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梅仙 |
释义 | 陈梅仙 陈梅仙(1795—1827),字香雪,龙阳人,女诗人及书法家。道光黔阳县教谕黄本骥之妻。 清乾隆六十年(1795)乙卯,陈梅仙生。 陈梅仙幼聪慧,女红之外,能作丹青花卉。长通书法、历史。以母病风,在家服侍老母。 清道光五年(1825),陈梅仙年三十,始嫁与道光二年(1822)宁乡举人黄本骥为妻。始学蒃刻。黄本骥与四方朋好,以诗文相投赠,槑仙复欲学为诗。见黄本骥兄女葆仪善琴,又欲学琴。黄本骥止之:“人生绝艺,多不如专。诗画琴书,兼之更善,虽伟男子不能也。况蒃学既精干架笔力,犹甚余事贯通。《说文》之学,方识制字本源。老师宿儒,皓首不能穷其底蕴,多奚为也。”槑仙从此专力於蒃。书法善于小篆,喜治秦汉印学。黄本骥搜藏金石文字甚多,她尽出其所藏临摹,书艺益精,声名大噪。 清道光七年(1827),陈梅仙殁。卒后,黄本骥搜其遗墨装潢成册,题曰《香雪阁遗篆》,并作序纪之。陈梅仙诗文亦有名,著有《梅影集》。今黔城芙蓉楼碑廊还存有陈梅仙碑刻。 清道光十七年(1837),黄本骥选为黔阳县教谕。携带亡妻陈梅仙遗墨《香雪阁遗篆》及《梅影集》来黔阳。 清道光十九年(1839),教谕黄本骥与黔阳知县龙光甸,及龙光甸子龙启瑞,一起重修黔阳芙蓉楼,并编辑《王少伯宦楚诗》泐石於芙蓉楼碑廊。妻子陈梅仙遗墨《香雪阁遗篆》亦于是时泐石於芙蓉楼碑廊。黄本骥为之叙, 清咸丰元年(1851)辛亥,六十五岁的廖淮为黄本骥亡妻陈梅仙遗墨作《香雪阁遗篆跋》,勒石於芙蓉楼碑廊。 香雪阁遗篆叙 槑仙在室时,女红之外,能作丹青花卉。及归余家,始学为蒃。 余与四方朋好,以诗文相投赠,槑仙复欲学为诗。见余兄女葆仪善琴,又欲学琴。余皆止之: “人生绝艺,多不如专。诗画琴书,兼之更善,虽伟男子不能也。况蒃学既精干架笔力,犹甚余事贯通。《说文》之学,方识制字本源。老师宿儒,皓首不能穷其底蕴,多奚为也。”槑仙从此专力於蒃。 惜年寿太促,检点遗箧,(鹿-比+佚)笔如束,笋而所存,已此汇装成册,俟达儿长,以付之。 虎痴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