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城市中国研究计划 |
释义 | 概述城市中国计划(Urban China Initiative)是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和麦肯锡公司的合作项目,旨在“推进良性城市化,支持新型城市”。 使命城市中国研究计划的使命是探索并实施能够应对中国城市化挑战的有效解决方案。 具体目标为了实现使命,“城市中国研究计划”有以下四项具体目标: 提供方案 提供针对中国城市发展问题的最新、最佳解决方案。例如,过去二十年发展过程中,中国城市决策者往往通过加大投资推进增长,但新时期有可能需要全新的发展模式; 培育人才为研究中国城市化的优秀国内外专家提供专业平台,吸引全球一流的思想家; 组织对话 在全国和省、市层面组织和召开关于城市化问题的精英对话; 建设试点 基于本计划的研究和对话结果,协助中国的城市决策者建设试点项目; 综合上述目标,本计划还可以开展大规模的研究活动,即客观、实事求是地分析城市领导人面对千差万别的实际情况所拥有的种种选项,提取和发掘能够在不同城市推广的解决方案。中国的城市数目众多且各具特色,可堪借鉴的经验极其丰富。 城市可持续性指数(USI)是该计划的一个研究范例,也是第一个用于考量和比较中国城市可持续性的指数。 主要活动提供方案 – 研究和评估与城市发展相关的措施/技术的效果;研究和评估从项目设计开发到最终执行的最新国内外成功经验;研究和评估中国城市实现结构调整的必要因素。 组织对话 – 每年策划并组织一定数量的论坛/会议(规模和时间可有不同),使决策者和专家们齐聚一堂,交流探讨新倡议和新合作。 搭建平台 – 建立“轮职学者”制度,每年聘请一定数量的研究人员,负责完成相关研究项目,并牵头确定交流对话的主题和内容。 建立试点 – 基于计划在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协助城市决策者建立相关试点项目,实施能力建设并分享经验。 随着活动不断发展,“城市中国研究计划”也可以承担与其使命相匹配的其他功能,例如开展教育培训,进行能力培养等。 组建机构城市中国研究计划有三大组建机构领导:哥伦比亚大学、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麦肯锡公司。该计划还将与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保持战略合作关系,并由领先的国内和跨国企业提供资金。 本计划将进一步吸引政府机构、本土和跨国公司、学术界及多边组织加入,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一方面,城市中国研究计划将致力于充当政策研究与新技术之间的桥梁;另一方面,也将帮助决策者在议事日程、优先事项和政策决定方面作出权衡。 本计划的顾问委员会包括领先的国内和跨国企业高管、政府官员、学术界和非政府机构成员等。每位成员都将为本计划提供独特的专业见解和能力。本计划还与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所等领先的国内研究机构保持战略合作关系。 “城市中国研究计划”总部位于北京;鉴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区多样,还将在不同地区的若干城市设立分支机构,以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地区调研,并与当地利益相关方直接协同工作。 资助项目城市中国研究计划授予研究经费支持有关中国城市化问题的研究。经费授予的依据是这些项目对中国城市化经验的潜在影响,能否填补现有的研究空白,是否有机会通过试点产生更广泛的影响,以及项目建议书的质量及项目领导团队的素质。 获得经费支持的项目主要有两类: 支持经费: 目的是支持成熟方法近期内的试点工作; 种子经费: 支持新方法的研发,未来还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试点工作。 城市中国研究计划理事会成员对踊跃申请的所有个人和团体表示感谢,并期待继续与有志于寻求中国城市化解决方案的机构和个人合作。下一阶段的研究申请工作将于2011年10月进行。 以下为经费授予项目摘要: 支持经费1.利用自然和文化遗产,推动贵州荔波县的低碳可持续城市发展 项目负责人: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建筑规划及保护研究生院可持续城市化国际中心主任 Jyoti Hosagrahar 博士 本项目旨在开发一些低碳城市发展综合战略,关注城市生态系统的文化维度,尤其强调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项目提出了有利于上述目的的城市设计、规划及开发方法,在支持城市的现代化发展目标及需求的同时,培育并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 2.香港和深圳城市代谢的社会经济动因 项目负责人: 香港城市大学公共及社会管理系 施涵博士 此项研究的主要的是提高我们对香港和深圳城市代谢的历史性转变及其社会经济动因的认识。研究范围限于香港和深圳,将对两地的社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演变进行比较性研究。两地虽因资源交换、地域毗邻有所关联,发展轨迹有可比性,但也各有不同。 3.中国某三线城市可持续城市化的替代设计模式: 古蔺新城规划设计建议 项目负责人: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院城市设计实验室主任兼建筑规划及保护研究生院城市设计项目主任Richard Plunz 该项目将审查现有几个设计方案,并提出一个可解决古蔺的生态、文化及经济可持续性问题的替代设计模式。由于规划的Gulin新城建设用地占用的是农业耕地,所以该项目必须在区域和城市可持续规划及其与可持续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方 面做出贡献。同时,它还可以作为试点研究,为中国快速、大规模的城市化发展找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4.衔接生产和消费领域:西安土门地区的工业结构调整及居民区开发对空间的影响 项目负责人: 莲湖区城市开发研究中心 寇晓东博士 该项目对莲湖区的近期和远期发展都将产生较大影响。近期而言,研究结果将纳入土门区的重建规划中;远期而言,因该项目将由莲湖区城市发展研究中心负责实施,故也将对该区产生长远的影响。研究者还将与土门城市重建委员会指导办公室紧密合作,将其面临的挑战也纳入研究范围。有鉴于此,该项研究将制定关键绩效指标(KPI)清单以衡量工业住宅一体化程度和该区的可持续发展前景。这些指标将有助于形成工业区块升级或重建的具体指导原则。该KPI系统也将成为长期评价工具,用以指导和评估当地的发展进程。 5.新生代农民工对社会不平等的主观认知和行动模式研究计划书 项目负责人: 英国肯特大学城市学博士/助理研究员 黄河博士 本课题拟对关于社会不平等和社会运动的一些理论假设和经验研究结论进行验证和对比,不仅可以为社会不平等和社会运动研究领域提供新的知识增量,也可以为新生代农民工对社会不平等的心态及其行动模式提供新的经验研究成果,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同时,本课题的对策研究以具有代表性的实证资料及深入分析研究为基础和依据,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行性,有助于地方政府对农民工的管理和引导,促进社会和谐,因而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种子经费1.中国城市自行车适宜度指数研究 项目负责人 : 曹楠(城市规划专家) 本研究旨在明确哪类中国城市适合自行车系统的发展,从而促进可持续的城市交通发展。通过该研究,我们将构造一个自行车适宜度指数模型,对有关因素如城市规模、城市结构、公共交通系统、出行模式和距离、地理及气候等进行考量。该指数可指导中国城市综合自行车系统的适宜度及可行性评估工作,从而实现高效、低碳和可持续的城市交通体系。 2.城市规划在可持续住房开发中的作用:杭州大都会区案例 项目负责人: 丹麦奥尔堡大学薛瑾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城市规划如何影响杭州大都市区的可持续住房开发。具体而言,该项目旨在研究:(1)城市规划在哪些方面应用了多少可持续住房开发知识;(2)评价杭州城市规划在应对可持续性住房开发挑战中的强弱项。 3.中国梦调查 项目负责人: 聚思(JUCCCE)Peggy Liu 本项目将就消费者的态度变化如何影响到自然资源进行研究。聚思将进行一项定性调查,包括中国消费者如何界定繁荣、不同生活方式维持“面子”的最低要求、对质量和浪费的最低标准等。这些基本资料将有助于我们“重新定义繁荣”,倡导更具体的绿色“中国梦”愿景。然后,我们将对多种“如果…”的消费情境进行分析。可能包括的例子有…如果购买平面电视和汽车的中国人增加了20%将会如何?如果每年去海外休闲游的中国人多了30%会如何?如果拥有豪华汽车和车位的中国人增多了10%又会如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