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邹献朝 |
释义 | 简介:(邹献朝(1931 ~2009 ) 安徽省濉溪县铁佛乡邹楼村人濉溪县铁佛乡邹楼村人。1955 年, 从宿县高中报考了北京大学法律系。1959 年北大毕业后,他积极要求到生活最艰苦、祖国最需要的北方去。邹献朝被分配到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人民法院工作。邹献朝在石嘴山市法院长期从事民事审判工作,他办案以严谨细致而著称。1980 年6 月邹献朝被调到石嘴山市任司法局副局长,主持司法局的筹建工作。1981 年11 月被选为石嘴山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1983 年3 月调任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任副院长。1991 年6 月任院长,并任中国法学会会员,宁夏民法学会副会长,宁夏民法学、经济法学研究会会长等职。 2003年3月9日,宁夏高级法院原院长邹献朝带着儿子、儿媳、女儿、女婿8人及5个孙子组成的“亲友团”,来到红寺堡开发区资助了10名贫困生,5个孙子还与他们结成了互助对子。2006年8月7日,邹献朝再次带着“亲友团”来到红寺堡开发区,与受助贫困生座谈交流直抒胸臆。 2007年由自治区高级法院原院长邹献朝先生牵线,上海美声服饰辅料有限公司将向红寺堡开发区捐赠,资助开发区大学生、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完成学业。 邹老的话来说:“几年来最大的收获莫过于收到被资助学生、家长的问候信近1000封,最大的回报莫过于受助学生一个个健康成长,成为祖国有用的人才”。他的事迹感动着宁夏每一个人,2006年,邹老被自治区妇联评为“双合格”家庭教育先进个人,2007年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宁夏广播电视总台被评为“建工杯”感动宁夏2007年度十大人物。 《大爱无疆——奉献爱心的大法官邹献朝》李金英 主编 内容简介:《大爱无疆——奉献爱心的大法官邹献朝》一书,真实记载了邹老先生作为一名老领导一生致力于社会事业的追求,记录了他作为老一辈革命家所具有的崇高品质,书写了他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对党的赤子之心;这部书也是邹老先生多年来爱心奉献的见证和凝结,书中收录了大量关于邹老先生济困扶贫义举的真实报道、被捐助贫困学生的文章以及一些受助单位和个人写给邹老先生的感谢信。可以说,这部书不仅是政治、精神、文化的宝贵财产,更是邹老先生一生辛勤奉献的有力见证。同时,邹老表示将用《大爱无疆》的出版收入建立爱心基金,恩泽更多的莘莘学子茁壮成长。 事迹:“没有邹爷爷就没有我的今天” 8月7日上午,邹献朝及其家人一出现在红寺堡小学门口,早就等候在此的孩子们马上欢呼雀跃地迎上来,一声声地叫着爷爷奶奶好。邹老拉着孩子们的手,一个个地叫上名子来。 “孩子们,爷爷想你们了。”这是邹献朝说的第一句话。他鼓励孩子们一定要克服家庭困难,励志成才。说这番话时,记者看到许多受助孩子和家长的眼睛中闪着泪光。随后,他委托红寺堡开发区妇联将孩子们的学费送达到位,并交给红寺堡小学校长王耀斌5000元的“春蕾书屋”费用。 谢文辉今年考入南京农业大学,是受助贫困生中的第一个大学生。邹献朝摘下自己的手表给谢文辉戴上,并塞给他500元路费。谢文辉激动地说,自2003年第一次见面以来,邹爷爷一家人给了他莫大帮助,“可以说,没有邹爷爷就没有我的今天。”谢文辉一再表示,决不辜负邹爷爷的期望,将来成为社会有用的人,还要接过邹爷爷的爱心接力棒去帮助别人。 去年,他又在红寺堡创办了“春蕾书屋”,每年定期拿出5000元扩充书籍。 邹献朝的孙子邹添华和表孙菅兆奇在座谈会上宣读了邹献朝的外孙潘子奇和潘亦然双胞胎姐弟给红寺堡小伙伴的来信:从爷爷那里得知,你们克服了生活困难,努力学习,取得了优异成绩,我们表示衷心的祝贺……我们将来一定会继承爷爷的爱心事业。” 四世同堂大家庭,年年借债过日子 1959年,邹献朝于北京大学毕业后自愿来到宁夏支援大西北。1961年邹献朝结婚成家后,接来他的爷爷、母亲,以及岳母,还有两个妹妹一同生活。 四世同堂,其乐融融,但家庭的重担也是不言而喻的。 “一进门就是8口人,我白天忙工作,晚上在灯下做鞋做衣服。”邹献朝的爱人回忆着当年艰苦并快乐的日子。随着4个孩子的相继出生,他们夫妇节衣缩食,供养子女上学,直至培养出一个博士、三个硕士。而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30年间,他们一家过着捉襟见肘的生活,年年靠亲朋好友接济,最多的一年举债8000元。直到1992年,随着孩子们相继工作,家境才开始好转,并在当年第一次有了3000元的积蓄。 邹老夫妇本打算用这笔钱给儿子办婚事,但又碰上他堂弟的孩子患脑积水,乐善好施的邹老听说后马上将3000元送给孩子治病。而儿子结婚时,他只好再次举债5000元。邹献朝的老伴说,我们一直过着四世同堂的日子,那时虽说日子苦了点,但一家人很融洽。 记者问他,如今生活宽裕了,为什么不将财富留给子孙,而要资助素昧平生的穷孩子呢?邹献朝感慨地说:“我经历过苦日子,知道苦日子的艰辛。对于苦孩子来说,早期教育是个坎,这一把扶扶他,他这辈子将会有一个好前途。” 子女定期向父亲提供爱心基金 1998年,邹献朝从宁夏高级法院院长的位子上退下来。忙活了大半辈子,突然闲下来,孩子们担心父亲有心理落差,纷纷给他“进言”:不要与社会脱节,要做一些有益于身心与社会的事情。1998年,孩子们给他送来了电脑。为了学拼音打字,68岁的他与上幼儿园的孙子一块学起了a、o、e。现在,他已能上网浏览新闻,发电子邮件,下载图片了。 邹老退而不休,他从关心预防青少年犯罪出发,关注贫困山区失学儿童,并萌发了资助贫困学生的想法。这个想法一说出来,子女们马上支持,于是就有了3年前,8个子女、5个孙子分别从上海、北京、珠海飞回来齐聚红寺堡的盛事。邹献朝的儿媳菅宁红在国家林业局工作,最近回银川探亲,她说:“父亲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父亲的爱心事业很有意义。如今谢文辉走出来了,相信后面一个又一个的谢文辉都会走出来的,那是最让父亲欣慰的事了。我们的孩子与贫困生结对子,也会受益一生。”据菅宁红透露,为了“父亲的好,就是我们做儿女的永远的好”,他们每年定期向父亲提供爱心基金,让他健康快乐。 “在我们面前,父亲永远是标杆,不论到何时,父亲的爱心事业不会中断,我们一定会延续下去。”菅宁红说出了邹老子女的心里话。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