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贝松旋齿鲨
释义

旋齿鲨类,首次于晚石炭纪前出现,于三叠纪早期灭绝 , 对于它们的认识仅限于牙齿化石的发现。旋齿鲨的化石最早发现于俄国 。旋齿鲨(太阳鲨)属Helicoprion是相当成功的物种 , 于二叠纪中期已大量分布于俄国 、北美、日本及澳洲,甚至于我国也有化石发现。

起源

旋齿鲨类Helicoprion首次于晚石炭纪(二亿八千万年)前出现 , 于二叠纪大量繁盛起来 , 但却于三叠纪早期灭绝 , 对它们的认识仅限于来自螺旋形并有锯齿切边的牙齿化石发现 。

习性

旋齿鲨类Helicoprion的牙齿珐琅质有锯齿切边,这意味着它们是食肉的 , 但对于它们如何捕食至今还是谜 , 大多猜想它们的牙齿是能咬开菊石类的硬壳 ,一些属种的牙齿直经甚至能达10寸 , 它们最大能达20尺长。

分布

旋齿鲨(太阳鲨)属Helicoprion是相当成功的物种 , 于二叠纪中期已大量分布于俄国 , 北美 , 日本及澳洲 ,甚至于我国也有化石发现。旋齿鲨的化石最早发现于俄国 , 俄国古生物学家Andrzej P. Karpinski曾花了大量时间钻研这些螺旋状的化石是什么 。

于欧亚大陆旋齿鲨类化石于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苏联乌拉尔山脉西部 ,巴基斯坦, 印度支那,日本及伊拉克均有发现 , 但于南半球,旋齿鲨类化石于南美及非洲并无任何发现 , 但却出土于澳洲西部的几个岩层。于北美的加拿大北极区及阿尔伯达省,卑斯省,爱达荷州,加利褔亚,内华达州及德克萨斯州也有旋齿鲨类的化石。大部分化石都是于二叠纪时期被发现,显示旋齿鲨类于二叠纪时期相当繁盛。

种类

西澳洲二叠纪中期地层就发现的戴维斯旋齿鲨Helicoprion davisii和Helicoprion ferrieri , 戴维斯旋齿鲨Helicoprion davisii和贝松旋齿鲨Helicoprion bessonowi显得相当亲密 , 牙齿内部结构是一样的 , Helicoprion ferrieri 化石于于美国阿肯色州Dugout Mountain也有发现; 于墨西哥科阿韦拉州发现的墨西哥旋齿鲨Helicoprion mexicanus;贝松旋齿鲨Helicoprion bessonowi化石于俄罗斯,日本及美国西部均有发现 ,而Helicoprion ergassaminon只发现于俄罗斯乌拉尔山脉二叠纪前期地层, H. ergasaminon有较狭窄且数目较多的牙齿,顶角也非常细小。于墨西哥普埃布拉Puebla石炭纪至二叠纪Patlanoaya地层也发现了未定种的旋齿鲨属Helicoprion sp化石 , 化石包括16颗牙齿并呈175度角的扇形。新属种Helicoprion sp于顶端角度 ,化石中间高度及牙齿高度和H. nevadensis, H. davisii 及H. bessonowi有明显不同 , 但尺寸和H. ferrieri 及H. sierrensis非常相以。于我国湖北荆门子陵下二叠统栖霞组灰岩也发现了旋齿鲨属荆门旋齿鲨Helicoprion jinmenense , 荆门旋齿鲨Helicoprion jinmenense与H. ferrieri和H. bessonowi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但H. ferrieri的切叶较短, 基部较长、复合齿根较宽. 而H. bessonowi除了具有一个相对较宽的复合齿根外, 每一个齿圈上齿冠的数目大于40 个, 多于新种每一个齿圈上齿冠的数目。于内华达州西北部洪保德地区及加利褔亚内华达山脉北部的中生代地层发现了旋齿鲨属新种的化石 , 这两个新品种分别被命名Helicoprion nevadensis及Helicoprion sierrensis , Helicoprion nevadensis及Helicoprion sierrensis的发现意义相当重大,过去认为旋齿鲨属于二叠纪时期已灭绝 ,但这二种旋齿鲨属新种发现证明了旋齿鲨属一直延存至三叠纪时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1 6: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