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蚕豆灰霉病 |
释义 |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先侵染下部叶片,后向上发展,在叶片上形成半圆形或“V”字形大斑,边缘暗褐色,逐渐扩展至全叶,湿度大时,后期叶片表面产生灰色霉层。 病原otryti,s cinerea称灰葡萄孢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生规律病菌以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田间通过气流传播,未腐熟的有机肥也可传播。在蚕豆生长期,空气湿度大,雨水多时发病重。 防治方法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合理配施磷、钾肥,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深埋或烧毁。提倡高畦深沟栽培,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问湿度,注意通风透光。 发病初期可喷施下列药剂: 60% 甲基硫菌灵·乙霉威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 40%嘧霉胺悬浮剂800~1 000倍液。 50% 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每隔10天喷1次,连续2~3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