门楼,门上过年贴的对联仍然鲜红,祝福、喜庆的吉祥话依然十分清晰。推开院门,迎面是堂屋,东西两边是侧房。堂屋是主人接待客人和住的地方,侧房多是存放粮食、家具和做饭的地方。多数人家在院子当中留点地皮,刨得深深的,整平,调出畦子,栽种上一些常吃的蔬菜,来客人、下雨天、大忙时都能应急。许多家庭还在院子里栽上一些月季、牡丹、海棠、山杜鹃、桅子花和各种草本、木本的山野花。春天来了,花儿们争相开放,农家小院增添了几道风景和些许的乐趣。庭院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压水井。各家用水泥和砖头垒砌个水池子,那水有用铁棍手压的,也有用小电机抽的。离水池不远处,大都栽着苹果、山楂、梨、杏等果树,有的栽着笨槐树,或者搭个葡萄架、丝瓜架。用井里刚打上来的凉水泼泼院子,浇浇花和树木,霎时院子里凉爽湿润了许多。到了夏天,山区的太阳毒辣辣的,中午一家人可以坐在树下或丝瓜架下吃饭,晚上这架下格外清凉,就放一张竹床或麦秸编的草苫子,大人们一边谈论着村上老掉牙的奇闻轶事和家常里短的琐碎事,一边摇着蒲扇,为睡着的孩子驱赶蚊子。即使整夜睡在这架下,也不会被露水打湿,伤着身子骨。根根的丝瓜挂在架上,在风中摆动,几天的工夫就长大了。那丝瓜可是一道好菜,用笨鸡蛋一炒,味道十分鲜美。

……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7:3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