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陈观海
释义

人物生平

陈观海(1851—1920)字赐昌,又名泗昌,号贡川,广东归善县荷坳村(今属深圳市龙岗区)人。近代中国最早到德国的留学生,基督教信义宗最早的华人牧师。

1858年入乡塾读书。

1861年入教会义学读书。

1863年入神道义学读书。

1867年春,入广州神道学校读书。同年10月13日,到德国留学。

1868年入(柏林)巴陵神道大学学习。

1872年冬,入礼贤神道大学继续深造。

1874年冬被按立为基督教信义宗第一位华人牧师。

1875年春,学成回国,在广州神道学校任教。

1876年由巴陵会派往广东南雄福音堂,协助韩士伯牧师传道。

1883年调到香港巴陵会任职,因主持巴陵会教务的何必烈牧师与花之安牧师矛盾较大,巴比礼校长为使陈观海能顺利开展工作,就把他推荐给巴色会,陈观海被安排在香港西营盘救恩堂,协助黎力基牧师工作。

1886年冬,被派往紫金县古竹教会,与顾士曼牧师和戴约翰牧师共事,在古竹巴色会任职达15年之久。

1900年陈观海辞去教会职务,在古竹从事写作和翻译。著作有《基督圣模》和《基督德性篇》(本书手稿收藏在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特藏部)。

1901年陈观海北赴京、津,到山东胶济铁路任翻译和交涉员。

1904年,在(南京)江南交涉局任职。

1906年到两广洋务局工作。兼任广雅高等学堂和两广方言学堂外文教师。

1909年,当选广州基督教青年会第一任副会长。

1911年,任香港礼贤会执事、基督教巴冕会牧师、华人基督教自治组织中国基督教会的义务牧师。

1915年至1917年,教会实行自治,礼贤会的教务由执事会管理,陈观海负责施行圣礼。

1920年12月4日,陈观海在香港逝世,享年70岁。

社会贡献

陈观海在德国留学多年,在巴陵神道大学毕业后,又到礼贤神道大学继续深造,24岁就成为基督信义宗的第一位华人牧师。陈观海回国后,先后在巴陵会、巴色会和巴免会任职35年。是一位对基督教神学理论造诣较深的神学家。他在光绪廿六年著的《基督圣模》和《基督德性篇》是19世纪华人教牧人员撰写的为数不多的基督教神学著作之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华人中的基督教爱国人士,倡导教会实行“三自”。 作为爱国的基督教徒,积极参与基督教的“三自”(自养、自传、自治)活动,积极支持中国基督徒会的工作,义务担任香港中国基督徒会牧师。

另创办厚德学校 、翻译《德国刑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3: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