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京汇文中学 |
释义 | 北京汇文中学始建于1871年,是首都百年名校。学校2005年起恢复初中部,现为包括高中部、初中部以及国际部在内的完全中学。139年的办学实践中,汇文形成了深厚的人文积淀和历史传统,培养出以彭雪枫、张克侠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以王大珩、王忠诚、林同炎等二十多位院士为代表的著名科学家。在新中国建立后历次市级重点中学的评审中,汇文均名列其中。2001年,汇文中学成为北京市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校。 学校简介学校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重在发展”,强调学校教育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学校教育要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汇文中学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视野,具备融汇整合能力的国家栋梁之材。学校拥有一支具备较高学历层次、敬业精神和学术水平的教师队伍,把教会学生做人放在第一位,以“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特长”为教学工作方针,历年学科竞赛获奖人数,升入清华、北大人数和高考重点率均名列北京市前列。各项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形成了“全面发展,学有特长,宽松开放育人”的办学特色。 北京汇文中学站在教育面向世界的高度,积极推动中西文化交融,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是基础教育界最早的对外交流窗口学校之一,是联合国教科文俱乐部在中国的第一个基层单位,学校与法国、德国、丹麦、瑞典、韩国、日本、美国,以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十余所学校建立友好交流关系,每年有数百名师生参加互访活动。 学校也是北京市首批可招收外籍学生学校之一,从1994年成立北京汇文语言文化学校至今,陆续接待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长期、短期学习者四千余人,目前在读外籍学生有二百多人,国际部高考成绩长期稳居我国基础教育对外办学领域第一名。 汇文中学中国部设有初高中5个年级(初中部2005年起招生,现有初一、初二两个年级)共40个教学班。学校硬件完善,水平一流。校园面积53128平方米,建筑面积58127.69平方米,体育场面积21123平方米,体育馆使用面积8766.92平方米。是内四城区中占地面积最大的中学。学校现有各种专用教室29个,普通教室62个,专用教室13个,实验室14个。学校图书馆(室)藏书总量12万册,各类报纸37种,各种杂志232种。2006年,学校获北京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先进学校、北京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北京市绿化美化先进单位等荣誉。 从“八五”以来,汇文中学的干部和教师积极参加国家、市、区各级科研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汇文中学学生在全国、市、区各级各类竞赛中每年都有上百人次获奖,全面展示了汇文人的素质与风采。 校名沿革时间 主要事件 1871年 美国基督教美以美会设立教堂时附设的“蒙学馆”,授以“四书”、“圣经”。 1884年 更名为“怀里书院”,设有博学、备学、成美、蒙学诸馆 1888年 增设大学部,名为“汇文书院”,扩设了文、理、神、医、艺术等科 1902年 校址设在崇文门内船板胡同 1904年 改校名为“汇文大学堂” 1912年 民国初建又改名为“汇文大学校”。 1918年 “汇文大学校”大学部与通州协和大学和华北协和女子大学合并为“燕京大学”。迁至海淀区今北京大学校址;原校址留下大学预科和中学两部,定名为“汇文学校”,蔡元培先生曾亲自为汇文学校题写校名和校训 1926年 留美归国的爱国民主教育家高凤山博士出任汇文第十任校长(汇文中学第一任中国校长) 1927年 呈准教育部备案,开创了教会学校在中国备案的先例。后遵部令改名为“京师私立汇文中学” 1937年 抗日战争爆发北京沦陷,学校被改名为“北平市立第九中学” 1945年 抗日战争胜利后改名为“北平私立汇文中学” 1952年 私立汇文中学由人民政府正式接管,成为公立学校,更名为“北京市立第二十六中学” 1960年 因建设北京火车站,校址迁至崇文区培新街6号,并在这一年被选定为北京十所重点中学之一 1989年 经北京市政府的批准,校名恢复为北京汇文中学 2001年 汇文中学被评为北京市首批示范高中 建校大事记时间 大事记 1871年 基督教美以美会在北京崇文门内设立教堂,并附设一所蒙学馆,教授“圣经”、“四书”,学生四名 1885年 随着学生的增加,在蒙学馆的基础上成立了“怀理书院”,设有博学、备学、成美、蒙学诸馆,一切重要课程,多用英文教授 1888年 成立大学,更名为“汇文书院”,取“融汇中西文化之精华”之意。分设文、理、神、医、艺术等科 1890年 美国善士十二人,在美国纽约开会,决定学校在美国立案,特别推举留华数人,组织本校董事会 1900年 汇文书院被烧 1902年 美国教会又在崇文门内船板胡同内扩大校址一顷多地,重新修复校舍 1904年 建筑安德堂,用做讲堂。取名安德,以纪念前校长李安德博士 1905年 学校按部章更名为“北京汇文大学堂”。美国厚德先生捐筑楼房一座,用做学生宿舍,取名“厚德斋” 1912年 民国元年,学校更名为“汇文大学校”,规模、设备更加完美 1913年 美国高林先生捐筑楼房一座,用做学生宿舍,取名“高林斋” 1914年 董事会动议合组大学 1918年 汇文大学部与华北协和大学合并,定名为“燕京大学”(即现在的北京大学),原址留为大学预科及中学二部,定名为“汇文学校” 1919年 学校进步学生高举校旗,率先到达天安门广场,参加“五四”爱国运动 1926年 3月,按教育部规章,学校正式交于华人主办,留美归国的爱国民主教育家高凤山博士高凤山博士出任校长,学校改组完毕,一切职员均以华人为主体,组织与课程均适合时代教育的趋势;3月18日,在“三·一八惨案”中,学生唐耀昆、谢戡壮烈牺牲;11月,汇文中学地下党支部在斗争中诞生。彭雪枫烈士任当时党支部负责人 1927年 4月,校名改为“京师私立汇文学校”;学校以“智仁勇”为校训,后1929年蔡元培先生曾为之题释,内容为:“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并以此书赠汇文中学。高凤山校长提出“全人教育”思想,为汇文百年发展奠定了基础。将“圣经”课由必修课改为选修课,进而废除。并确立校标和校旗。 1928年 北伐,学校改名为“北平私立汇文学校”。秋,初中学生全体编为童子军 1932年 建立秘密组织“社会科学联盟”,建立共青团组织。 1946年 2月,高凤山博士重新主持校政1952年 9月,私立汇文中学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接管,改名为北京市立第二十六中学。高凤山校长仍继任原职。 12月7日,二十六中党支部正式成立 1954年 校团委和学生会请“中国保尔”吴运铎同志给全校同学作报告,他用七个小时讲了《把一切献给党》的全部内容。争创英雄班的活动开展起来 1956年 学校被定为北京市十所重点校之一 1959年 因建北京火车站,二十六中自崇文门内船板胡同迁至崇文门培新街6号建新址 1970年 本校被确定为首批对外开放窗口校 1978年 二十六中被定为北京市重点学校之一 1983年 王力今同志任二十六中校长。学校被评为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1984年 9月9日,学校落成革命烈士纪念碑和彭雪枫烈士石雕像。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力群同志题写碑文“怀念我们的革命先烈”,国防部部长张爱萍同志题写碑文“彭雪枫同志永垂不朽” 1985年 4月6日,成立联合国教科文二十六中俱乐部 1987年 校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颁发的“霍英东发展体育基金会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奖” 1989年 4月,北京二十六中恢复“北京汇文中学”校名 1992年 8月31日,在汇文中学会议室召开首次北京汇文中学董事会会议 1993年 学校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运动会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1994年 3名外国留学生进入该校学习中文,该校开始涉外办学 1996年 被评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先进俱乐部 1997年 3月18日,该校被崇文区人民政府正式命名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月,汇文语言文化学校经北京市教委、侨办和公安局批准正式命名成立。 学校确立新时期办学思想“以人为本,重在发展”。 1998年 4月27日,世界教科文组织俱乐部最高级别会议——执行理事会开幕式在我校实验楼报告厅隆重举行。7月,该校实行建制改革,取消初中,正式成为了一所北京市重点高中校;在汇文校友会筹办的民办公助初中校——“文汇中学”,试办一年后定名为“北京文汇中学(北京汇文中学分校)”。经市、区教委社办科批准,该校正式成立“北京汇文中学培训部”。11月15日,该校天文台正式落成。 1999年 5月,市、区政府批准该校81亩校园扩建总体规划。8月,该校完成实验楼生物标本廊和教学楼天象厅的建设。 2001年 汇文中学正式成为北京市首批示范性高中。 学校校训汇文校训:智仁勇 1927年,汇文以“智仁勇”作为校训,1929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以《中庸》原句“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题释之,并以此书赠汇文学校。 对于校训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摘选李仲秋校长的个人理解,以供参考: “好学近乎智”有两层意思:第一,人应当好学,第二,人学习的目标不是知识,而是智慧。知识是共性的,可以复制;智慧却是个性的,不能复制。只有好学加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才可能具有智慧。聪明也不能等同为智慧:聪明是处理事物的能力,而智慧是“正确”处理事物的能力。选择一旦错误,知识和聪明将比愚昧和无能带来更大的危害。汇文的老师们始终努力培养你们好学的精神、训练你们思考的习惯,就是要养成你们的判断力,使你们达到“智者不惑”的境界。 “力行近乎仁”也有两层意思:第一,人应该道德高尚,有仁爱之心,第二,道德修养必须在实践中体现。孔子说“仁者不忧”。为什么仁者能不忧呢?因为仁者无私,他能将他人的幸福与自己的幸福看成一体,处世不以小我为中心,不患得患失。因此,仁者能襟怀开朗,无论得意失意,都不怨天尤人。蔡元培先生特别强调“力行”,是告诫汇文学子,高尚的道德不在于精妙的语言,而在于切实的行动。关爱他人,孝顺父母,诚实不欺,就像我在不久前的“国旗讲话”中所说,需要汇文人一点一滴,踏踏实实地从小事做起。 “知耻近乎勇”强调一种反省的精神和改正的勇气,使“好学”与“力行”能持守坚固的保证。因为知不足之耻,所以好学。因为知贪利自私之耻,所以力行善事。“知耻”是“勇”的前提,但还不够,还需要坚强的意志和“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无畏气概。现在,有人说,社会价值已经多元化,也就不应该有什么道德标准。也有人说,既然追求个人利益是正常的,自私就应该是人的天性。还有人说,如果整个社会都欺骗,我为什么不可以作弊?这有点像《史记屈原列传》中渔夫的话,“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黼其糟而啜其醴?”但汇文的学生不能这样。汇文的学生应该立志成为国家的栋梁,中流砥柱。什么是中流砥柱?中流砥柱就是激流滔滔,我自岿然不动。这种力量来自于内心的坚定,自觉的使命感,和“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勇气。这就是“勇者不惧”。 历任校长校名 校长 任职时间 美以美会蒙学馆 贾腓力(美国人) 1871-1884 怀理书院 白雅各(美国人) 1884-1888 汇文书院 李安德(美国人) 1888-1893 汇文大学 刘海澜(美国人) 1893-1921 达卓志(美国人) 1921-1922 李天禄 1922-1923 曾学礼(美国人) 1923-1924 刘芳 1924-1925 曾学理(美国人) 1925-1926 北平私立汇文学校 高凤山 1926-1941 李鹿生 1941-1942 北京市立第九中学 李荣芳 1942-1943 蒯超 1943-1945 北平私立汇文学校 李荣芳 1945-1946 高凤山 1946-1952 北京市立第二十六中学 张镜 1952-1958 林惠茹 1958-1961 张瑞苾 1961-1962 高万春 1962-1966 蔡公期(革委会主任) 1974-1978 陶希廉(革委会主任) 1978-1980 靳邦杰 1980-1983 北京汇文中学(1989年) 王力今 1983-1997 李仲秋 1997-2009 陈维嘉 2009- 学校标志标志风格北京汇文中学标志为中西合璧、古雅与现代结合、国际化、写意型的点状文字演化标志。标志整体上富有立体视觉效果,造型美观,布局合理,艺术感和文化内涵丰富。 构成元素本标志由篆体“汇文”、火漆封印造型、汇文中学英文名称、建校年份、圆环五共类元素构成。 标志内涵本标志的深厚文化内涵主要通过标志的色彩、构形、元素以及其它细节处理来综合展现。现仅将部分内涵阐释如下,其余部分则由欣赏者以个人视角自行解读。 标志的色彩为C:O M:1 00 Y:1 00 K:20红色和1 OO%的白色构成。红色属有彩色系,白色属无彩色系。两者组合,明度及色相上的对比非常明显, 突出主题。白色线条的粗细经处理后,结合暗红的底色和标志的构形特点,使标志更加具有立体感。红色是汇文中学师生所喜欢的颜色,标志所选用的暗红给人以感性、温暖之感,使人联想到沉稳、热情、积极与活力,代表汇文中学沉稳而不失热情、厚重而不失生机的学校形象;纯白色则象征圣洁和宁静,符合教育的行业特征。远观此标志,白色间于红色之间,可产生红、黄、白三色的视觉错觉,增加了标志色彩的丰富性。标志的整体构形突破了传统徽标常用的圆形。布局上篆体“汇文"居于中央位置,通过构形及色彩上的立体视觉效果加以突出,意喻汇文中学在行业内的崇高地位。 由外至内,由动感到安静,由不规则到规则、由细线条到粗线条,由其他元素到汇文,体现了较强的汇聚感,象征汇文中学所倡导的“融汇天下文化之精华"的发展理念。规则与安静是理性的象征,而不规则与跃动则象征感性,两者不偏废其一,则是重视人、尊重人的个性、以人为本的最好体现;由内至外,则给人以激荡、传播之感,象征汇文中学声名远播八方、汇文学子遍布天下的伟大教育成就。 标志将诸多的对立要素完美、和谐的加以统一,昭示着融汇的伟大力量,也昭示着汇文的发展之路。标志的构形还形似滚滚向前的车轮、生生不息的流水,整体上又形似一个逗号,未完之语,象征汇文无限美好的未来和无限的发展。标志的诸多含义并没有以很具象的形式加以展现,而是以隐寓的方式处理,使得标志的内涵主次分明,刻意修饰痕迹淡化,宛若天成。同时,此举也增强了标志的可读性,为标志的欣赏营造了无限的空间。 篆体“汇文"是汇文自1927年沿用至今的视觉元素。识别性强,文化气息浓厚,体现汇文中学古雅的学校形象和浓郁的书院气质;造型如人的左右脑,意寓汇文中学“重视人、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特点,即暗指汇文中学得以立校的“全人教育"、“以人为本,重在发展"的先进教育理念;造型还形似东西半球,表明汇文中学国际化的学校形象和“具有国际视野的栋梁之材"的汇文人形象。篆体“汇文"的边缘形似一个平置的S,大形如太极图,给人以汇聚感和包容感,象征汇文中学“融汇天下文化之精华"、平和友好、和谐包容、生生不息的形象特点。 标志的背景取材自火漆封印。火漆起源于中国,后传入欧洲,常用于邮件、文物、法律文本等密封件的防拆而设,当前在一些政府性组织中仍有应用。火漆封印的中西文化结合背景则意寓汇文中学“融汇天下文化之精华"的形象特征;同时,火漆封印还象征着诚信与品质,传达汇文人恪守诚信的高尚品德以及汇文人多才多艺、以国家栋梁要求自己的形象特点。火漆封印还含有尊重客观之意,象征汇文中学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发展观念。火漆的公函应用范围也点明了汇文中学的行业属性。 圆能以相对最小的周长涵盖最大的面积,其富有包容性的特点恰恰符合汇文中学的形象特征。圆的外缘流畅柔和,代表汇文中学平和友好的处事态度。 “Beijing Huiwen Middle School'’是汇文中学的英文标准名称。将此元素加入到标志中,与古雅的篆体“汇文"中西结合,代表汇文中学融汇精华的理念和国际化的形象特征。 “1871"是汇文中学的建校年份,用于此,旨在简洁的表达汇文中学悠久的历史,同时间接的表明汇文中学成长于中华民族最动荡的年代,见证并参与了中华民族复兴、强国的历史进程。 学校建筑实验楼 汇文中学拥有基本现代化的各学科专用实验室,还建有专业演播厅和目前全国中小学最大的科普天文观测台、天象演示厅。汇文中学的图书馆藏书十万册,阅览室可以向学生提供各类报刊230余种,并且不断充实新的内容。学校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专用开架阅览室、计算机房和电子阅览室。先进齐全的设施设备,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丰富的藏书,种类繁多的报刊资料,开放的网上学习交流,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积极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教学楼 汇文中学教学楼占地达8607.4㎡,拥有基本现代化的各学科专用教室,其中行政办公室17间,教室办公室18间,学生和卫生保健室各一间;普通教室63间,每个教学班的教室均已安装了电脑、液晶投影仪、视频台等多媒体现代化设备,并与校园局域网联网,为班级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教育资源的共享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体育馆 办公大楼 学生公寓大楼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