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白沙寺 |
释义 | 概况白沙寺坐落在重庆东温泉风景区内,白沙寺又名佛林山,位于五布河畔南岸、宁安山脚公路旁。寺庙坐北向南、依山而建,有400多年历史。因寺侧有一古井,水清似沙白,故得名白沙寺;又因寺庙前后古木参天,白鹤翩翩,故又名白沙鹤林。 历史沿革据民国《巴县志》载,白沙寺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88年),清乾隆十年(1745年)重修,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尼玉号修上殿两廓,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朴修大殿,昔有尼30多人,寺宇轩昂,清幽雅致,雕梁画栋,技艺精湛,殿内玉皇、关圣全身塑像庄重威严,十八罗汉姿态各异,上、中、下三殿,建筑宏伟。历来香火旺盛,是远近闻名的佛教圣地,白沙寺历尽沧桑,屡遭破坏,于2001年12月8日被大火烧毁。 2006年,在巴南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华岩寺方丈道坚法师的鼎力支持下,开始恢复重建。 2010年6月正式竣工落成,历经四年多的艰辛努力,一座投资1000余万,占地15亩,建筑面积2000余平米,具有鲜明佛教建筑风格特色,小巧别致,各种功能健全的寺庙展现世人。 十八半树该树是一棵古银杏树,位于东温泉风景区远近闻名的寺院——白沙禅寺后大殿的石梯平台上,树龄300多年,树高30米,胸径达2米。相传系明代禅寺一高僧所植。当地人称该树为十八半树。 何谓十八半树?即:“半生半死”、“半干半湿”、“半遮半露”、“半阴半阳”、“半正半歪”、“半主半客”、“半古半今”、“半老半少”、“半喜半忧”。该树得名源于其横遭磨难之后。 1981年夏,一道闪电划破长空,击中这棵古银杏树,树顶端被劈断,大半树皮自上而下剥落;树干下端被劈成两块,有一半已枯死,另一半仍顽强地生长,枝叶茂盛,树的躯干向西南方向倾斜了约20度,从此腰身不再直立,于是就有“半生半死”、“半干半湿”、“半遮半露”、“半阴半阳”、“半正半歪”之称。三、四年后,银杏树劫后余生,一棵生命力极强的黄葛树寄生距地面约5米高的树腰上。这棵幼苗栉风沐雨,短短10余年竟长成胸径20多厘米的大树,且枝繁叶茂,生机盎然。为此,又续添了“半主半客”、“半古半今”、“半老半少”的说法。银杏树虽有黄葛树相伴,但缺乏血缘关系,将来会不会喧宾夺主?于是,人们猜测银杏树的心情可能是“半喜半忧”。由此形成“十八半树”。该树甚为奇特,充分显示了银杏与黄葛树的奇特形状、相互关系、发展趋势及人们喜忧参半的复杂心情,颇予人哲理思考。十八半应“18.5”的谐音“要发吾”,是个吉祥数字,故人们又称此树为“要发吾”树。经有关媒体披露,奇特的“十八半树”声名远播,每年都有许多中外游客慕名前来观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