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传统的兴衰
释义

图书信息

作 者:徐建融著 丛 书 名:艺术院校研修丛书 出 版 社:上海书画出版社ISBN:9787806725917 出版时间:2003-12-01 版 次:1 页 数:150 装 帧:平装 开 本:所属分类:图书> 艺术> 艺术理论与评论

内容简介

在艺术创造与吉尼斯“发明”被混为一谈,求真的艺术追求几乎代替了求善的艺术追求而使绘画几乎不再成其为绘画,艺术几乎不再成其为艺术的当代艺坛,《传统的兴衰》是一篇有感而发、切中时弊的有分量的文论,其中创造性地甄别、归纳传统绘画的方法也为艺术史研究者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新视角。

导言

本书是作者若干篇论文的综合,其骨干是收在2000年出版的《中国画的可持续发展》一书中的《中国画传统的演变和得失——兼论传统在21世纪的弘扬问题》。反对自我中心的个人主义,坚持社会实践的实事求是,是作者的一贯思想。因此,他认为,21世纪的中国画坛应该是多元化的,传统的弘扬则是其中的最重要一元。而为了传统的弘扬,首先必须研究传统,分清它的精华和糟粕,以及区分在今天条件下有可能弘扬的精华和没有可能弘扬的精华,否则的话,弘扬传统难免弘扬它的糟粕而不是精华,弘扬它在今天条件下没有可能弘扬的精华而不是有可能弘扬的精华,导致越是加大弘扬传统的力度越是加剧传统的衰落的南辕北辙。

什么是传统?各人有各人的理解。说中国的传统,尤其是中国的文化艺术传统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恐怕没有人会反对。可是,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曰新月异的时代里,传统就如同一件古代贵族的盛装,华美、绚丽,只是穿戴起来程序繁乱,方法复杂,所以每个人都会对着它赞叹,却似乎很少有人愿意试着穿上它。于是,这种做王考究,品味高雅的服装便渐渐地被遗忘在博物馆的某一个橱窗里,偶尔会有穿着丁恤、牛仔的人经过,讶异地瞥它一眼,也许会有些服装设计师来对它稍微做些研究,给自己的设计增添一点灵感,然而大多数的设计仍旧与它真正的制作方法相去甚远。中国绘画就是这么件古老的华服。这件美丽的衣服,历经各个朝代的设计师们的修改,今天的款式已经与原来大不一样了。遗憾的是,它只是变得越来越容易穿戴,却没有更加精美、高雅、质地优良。而更加令人忧虑的是,今天的人们甚至已经不知道它原先是如何地精美、高雅、质地优良,却习惯于它现在廉价的简便,并且逐渐以此为标准了。一些明了历史的人试图唤起人们对它辉煌历史的重新注意,并试图由此使其复兴以往的精美、高雅、质地优良。《传统的兴衰》就是怀着这样的目的而写作的一本书。

一如前面所说,中国画的传统博大精深、渊源流长,因为精深,由于绵长,所以不能一言以蔽之,而需要谨慎地分析、归纳、取舍、扬弃。在《传统的兴衰》中,作者将中国绘画分为绘画性绘画与书法性绘画两种,换句话说,就是晋唐宋元的正规画传统与明清的文人写意画传统。这样的划分,不仅从技法上把中国绘画归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形态,而且指明了中国画由古代之盛而至现代转衰的关捩。晋唐宋元是正规画传统发展、成熟的时期,同时也是文人写意画的滥觞时期,这个时期的绘画以形神兼备地反映客观世界为最高目标,唐宋时代达到了艺术创作的巅峰,同时,这个时代也是整个中国绘画的最高峰,到此时为止,中国画可以说一直处在上升的阶段。明清时代是文人写意画迅速发展壮大乃至取代正规画成为画坛主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绘画以书法性用笔及充分抒发主观情感为最高目标,至明代中晚期及整个清代达到成熟。由于书法等非绘画性因素的介入,中国画中的绘画性因素逐渐被削弱,所以,文人写意画发展成熟的过程同时也成为中国画的绘画性趋向衰落的过程,这在明清自有其积极的一面,而在绘画学科化、专业化的当代,无异于自毁长城,故其“穷途末路”的命运也就在所难免。

在作者看来,正规画传统与写意画传统的此消彼长正是中国绘画由稚嫩而极盛,又由极盛转衰落额历程。

……

目录

绪言: 正规画和写意画

第一章 晋唐宋客体化传统的缅怀

第二章 元代主体化传统的认识

第三章 明清本体化传统的批判

第四章 20世纪多元化传统的清理

第五章 弘扬传统的对策

文摘

书摘

中国传统文化向来有正文化和奇文化之分,有如太极图中的阳鱼和阴鱼,奇正相生,循环无穷。一般来说,正文化具有建设性,而奇文化具有破坏性。所以,当正文化居于主导的地位,整个文化便呈兴盛的上升趋势,而当奇文化居于主导的地位,整个文化便呈衰颓的下坡趋势。但另一方面,正文化也具有保守性,而奇文化则具有革命性,所以,当正文化过于拘板,也会窒滞整个文化的发展,而此际的奇文化便可以起而打破这种拘板,赋子整个文化以新的活力。传统文化的这种正奇之分,表现在书法方面便是帖学和碑学,表现在绘画方面便是正规画和写意画。

正规画的传统以晋唐宋元为经典,写意画的传统以明清为典型。这两个概念,与工笔画和写意画、画工画和文人画、行家画和利家画、粗笔画和细笔画等概念并不对应。写意画的概念其意自明,是指徐渭、八大、石涛、扬州八怪、吴昌硕一路粗放的文人画而言;正规画则除了工笔画、画工画之外,也包括顾恺之、张萱、孙位、荆浩、范宽、李公麟、马远、夏圭、赵孟頫、元四家等的粗笔画和文人画。一般说来,正规画家多以雍容博大或平淡天真的态度从事创作,讲究功力法度,讲究经典传承,讲究敬业精神,由此而形成雍容堂皇或平淡典雅的气象;写意画家多以强烈的感情冲动乃至失衡的畸变心理从事创作,讲求无法而法,讲求个性独造,讲求翰墨游戏,由此而形成惊世骇俗或酸颓媚俗的格调。专以画法而论,正规画为“绘画性绘画”,而写意画则为“书法性绘画”。

绘画性绘画的“绘画性”,最典型地体现于西方的素描中。试把整个绘制的过程分成四步,它的方法是这样的:第—步打轮廓,第二步铺淡调子,第三步铺深调子,第四步深人刻画——可称之为“整体把握,逐步深入”,而不允许一下子把某一部分单独完成。宋代院体花鸟的绘制过程,便是如此。

书法性绘画的“书法性”,最典型地体现于传统的书法中。例如写一个“中”字,也把创作的过程分成四步,它的方法是这样的:第一步完成一短竖,第二步完成横折,第三步完成一横,第四步完成一长竖——可称之为“局部完成,合成整体”,而不允许整体双勾、铺淡墨、铺稍浓墨、浓墨提醒。清代郑燮兰竹的绘制,便是如此,所以一般不称为“绘”、“制”、“画”,而称作“写”。

……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5 0: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