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苍南图书馆 |
释义 | “苍南图书馆”为对外呼号、口述使用名;“苍南县图书馆”为正式文件、公函使用名。 苍南图书馆老馆于1981年原平阳县析为平阳、苍南两个县时建立,1983年初移至苍南县城灵溪,租借民房。1989年8月底,迁入玉苍路80~86号馆舍,占地1000㎡,至1995年主、副楼建筑总面积达1256㎡。1999年7月,馆舍主楼被测定为整幢危房D级,县政府明令闭馆,仅开设借阅小窗口,但“二线”各部、室(组)的工作仍正常运行。 苍南图书馆新馆是县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于2007年12月奠基并开工建设,2011年9月建成开放。新馆为苍南标志性文化建筑,位于县城新区湖滨路,总占地面积10.2亩,建筑面积8185㎡(含半地下室2030㎡),设图书借阅、信息查询、地方文献、学术报告、少儿文化、读书活动、农村图书配送、文化共享工程等20多项服务功能,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目前,苍南图书馆馆藏图书达15万册(含音像光盘),并包括收集一定数量的地方文献(含谱牒资料),正逐步形成个性较为鲜明的馆藏特色。 一直以来,苍南图书馆坚持送文化活动到农村、学校、军营,一些活动跨区域在边邻县革命老区举行;曾陆续组织各项读书活动,如文学讲座、谜语竞猜、诗歌创作朗诵、未成年人征文大赛、图片展览、故事大王评选、百科知识竞赛、绘画比赛等。 苍南图书馆多次荣获浙江省未成年人读书节组织奖和福建省“读好书唱好歌·亲亲红领巾”浙江赛区选手金奖、单位组织奖;温州市“我爱我家”读书竞赛、“刘伯温传说”讲故事电视大赛、第七届“英语之星”电视大奖赛等赛事选手一等奖、单位组织奖;省文化厅曾授予“文明图书馆”称号,并颁发继续保持荣誉称号证书;1992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级文明单位”,之后连续3次通过复评;1999年被文化部评定为“二级图书馆”。2000年以后,因馆舍危房而未能参加省级文明单位复评和图书馆考评定级。 苍南图书馆内设四大中心机构:一是馆务后勤中心,由办公室、档案室、总服务台、休闲阅览室、报告厅、展览厅、综控室、物业服务(协调)等组成;二是文献资料中心,由采编部(农村图书配送组)、密集书库、古籍地方文献部、参考咨询室、图书借阅室、报刊阅览室、少儿文化室、送书下乡工程等组成;三是信息数字中心,由计算机部(机房)、电子阅览室、多媒体视听室、盲人有声阅读室、网站、数字图书馆(筹)、文化共享工程等组成;四是社教科研中心,由社教辅导部、自修室、创作室、培训室、《苍南历史文化》及馆刊编辑部、玉苍讲坛、红杜鹃学堂、图书馆学会(筹)等组成。 苍南图书馆新馆的发展目标:东进崛起,人文发展,力争在“十二五规划”期间达到国家二级馆以上要求。服务理念:读者第一、服务为本。工作任务:采集各类书报刊资料,征集开发利用苍南地方文献;积极开展流通借阅和辅导全县乡、镇图书馆、室及社区、村居、企业图书流通网点工作,做好公共文化相关延伸、深化工作服务,协调、支持全县公共图书馆、室图书资料采集、整理、保存、著录和图书资源的合理调配与共享工作;配合社教、科研的需要,积极开展文献查阅方法、图书馆利用知识的教育和辅导工作,举办各类科学文化知识培训、讲座和报告会、学术研讨会,为未成年人等社会各层面人群搭建健康的阅读学习平台;收藏图书资料信息并提供借阅参考咨询、情报服务,维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中心并指导乡镇网点技术工作;进行图书馆学、目录学和情报学理论、技术方法及图书馆现代化手段的应用研究和推广工作;做好现代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和学科研究等文化业务基础工作,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向大众的全面传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