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 |
释义 | 简介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简称麋鹿中心、麋鹿苑)成立于1985年,地处元、明、清三朝皇家猎苑的核心位置,是距北京市区最近的一处以麋鹿及其湿地生态为核心的自然保护场所。 1985年在北京市政府、国家环保局和英国乌邦寺主人塔维斯托克侯爵的共同努力下,在本土灭绝近百年的麋鹿重返故里。作为麋鹿科学发现之地(1865年)、麋鹿在我国一度灭绝之地(1900年)和首个成功回归之地(1985年)的北京南海子麋鹿苑,2000年被批准为北京市首座户外类型的生态博物馆——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 麋鹿苑具有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研究、科普教育和生态旅游等多项功能。麋鹿中心采取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相结合的路线,先恢复了麋鹿园囿种群,又在湖北石首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可自我维持的野生自然种群,从而成功地实现了麋鹿重引进项目的主要目标,并与中科院动物所、中医药大学、北京理化测试中心等单位合作进行了麋鹿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同时,还与美国高山所、中科院植物所合作,进行了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的科学考察与研究等其它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保护项目。1994年麋鹿苑对外开放,尤其注重青少年的环境教育,并因此获得了多种国际、国家和北京市的荣誉称号。出版科普书籍有《世界猿猴一览》、《灭绝动物挽歌》、《鸟兽物语》、《猿猴亲子图》、《鸟兽绝唱》等。 二十多年来,麋鹿中心不仅在麋鹿种群扩大、濒危物种麋鹿的繁衍,野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生态恢复等科研方面成绩突出,而且还在生态知识、生态意识、生态文化、爱国主义影响等科普方面、特别是从生态道德角度开展了、出台了很多独具一格、发人深省的科普教育项目,在千亩苑区内,到处可以看到独具创意的科普教育设施并感受到强烈的自然保护气氛。北京麋鹿苑,既一个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还是一座多元的、立体的、中西合璧的、古今结合的、人文与自然融会、科学与哲学共契的、“四不像”式的生态博物馆、科技教育基地、鹿类研究场所、湿地郊野公园和麋鹿自然保护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