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筠泉文集 |
释义 | 基本信息作 者:陈筠泉著出 版 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5-1 版 次:1页 数:515字 数:402000 印刷时间:2005-5-1开 本:纸 张:胶版纸 印 次:I S B N:9787532617685包 装:精装 内容简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收入这本文集的是作者在这时期所写的47篇文章。根据这些文章的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六编,即哲学编、科技编、文化编、伦理编、现实编和评价编。全书大约35万字。 粉碎了“四人邦”,结束了“文章”,我们祖国的各项事业迎来了春光明媚的季节。通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讨论,思想理论界迅速打破了万马齐暗的局面。哲学恢复了它应有的尊严,获得了新的生机。 本书对哲学界的重要人物、重要活动和重要著作进行了一些评论,目的是想推动哲学方面的学术评论工作和促进哲学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简介陈筠泉,男,1935年生,浙江海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1959年7月苏联莫斯科大学哲学系毕业。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后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1981年到1989年任《哲学研究》杂志副主编,1990年到2003年任该刊主编。1985年被评为编审。1983年到1990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1991年到1998年任哲学所所长。从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同时兼任全国社科基金哲学学科评审组副组长等职务。主要研究领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方法论、文化哲学和苏俄哲学等。 目录自序 哲学编 逻辑证明能否代替实践检验 伟大的转变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课题 列宁在新经济政策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和结构的研究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异化问题 近年来苏联哲学研究中提出的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科学知识体系中经验因素和理论因素的相互关系 唯物史观中真理和价值的统一 《福乐智慧》中知识与信仰、理性与价值的问题 在西安召开的国际老子研讨会上所作的开幕词 担负起东方哲学与文化研究的使命 《公孙龙子》的逻辑正名思想 关于否定性的辩证法 《资本论》的研究方法 哲学知识讲座(2002年8月)的讲授提纲 科技编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的哲学意义 马克思论科学在生产中的应用 邓小平论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正确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国 符号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 文化编 文明与文化——论资本的文明作用及其文化局限性 冯友兰的文化观 孙中山先生论物质文明与心性文明的关系 人类文化中的理性和价值 列宁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正确地看待我们民族的文化及其传统 加强国际文化战略的研究 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文化建设理论 研究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哲学意义 关于人文奥运的深刻内涵 伦理篇 进一步推动经济伦理的研究和发展 应当重视企业伦理研究 伦理传统中的“黄金规则” 制度伦理和公民道德建设 从中国伦理传统看普遍伦理 现实篇 评价编 主要著作目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