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白翼仔 |
释义 | 基本信息【作品名称】白翼仔 【创作年代】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作者姓名】未知 【文学体裁】童谣 作品原文白翼仔 白翼仔,飞过河。① 河背人,娶老婆。 有钱娶个金满姐,② 冇钱娶只癞痢嫲。③ 癞痢嫲,吹叭吓,④ 叭吓吹毋响, 捉你当保长。⑤ 保长保千里,⑥ 马褂套蓑衣。⑦ 蓑衣忒过长,⑧ 剪短一尺长, 看去系排场。⑨ 作品注释①白翼仔:即飞蛾,一种学名称之为“三化螟”的昆虫;幼虫时蛀入水稻茎秆内进行取食,因而引起禾苗枯心和白穗,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 ②金满姐:指有钱人家的女儿。 ③癞痢嫲:头上长癞痢的女人。在此泛指不讲个人卫生、穿着邋遢的女人,也指处处被人厌嫌的女人。 ④叭吓:唢呐的一种俗称。 ⑤保长:中国封建社会,“户”(家庭)是社会组织的最基本单位。唐代四户为“邻”,五邻为“保”;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提出了十户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民国时期十户为甲,十甲为保。保长即一保之长,相当于村长。 ⑥保长保千里:从保甲制度本身可知,保长的管辖范围非常有限,所谓“保千里”是一种夸张,同时为适应歌谣趁韵的需要。 ⑦马褂:本指骑马时穿的一种褂子,是清代满族人喜爱穿着的一种服饰,一般是长袍外面套马褂。蓑衣: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农村一种广泛使用的雨具,主要由棕榈树的纤维做成。“马褂套蓑衣”,比喻爱慕虚荣。 ⑧忒:音tuī,太。 ⑨系:客语词汇,音hei,去声,相当于普通话的“是”。 排场:本指铺张的场面,在此指体面、美好。 作品赏析这支童谣采自于梅州市兴宁一带。 封建时代,尤其是民国时期国民党当政时期,保长的主要职责是替上级政府收取苛捐杂税,协助抓壮丁,诸如此类,尽是吃力不讨好的活儿,因此人人都不愿意当保长。“捉你当保长”一句,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因此可推断这首童谣开始流传的年代,大约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以稻作为主要营生的客家儿童,对于白翼仔这种害虫,是最熟悉不过的了。在其幼虫的时候,孩子们便忙于在圳沟、田角、水渠等处,用纱罩捞虫餵鸭子。到了禾苗抽穗、灌浆阶段,白翼仔开始成虫。这时,“赶虫”便成为一项大人、小孩都可以参加的基本农活。 对于孩子们来说,“赶虫”本身是枯燥的,然而在唱念《白翼仔》的过程中,便将活儿完成了,这就使得孩子们不仅不厌恶劳动,而且饶有兴趣。 歌谣信手拈来,却充满情趣。“娶老婆”作为客家童谣最基本的素材之一,总是新鲜、逗人。有钱就娶回一个“金满姐”,没钱的只好娶回一个“癞痢嫲”。表面看来,这里有宣教“嫌贫爱富”思想之嫌,其实不然。客家人自幼就非常明白“坐吃山空”之类的道理,要想生活富足,就必须靠自己辛勤劳动。谁个心甘情愿娶回一个“癞痢嫲”做老婆?没有。要想娶回一个“金满姐”,那就必须从小努力。 “癞痢嫲”不仅不讲卫生,生活作风邋遢,而且缺乏客家女性一般都具有的能干。童谣非常逗趣地让“癞痢嫲”来吹喇叭,平素可能从为吹过喇叭的她,自然吹不响,于是“捉你当保长”。保长也是人见人嫌,“癞痢嫲”与之相对应,自然妙趣横生。 “保长保千里,马褂套蓑衣。”虽说正儿八经的人没谁愿意当保长,一些平日流离浪荡的二流子却偏偏喜欢当这个差。一来狐假虎威,仗势欺人,二来可假借各种名义鱼肉乡邻。这种人一当上保长,便以为可以光宗耀祖了,不可一世的样子。然而,资质太差,能力不足,即使摆威风也不伦不类,闹出“马褂套蓑衣”之类的笑话来。 “蓑衣忒过长,剪短一尺长,看去系排场。”这句更逗趣,把保长愚蠢、虚荣的人物形象,刻画的实在惟妙惟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