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北京一号
释义

同名叫“北京一号”的有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计和试制的轻型运输机、另一个是由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和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联合研究的小卫星。

运输机名称

北京一号是由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计和试制的轻型运输机,也是大跃进时期学校制造的第一架飞机。该机酝酿于1957年6-7月间,1958年2月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开始试制。于1958年9月20日制成,9月23日在首都机场首次试飞,次日由北京市委命名为北京一号,并且完成了北京-天津、北京-上海的航线试飞。北京一号采用2台苏制АИ-14Р活塞发动机,下单翼,乘员2人,载客8人。

卫星名称

“北京一号”小卫星及运营系统,是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和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联合支持的研究成果,同时被列为“北京数字工程”、“奥运科技(2008)行动计划”重大专项。该项目在科技部领导下,由北京市科委主持,国土资源部、国家测绘局两家应用部门参加,并得到国防科工委等主管部门的支持,是中国第一个由企业实施和运行的对地观测卫星项目。

“北京一号”小卫星全重166公斤,在轨寿命为5年,卫星上装有4米全色和32米多光谱双传感器,其32米/600公里幅宽的对地观测相机,是目前全世界在轨卫星幅宽最宽的中分辨率多光谱相机,可实现对热点地区的重点观测,达到“想看哪儿就看哪儿”的程度。“北京一号”于2005年10月27日发射升空,两年多来,“北京一号”一直平稳运行,已获取4米全色影像数据300多万平方公里,完成了3次全国基本无云的32米多光谱影像覆盖,并对重点地区进行了密集观测,为减灾救灾提供了数据支持。

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前,“北京一号”主要为北京市城市规划、生态环境监测、重大工程监测、土地利用监测提供优质服务。作为北京市遥感应用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一号”也直接服务于2008年奥运会。该小卫星通过先进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高精度的图像数据、宽覆盖能力、快速重访周期,为北京市资源调查、城市建设规划、生态环境、灾害监测、农业管理等提供快速动态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充分依据。

汶川地震发生后,科技部所属国家遥感中心紧急启动应急工作机制,组织“北京一号”小卫星运营公司——北京宇视蓝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迅速反应,利用“北京一号”小卫星灵活机动的优势,为抗震救灾提供遥感信息服务。“北京一号”小卫星已为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中心、民政部减灾中心、国家地震局、国土资源部、以及中科院和北京大学等单位,提供了大量地震灾区的中分辨率多光谱和高分辨全色卫星影像存档数据。

2010年10月27日,北京一号小卫星圆满完成5年设计寿命期内各项任务,进入超期服役期。在当日举行的庆祝活动中,北京一号小卫星的运行公司北京宇视蓝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被科技部授予“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北京一号小卫星五周年纪念图集《图鉴五洲》也正式发布。

发射以来,北京一号小卫星对地观测系统一直高效稳定运行。到2010年10月为止,小卫星的天线系统、测控系统和接收系统的可用度均达到99.5%以上。小卫星上的太阳能帆板电流等设备的运行状况良好,与2005年发射时的指标基本一致,性能稳定。另外,随着运营时间的增长,影响卫星寿命的主要能源指标等问题也得到处理。根据这些情况,负责小卫星运营的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智勇说:“北京一号小卫星至少还能稳定工作两年,争取三年,我们保二争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5 8:2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