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城市冷漠化 |
释义 | 定义城市冷漠化是指“朋友”的数量越来越多,质量却越来越差。社会流动频繁,同龄群的变迁,城市高楼越来越多,人情交往的面却越来越窄,都市人面部“酷化” 背景现代人饭局上“朋友”很多。表面上推杯换盏,推心置腹的没有一个。酒桌上的热闹,好比华尔街股市,是虚假繁荣。酒醒之后,泡沫破裂。“酒逢千杯知己少”,语出凤凰卫视评论员石齐平老师,一语道出时代苦闷,道出了城市冷漠化的人情世故。 不稳定的安全感在大城市,防盗网与防盗门阻挡的除了盗贼,还有与邻居的关系。广州以“三年一中变”为号召,曾在一年间就投入3亿元,一度拆网718万平方米;但三年之后,广州人仍在乐此不疲地为卧室窗户装上不锈钢的“内网”。有专家评选出备受争议的“中国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南京、杭州、青岛、新余、桂林、梅州、舟山、威海。从排名上看,安全感与犯罪率未有直接关系,更多时候,朋友多少、房价高低、商业氛围、城市环境、生活质量、富裕程度、人文风俗、就业机会都可让人们的安全感发生动摇,有媒体甚至推波助澜,将防备心重的社会生态称为“龟缩社会”。 生活中,人们需要从更多的朋友身上获得归属感、存在感与安全感,但因为“龟缩社会”中各种各样的限制,使人很难交到真正的朋友。 公共空间消失房地产商开始把四合院当高端产品,皆因四合院有利于人际交往的功能,让邻里亲密无间;丹麦流行“集体住宅”,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家庭共享客厅、餐厅、活动室,据说能形成一个欢乐大家庭。 期待城市规划师用四合院精神对公共空间进行方便交流的人性化改造,让市民亲切交谈的动人场景随处可见——香港的大学有HALL文化;只有摩天写字楼、高密度住宅、巨大ShoppingMall的城市是不人性的城市,广场、步行街道、公园才是城市的客厅。可惜,高昂的地价足够打破中国人的这种幻想,更多的人仍在为安居之所而疲于奔命。 友情虚高“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美国ABC电视台的电视剧《女人帮》,讲的就是大都会里四个“益友”的故事——她们生活在曼哈顿、毕业于“常春藤”名校、名成利就、穿着高级时装出入高档场所,小团体里互相帮助、自开自解。虽然观众是和小资生活并不沾边的师奶们,但肥皂剧总能表达出孤身奋斗的人的城市理想。 饭局上谈判桌上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够朋友”。办不成事就“不够朋友”。朋友成了办事的工具。朋友的工具化让“朋友”概念贬值,“朋友”的数量越来越多,质量却越来越差。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校友聚会不时兴谈人生了,时兴谈钱。以交换名片始,以谈生意终。同学会将感情勾兑沦为关系勾兑了。 出行成本昂贵有北京市民统计并抱怨过一件事情:他从自家居住的小区到马路对面的超市买些日用品,必须采取以下步骤:步行10分钟到小区大门、右拐向东走200米、翻过一道长达180米的人行天桥、向西折返200米,耗时超过30分钟,才能往返与小区只有咫尺之隔的目的地。 在讲求效率的快城市,慢生活只适合无业青年或文艺份子。市民们的时间敌人实在太多:一条只有二车道的堵塞马路、一份不科学的工作单、一场毫无营养的谈话、一部让你觉得生命被延长的烂电影、一个总是叫你接儿子放学的老板、一个你根本不想玩却天天在玩的连连看游戏,都足以造成你时间表的紧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