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处剧
释义

简介

处剧,因地而名,俗称“处州戏”,受育于缙云山水之灵气,受益于滁州文化之精华,脉起缙云山,遍布东瓯地,定名于建国之初,繁荣于盛世当今,融缙山、玉岩、楠昆、乱弹、徽调、北滩、瓯锦等声腔为一体。音乐内涵丰富,表现题材广泛,既能配演国家豪迈大戏,亦能演绎家庭趣乐事,更有木偶戏为之增光添彩。

回顾历史,处州并非兵家必争之地,从而为地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境内缙云山,道教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溯源探本,叶法善(616-720)处州松阳县人,为清列“十二戏神”之一,字道云,别号太素,赐号真人,是处州得道高士。他擅长道曲音韵,集刘汉以来缙云山道教文化诗经乐曲之大成,结合乡坊小曲,创立道工声腔,创发道教戏文(统称“道曲”)。经反复实践,合成器乐合奏之《大鼓头场》,后编导道戏《翻九楼》,成为处州戏剧第一代的“开山鼻祖”。

唐贞观年间,道戏盛行,并流传于民间。缙云山有道士八百余人,吟唱诗经道曲,器乐回旋太空。东、西、南三乡善演道戏,楼宅庭院设天井为演出场所,故称“道坛”。缙云古志载:“弦涌之声,扰于四境”。

道戏,衍传发展,生生不息。正宗一脉传承“九殇道戏”,也称“道教剧”,相传至今;分宗支派“丁(灯)戏”于北宋神宗年间应运而生。缙云丁戏,源出壶镇宫泽(姓汪村)。据《汪氏宗谱·增删补遗》记载:始祖宋大学士右丞相汪澡(1079-1154),元祐六年(1091)涉足缙云山,开创戏曲,借鉴道戏风韵,采以“乡坊小曲,赋以新词”,配以“道教法器,予之伴奏”,民道两曲合成一体,创造了“灯戏”,美其名曰“什锦班”,演绎彩戏,酬神谢恩,与民同乐。

北宋徽宗政和四年甲午(1114)年间,伴随着宫泽汪氏二世祖宝公任职永嘉教谕随入楠溪江,繁衍发展于东海之滨,盎然兴盛,开创北腔,并将丁戏改称为“南戏”。

宋灭元兴,引发民族之战。无意功名者带着满腔怨恨,投身艺海,文人的集结,兴起了杂剧脚本创作的高潮,引发了元曲小令的诞生。“缙山曲”的引发,使各声腔互为渗透,位于青田与龙泉交界的玉岩村(白岩)声腔,经演变,成为了“松阳高腔”。

元后至元间,艺人郑愉在《大鼓头场》的基础上进行音乐作曲,完成《四次头场》的变奏,最终以一曲《玉镯记》,推动了南戏的发展,为处剧的定格奠定了基础。

大明万历年间,遂昌县令汤显祖,以元曲小令为音乐,编写脚本《牡丹亭》,直接对处州戏文进行了改革创新。

处州戏曲文化底蕴深厚,自明清以来,高、昆、徽、乱等各种声腔,遍及东瓯;生、旦、净、丑名角荟萃,逐步形成了“处州剧”的传承剧目和表演风格。

建国初期,大多班社解散,仅有“子仙班”仍维持演出。1951年冬,老班主梅子仙再度出山,并邀集“大联升”、“吕氏舞台”、“缙东舞台”、“宏广舞台”之精英集一堂,将新组之班冠名为“云和处剧团”,云和,即“名伶云集,和谐共处”之意,至此,处剧一词,正式诞生。

处剧,历经道戏、灯戏、南戏、徽戏,一脉相承,直接影响处州十邑木偶戏的发展,其脚本和音乐唱腔为木偶班所接受。处剧凭借庞大的队伍,雄厚的实力,广阔的市场,频繁的演出,遂成浙南多元化戏曲之大宗。浙南戏剧之“雄狮劲舞”,以“国戏当家,大戏见长”,擅演《白门楼》、《祭风台》、《龙凤配》、《铁笼山》四大三国戏。

此时,处州大地,人杰地灵,英才辈出,遗墨余香,为戏剧繁胜之地。享有“江南梅兰芳”美誉的名旦汤吉昌更为处剧增光添彩。连梅兰芳先生观赏其表演后,都不禁拍手称赞:“这个花旦演得真好,耐人寻味。”

处剧先后拥有社班800多个,上演剧目1200多个,涉足浙闽赣三省,辗转40多个邑市,在千村万户中穿越谋生,备受当地群众欢迎,业绩辉煌,载誉荣归。

“乡俗文化”之复兴

复兴处剧,荣地宏业,艺人辈出,馨香溢世,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乡俗文化复兴有重要作用。

处剧是处州文化的重要内容,更是处州人民的劳动结晶,牵系着东瓯地区千万名伶与民众的心。复兴处剧,势在必行。怀着一股坚定信念,老艺人干部胡定才、周德飞、朱子端一行三人,就“复兴处剧”相关事宜一同前往杭州请教相关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后,专家一致认为处剧理论成立,事实存在。三人返缙后,与其他艺人前辈共同商议“复兴处剧”之事,并向县主管局作了详细汇报,获得支持后,确定以“剧业史志”之名,全力完成复兴处剧的重任。

2009年2月20日,缙云县文联下文批准建立“缙云县处剧研究社”。处剧文化研究悄然热起来——

作为复兴缙云处剧第一团的双龙处剧团,原名大常戏班,位于传闻为“双龙齐吟,音崖反响”之风水宝地的双龙村,是缙云文化示范村之一。双龙村的戏曲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村干部和村民都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为求“固本正源”,村党支部书记郑孟雄和村委主任吕率先成为“处剧复兴”的开路先锋,组建了“缙云县双龙处剧团”。

李茂光先生爱好文艺、热衷戏曲,一直为戏曲发展尽心尽力,曾自置“行头”一堂,供于平常戏曲活动,在剧坛享有盛誉。自从复兴处剧的热潮掀起后,他为弘扬本土文化,将其所组的艺术团组建为“缙云县稠门处剧团”,成为处剧复兴“南乡第一团”。

缙云县上坪剧团,建立于新中国成立前夕,是缙云“村立百大名班”之一,具备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近年来,村双委再度投资,重新组织演出,在民营剧团中迅速崛起。在村立集体剧团遭受冲击的严峻形势下,剧团仍然坚守着戏剧阵地,是一个实力卓然的村办剧团。得知处剧复兴之举,毫不犹豫将剧团冠名为“缙云县上坪处剧团”,他们告诉记者,以本土剧种的形式更好地丰富农村文化生活,能让他们的演艺生涯更有意义。

缙云新建,不仅有着悠久的戏剧活动历史,而且民营班社众多,组织管理自成一格。其中的新建民乐队独树一帜,有着丰富的演出经验和深厚的演绎功底,获得戏迷们高度赞许。在“复兴处剧”中,特意将民乐队定名为“缙云县新建处剧音乐会”,成为处剧复兴的首席音乐会。

处剧有自己的戏剧班底,拥有滋生的肥沃土壤,扎实的群众基础,保留了古老戏剧的千百精华和传统艺术。

丽水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处剧的复兴,犹如在中国戏剧的浩瀚长空中,增添了一颗璀璨夺目的新星。

处剧的开发、保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乡俗文化复兴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对历史的解读,更是处州劳动人民创造艺术文化的最好见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7: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