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京工商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 |
释义 | 北京工商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是1999年在原北京轻工业学院机械工程系的基础上诞生的。1958年,北京轻工业学院组建时,机械工程系开始招收本科生,198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是目前北京市市属、市管院校中最早建立的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之一。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在全国机电行业中形成了较大的学术影响,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机电专业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专门人才。 学院简介学院现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和包装工程2个本科专业,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和机械设计及理论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学院设有机械设计及自动化,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7个学科部及一个实验中心、一个金工实习基地。学院现有33名专职教师,其中教授、副教授21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82%。在校本科生700人,硕士研究生40人。学院科研工作十分活跃,“九五”期间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10项,横向项目19项。 机械自动化学院的学科建设集中在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两个层次,拥有机械设计及理论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两个硕士点。硕士研究生专业研究方向主要有:先进制造技术;机电设备检测与控制;汽车服务工程;先进复合材料构件设计、制造与应用;计算机辅助工程;机器人与仿生技术;先进传动技术及控制等。本科专业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方向主要有:汽车电子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机械设计及自动化。 师资力量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4名,正教授7名,副教授14名,博士后3名,博士13名,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85%;实验教师6名其中3人为硕士学历。学院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师、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工科二等奖、北京市高校教师师德先进个人、北京市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等,学院被评为北京市高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学院党总支被评为北京市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有多名教师获得学校多媒体教学一等奖、学校双语教学一等奖、学校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工科一等奖等荣誉称号。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760人,硕士研究生50人。 学科设置学院设7个学科部,即:汽车电子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自动化、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制图、力学、机械基础。 机械自动化学院近三年来承担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5项,企业服务项目30余项,近年来发表科研和教学论文300余篇。 学院教学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每年有一批学生考取清华大学等重点大学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2004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08%,2005年、2006年达到100%。北京工商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于2008年11月18日调整为北京工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北京工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由原机械自动化学院、工科实践中心、数理系物理教研室和物理实验室合并组建而成。工科实践中心为机械工程学院的下属机构,承担学校相关的教学科研任务,对外可以保留北京工商大学工科实践中心名称。 机械工程学院下设机械工程系、工业工程系(筹)、物理教研室、工科实践中心。学院拥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工业工程2个本科专业和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机械工程领域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北京工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办学地点为阜成路东校区耕耘楼及配楼第四层、良乡校区工一楼、工科实践中心楼和良乡金工实习车间。 学院领导党总支书记:吕东燕 院 长 :张 力 党总支副书记兼副院长:田宏 副 院 长 :汤晓华 专业介绍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理工类)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是跨越机械、电子、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其专业特色是以机为主,机电结合,机械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突出计算机的应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设四个专业方向,这些专业方向面向全国和首都经济发展的主要领域,适应国家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汽车产业的战略趋势,相应毕业生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2003年北京急需应届毕业生的23个专业或专业方向中,本专业方向均名列其中;2004年北京市需求十个热门专业中我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排名第二。 目前,国家加大对振兴现代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未来将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现代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本专业方向教学内容新颖,实验设备先进,各专业方向前五个学期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相同,第六个学期按各个专业方向进行专业课程的讲授。学生毕业后,具有很宽的择业面向,可在汽车和机电行业、数控制造工厂、设计院所、高等学校、政府机关等部门从事汽车和机电产品开发、制造与数控编程、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等工作。 1.汽车电子工程 本专业方向培养具备扎实的机械工程、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基础、具有能应用计算机诊断技术、传感器及测试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从事汽车电子控制、汽车电路维护开发,发动机电喷与燃烧排放测控方面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专门人才。 专业方向主干课:工程图学、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子技术、控制工程、计算机控制技术、工程热力学、车用动力、汽车测试技术、汽车结构与原理、汽车电器与汽车电子、汽车微机控制与汽车网络技术。 2、机械电子工程 本专业方向培养具备宽厚、坚实的机械工程、电子科学技术基础,具有能应用机械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电子自动化设计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光机电一体化综合应用技术。在机械电子技术领域内从事自动生产线设计、制造、实验测试与维护和技术管理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专门人才。 专业方向主干课:工程图学、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子技术、控制工程、数控技术、测试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器与PLC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 3、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本专业方向培养具备宽厚、坚实的机械工程、电子科学技术、计算机软硬件知识,能应用CAD/CAM,自动化理论等现代制造技术,从事数控制造自动化领域应用、开发及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专门人才。 专业方向主干课:工程图学、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子技术、控制工程、微机原理及应用、机电接口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控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CAD/CAM、机械制造工艺学、工业机器人、现代编程语言。 4、机械设计及自动化 本专业方向面向首都经济发展要求,培养具备宽厚、坚实的机械工程、电子科学技术,掌握现代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控制技术进行光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开发、设计、试验和技术管理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专门人才。 专业方向主干课:工程图学、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计算机图形学、电子技术、控制工程、液压与气动技术、机械设计学、光机电系统设计、机器人学、人机工程学、机械优化设计、有限元分析及程序设计。 包装工程专业本科(理工类) 本专业的毕业生掌握工程力学,材料力学、设计美学等包装工程的基础理论,掌握包装工艺、印刷工艺、包装结构设计方法、包装测试、包装法规、包装管理法规等专业基础知识。具有应用计算机进行包装结构设计、装潢设计的初步能力及制定包装工艺、合理选择包装材料与包装设备,进行包装印刷的初步能力。能在商品生产与流通部门、包装企业、科研机构、外贸、商检等部门、从事包装设计、包装工艺、包装机械设备设计、质量检测、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工作。 专业方向主干课:包装基础理论、包装设计与方法、包装设备、包装测试、包装艺术设计、工程力学、包装结构设计、包装工艺学、包装材料学、包装装潢设计;以及与专业相应的实践环节。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工学学科) 培养目标: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具备宽厚、坚实的机械工程、电子科学技术、计算机软硬件知识,能应用CAD/CAM/CAE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光机电一体化综合应用技术、自动控制与智能控制理论等现代技术,从事制造自动化领域应用、开发工作、自动生产线设计、制造、实验测试与维护等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研究方向: 先进制造技术、机电控制、计算机辅助质量检测与控制等 。 主要课程: 自然辨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英语、数值分析、计算机图形学、CAD/CAM、神经网络与模糊控制、机电控制技术、机械优化设计、网络与数据库、软件工程及开发技术、有限元及程序设计、机器人技术、制造自动化、监控与检测、计算机辅助质量控制等。 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硕士(工学学科) 培养目标: 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培养具备宽厚、坚实的机械工程、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基础,掌握现代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进行先进复合材料零部件的设计、制造和性能分析、功能材料在精密机械中的应用、先进传动技术及其控制,先进流体传动机械的设计与性能研究、机器人技术与仿生技术的创新开发等.培养具有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汽车电子与计算机控制、智能控制技术、模块化设计技术进行光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开发、设计、试验和技术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研究方向: 先进复合材料设计制造与应用、计算机辅助工程、计算机结构动态设计、机器人技术与仿生技术、先进传动技术及控制、汽车电子工程等。 主要课程: 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英语、数值分析、现代设计理论、弹性力学、测试技术、机械振动、机械优化设计、VC语言、有限元及程序设计、模态分析、微型机电系统理论及应用、高等机械设计、工程设计软件及其开发、线性系统理论、复合材料力学、复合材料工艺与设备、机器人学、信号分析与处理、汽车计算机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