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芭蕉香火龙 |
释义 | 简介“芭蕉香火龙”是一种古老文化现象,源于古代壮族民间祭祀发展为民间节日庆典活动,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据壮乡老者传说:上古时代,有一年邕江洪水泛滥,农田被淹,农作物颗粒无收,农民生活饥寒交迫,挣扎在水深火热中,农民只有靠芭蕉树充饥,才渡过难关挽救生命。在壮族人民心中龙是至高无上的形象,龙是人民心目中神奇威严的吉祥象征,每逢节日庆典壮民都采用本土原生态芭蕉树塑造龙,插上香火载歌载舞祭祀龙王。 民间传说壮族“芭蕉香火龙”的发掘,源于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话说当年南海龙王太子巴龙寻江而上,隐龙身变人样与民同乐,并把邕州境内的长塘镇作为其修炼之处。于是近江傍山穿洞,往来优哉。有一年,长塘一带天大旱,无奈龙仔修炼功夫未果,没能唤云播雨,但他对百姓无限同情,毅然用自身变化成食物救百姓。他化身芭蕉林,缺粮的百姓摘蕉叶,剥蕉秆,总算活了下来,但这样一来,巴龙却失去好多年的修炼之功。不久,天上玉皇大帝,要遍考各方龙子龙孙,巴龙因其为百姓解难而未能显足真功。龙王怒巴龙不争气,考官责其修炼不力,巴龙不得已说出原委。但巴龙是行善,只是事先没有报告,算是犯了天条。长塘方圆的百姓知道了为巴龙请愿,集体以芭蕉叶为衣,起舞告天。也许是感动了玉帝,有一年的正月十八,长塘镇上空雷鸣电闪,接着倾盆大雨,长塘湾流入一堆漂浮物,有人划船过去看,原来是几颗芭蕉树,再用竹竿翻开中间处,翻出一个木刻的笑佛,如此几天都不被大水冲走,人们信以为神灵显化,就把它立为土地神奉供,视为菩萨。逢年过节特别是农历正月十八,就用芭蕉叶扎龙插香,在田间地头舞芭蕉龙祈春福。这一传统,一直传承下来。 获奖2011年的“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舞龙大赛”,是一个以龙文化为主题的盛大赛事。来自全国各地的16支劲旅共48条龙,济济一堂,可谓是群龙荟萃,蔚为壮观。而南宁选送参赛作品,却是别开生面的壮族“芭蕉香火龙”,刚带到赛场去的龙骨让现场工作人员心里直犯嘀咕;这两条丑陋的龙也敢来全国舞龙大赛?向广西队投来异样的目光。队员们不露声色,当给龙穿上片片芭蕉衣,两条绿色龙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众人眼前,无数的眼球就被吸引过来。再经舞动,全场惊叹。广西“芭蕉香火龙”真可谓活龙活现,评委和观众被震撼了,一致给予了好评。壮族“芭蕉香火龙”金榜题名,获得了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舞龙大赛金奖。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