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傅浩 |
释义 | 傅浩生于西安。北京大学英语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外文系毕业。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英国学术院驻剑桥大学、香港大学等大学、研究所高级访问研究员,美国富布莱特访问研究员,英国米德尔塞克斯大学荣誉客座教授,江西师范大学特聘教授。200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获尤金·奈达翻译奖、《文化译丛》译文奖、台湾梁实秋文学奖、中国社科院青年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社科院优秀科研成果奖。 中文名:傅浩 外文名:不详 别名:不详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西安 出生日期:不详 逝世日期:不详 职业:文学博士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英语系 信仰:不详 主要成就:《文化译丛》译文奖 代表作品:杂文集《子时》 1科研员傅浩(图)简介祖籍武汉,生于西安。北京大学英语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外文系毕业、文学博士。 作品及荣誉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英国米德尔塞克斯大学荣誉客座教授。曾获尤金·奈达翻译奖、《文化译丛》译文奖、台湾梁实秋文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优秀科研成果奖、优秀科研成果奖等。著有诗集《距离》(汉英双语,2002)、杂文集《子时》(2002)、武术研究专著《太极拳行知录》(2002)、武术研究专著《太极拳行知录》(2002)、文学研究专著《叶芝》(1999)、《叶芝评》(1999)、《英国运动派诗学》(1998)等;译有《德瑞克·沃尔科特诗选》(2003)、《二十世纪英语诗选》(英汉对照,2000)、《约翰·但恩:艳情诗与神学诗》(1999)、《了解女人》(合译,歌:耶胡达·阿亥诗选)(1993)《诗歌解剖》(1992)、《英国抒情诗》(1992)《叙事虚构作品》(合译,1989)等。 主要经历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外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1990)。随即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现为英美文学研究室研究员、研究生院外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获王宽诚奖学金以英国学术院高访研究员身分赴剑桥大学英语系研修(1993);以高访研究员身分赴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讲学、研究(1997);以高访研究员身分赴荷兰国际亚洲研究所(1997)研究;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以高访研究员身分赴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三一学院(1997—1998)研究;获富布莱特奖学金赴美国北卡莱罗纳大学研究(2005—2006);受聘为英国米德尔塞克斯大学现代语言中心荣誉客座教授(1997);江西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特聘教授(2004)。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爱尔兰研究中心客座教授(2007)、《外国文学》杂志匿名评审专家(200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北京市社会科学著作出版基金评审专家;国家学位授权审核通讯评议专家;国家图书馆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2007);入选国家级专家库。曾获《文化译丛》译文奖(1987)、梁实秋文学奖译诗奖(台湾,1991,1992,1994)、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青年优秀科研成果奖(1999)、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四、六届优秀科研成果奖(2002,2007)等。独立承担的科研项目成果《英国运动派诗学》曾获外国文学学会图书奖(1999)。绘画作品曾多次参加国际展览。曾在北京市太极拳比赛中获奖。 1981—1987年 北京大学英语系学习; 1987—1990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外文系学习; 1990年至今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科研人员 2.摄影师傅浩简介男,汉族,生于1957年11月,河南林州市人。中共党员,高级摄影师,大专学历.鹤壁市政协委员,1973年下乡知青,1976年分配鹤壁市饮食服务公司工作,任团委书记、市明星照相馆经理。1986年调市工商局广告公司工作,任经理,任中国广告协会会员、河南省广告协会理事。1993年调淇滨开发区管委工作,现任淇滨民营工业园办公室主任。中国摄影学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鹤壁市摄影家协会秘书长。中国食文化研究会理事。豫北十二家大型企业广告策划顾问。, 作品及荣誉1979年以来,从事摄影与广告策划,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工作。获国家、省、市级摄影作品,广告作品奖60多个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作品及论文1000余篇幅。培养摄影广告技术人才二百余人,本人业绩曾多次被省、市电视台、广播电台、报刊宣传报道,并先后辑入《中国摄影家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科技拔尖人才大全》、《开拓者当代新闻人物》、《全国人才交流指南》、《中国广告年鉴》、《中国当代改革者》、《中国摄影家大全》、《中华百年》、《中国专家大辞典》、《鹤壁市志》、《鹤壁大事记事》等书。近年来,摄影作品被中央、省级领导、省展览馆、北京画廊、法国、英国、德国、美国、日本、香港和国内知名人士收藏购买。1984年以来,先后在郑州、鹤壁、林州举办了14次个人影展。几年来先后出版宣传祖国风光和鹤壁风光挂历4套,由国家邮政部出版宣传鹤壁风光明信片2套共10张,中国集邮册4套,《淇滨》邮票一枚,《中原明珠——鹤壁》画册由中国摄影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对外宣传鹤壁风光贺年卡,发布8套共22张。几年来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政协报》、《中国财经报》、《中国市场经济报》、《中国老年报》、《求是》杂志画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报》、《党的生活》杂志、《河南日报》、《大河报》、《河南广播电视报》、香港《文化报》、《大公报》、《中华日报》、《摄影世界》等20多家有影响的报刊杂志上发表摄影作品500余幅。在建国50周年大庆中,《鹤壁新区》摄影作品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50周年成就展,胡锦涛、江泽民、李鹏、朱镕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为鹤壁争了光,争得了荣誉。从1984年以来,本人在对外宣传,招高引资方面做出了成绩,服务市委,市政府大型活动上百次,存入重要图片资料5000多张,现部分已交市档案馆存放。几年来,在全国、省、市参加过30余次摄影及广告作品展览,共展出作品1000余幅。多次受到市委、市政府通报表扬,多次受到省、市主要领导表扬。 3.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1997年作为主研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多市场非均衡联立模型研究与应用》(项目号:94BJB044),作为第二作者完成《多市场非均衡溢出效应模型的比较研究》、《中国非均衡消费与通货膨胀的实证分析》、《中国劳动、消费和投资的实证非均衡模型》、《中国多市场非均衡溢出效应模型》共四篇论文,其中《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Disequilibrium Consump 4.上海市关工委先进工作者简介在浦江之南,在奉贤大地,在关心下一代工作战线上,有个响亮的名字——傅浩。他是位离休干部,解放前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奉贤有名的南桥地下党的一名成员,担任过奉贤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直机关党委书记。文化大革命前后,历经了二十多年的磨难,但他对党的信念忠心不变。离休后,为了关心下一代这个崇高的事业,他百折而不挠,与其他老同志及老干部局的同志一起,广泛发动组织奉贤广大的“五老”同志,创建了上海市郊区第一个县级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奉贤县关心下一代协会,并努力组建遍及全县乡镇、学校、农村、街道、居委的关心下一代组织网络。在此基础上,他努力组建有奉贤特色的“夕阳红”讲师团。他经常运用新旧对比、发展前景等宣讲方式,向广大中小学生、机关青年、入党积极分子和社区党员宣讲革命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近他先后担任县(区)关协会长、区关工委主任、区“夕阳红”讲师团团长,为奉贤的关心下一代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在他的领导下,奉贤区关工委于2005年被评为全国和上海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他本人也被评为上海市荣辱观教育先进个人,并曾代表上海市郊区出席了在南京召开的全国农村关心下一代经验交流暨理论研讨会,并在会上作交流发言。2006年,他患了胃癌,胃被切除了五分之四之后,在医院休养一个月后,掩着刀口到关工委来处理事务,仍孜孜不倦地忙碌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第一线。组织上为照顾他的身体,经他三次请求退居二线,于2009年让他担任区关工委名誉副主任。 呕心沥血建关协 千方百计组网络上级的号召就是命令。1991年,市委老干部局领导号召还未建立“关协”(“关工委”)的各区、县创建区、县关协(关工委)。傅浩等老同志与县委老干部局的同志一起,在短短几年里,走南闯北,先后赴上海长宁、河南洛阳、江苏如东、江西九江……或考察取经,或参加经验交流会。每次回奉之后,热烈讨论,积极研究,在老傅等同志的精心组织下,几次召开老同志座谈会,研究起草协会章程,数次向县委分管领导汇报,终于于1994年11月17日建立了上海市郊第一个县级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奉贤县关协。 县关协建立后,为了确保关协工作顺利运转、健康发展,在老傅同志的领导下,一项项工作制度建立起来了:协会办公制度、值班登记制度、会长办公会议制度(每周一次)、局、镇关工委秘书长例会制度(每季一次)、工作调研制度、简报出版制度(每月一次)、“双先”表彰制度(每隔三年一次)、经验交流制度(两年一次)、材料归档制度等。这些制度,老傅同志身先士卒,他带头值班,带头写材料,带头下乡下基层调研。区关工委(区关协)很多文件都经老傅同志起草或精心修改,每年的工作思路都由他执笔。区关协成立十周年的工作总结由他亲笔撰写,洋洋万余字,内容全面,结构严谨,材料详实,受到市委老干部局领导的称赞。 县关协建立后,为了完善组织网络,他与其他老同志一起,采取会议布置、上门拜访、电话联系等方式,使各乡、镇关工委一一建立起来。到1996年6月,奉贤县二十多个乡、镇都建立了关工委,形成了县有关协,镇有关工委,行政村、街道、居委会、学校有关工领导小组的关心下一代组织网络,为全县(全区)搞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努力创建“夕阳红” 传统现代相交融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奉贤已建立了老干部革命传统宣讲团,老傅同志离休后任副团长。至县关协成立十周年时,老干部宣讲团成员有20人。10多年来,宣讲团在老崔、老傅的领导下,这些老同志热情到乡镇、农村、基层、学校宣讲革命传统,加上各镇关工委老同志宣讲组宣讲,全区各级关工委组织共宣讲1519场(次),参加听讲的青少年、建党积极分子、青年党员达46万人(次)。后来,宣讲团老同志随着年龄增长,疾病增多,不少老同志宣讲已力不从心。于是在老傅同志的提议和努力下,创建了有奉贤特色的“夕阳红”讲师团,他任团长。奉贤区“夕阳红”讲师团成员现有40多人,根据人员特长分成革命传统讲师组、法制讲师组、德育宣讲组等三个组。各镇、局均建立分团,共有133人。为了使宣讲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在傅浩同志的倡导下,运用了老同志与中小学生“老少结对”宣讲、传统现代交融宣讲、注重青少年心理健康宣讲等形式,使广大青少年听了以后很有启发,取得了较好效果。2006年,根据老傅同志的安排,讲师团成员王月英同志组织了50多位原奉贤山歌剧演员排演现代戏《江姐》,剧团演员克服夏暑炎热的种种困难,到8个镇巡回演出12场,近万名中小学生受到教育并撰写观后感,这一活动取得了很大成功。 2006年,为了总结和宣扬奉贤“夕阳红”讲师团的经验和精神,市文明办派员来奉召开座谈会进行调研,事后写成《上海奉贤“夕阳红”情系十万“小太阳”》一文,被中央文明办刊载在《未成年人道德建设工作简报》第61期头版。经此报道后,“夕阳红”讲师团已成为奉贤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一个特色,一面旗帜,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 老傅同志为了使“夕阳红”长盛不衰,他想方设法地采取各种措施:一是每年组织“夕阳红”成员召开1——2次恳谈会,听取大家的建议;二是每年设计1——2次大型宣讲活动;三是每年进行总结,每年将活动内容写进年度工作打算。 在老傅同志的组织安排下,“夕阳红”讲师团的活动每年都有新内容、新形式、新特点:2006年,用山歌剧的形式,组织50多名演员排演革命现代戏《江姐》向广大中小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2007年,组织15名“夕阳红”成员和50多名未成年人组成“老少牵手,见贤思齐”宣讲团,奔赴15所中小学校,围绕“讲文明,迎特奥、树理想”,开展演讲活动;2008年组织20多名“夕阳红”讲师团成员和40多名未成年人组成“迎奥运”宣讲团,奔赴20多所中小学校开展“迎奥运”宣讲活动;2009年,组织20多位“夕阳红”成员与50多位未成年人组成“迎国庆、迎世博”宣讲团,奔赴26所中小学校,开展“迎国庆、迎世博”宣讲活动。 春风化雨润心田 阳光沐浴育新苗傅浩同志经常说:“能在有生之年为党、为人民、为社会多做些实事、好事,心里感到无限的安慰和踏实。”在一次老少结对共话发展活动时,有位同学即席发问:“傅爷爷,你离休后不在家享清福,为什么还不取报酬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他即席回答:“一个共产党员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从工作岗位上离休了,但为党为人民的事业而奋斗的思想不能离休;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党的崇高的事业。我受极左路线影响,有很长一段时间在企业里踏三轮车送,为党为人民少做了工作。党为我平反了,离休后要补偿过去少做的工作。”老傅是这样说的,也确实是这样做的。他像雨露一样滋润着弱势群体的心田,像阳光一样温暖着贫困学生的身心。 他关怀贫困学生。前几年,区关工委在总结了我县庄行镇关工委开展党政机关“大手牵小手”的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他主持召开了奉贤区结对帮困经验交流会,使庄行镇党政机关干部和贫困学生结对帮困的做法和经验在全区开花结果。他自己也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一次,他了解到一位高中毕业生考取了大学,却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准备放弃读大学的情况后,就做这位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并连续四年支助这位贫困大学生,每年1000元。这位大学生顺利毕业工作后,多次送来当年资助的钱款,但都被老傅婉言谢绝。 他关心弱势群体。上世纪九十年代,在上海市郊民工子弟学校读书的民工子弟的读书困境还没引起社会各界的注视,还没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在他和关协同志的关心、重视下, 2003年派员对在奉贤区境内的39所民工子弟学校进行了调研。经过调研,发现这些民工子弟学校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是师资力量薄弱;二是校舍简陋,教学设备匮乏;三是管理混乱;四是安全隐患较多等等。根据调查结果,在老傅等同志的建议下,以关工委名义提出加强民工子弟学校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建议,以调研报告的形式上报市关工委、区委、区政府和区有关部门。中国关工委副主任闵振环同志一次来沪调研时,老傅同志也向他作了汇报。对此,受到闵副主任和市关工委、区委、区政府领导的肯定和赞扬。 他关注失足青少年。从1998年开始,在老傅同志的重视和安排下,奉贤区关工委每年在他的带领下,组织20多位老同志和有关部门的同志赴上海市少年管教所看望在该所里的奉贤籍少年犯。老同志和失足青少年结成对子,面对面促膝谈心,赠送学习用品,使这些失足青少年很是感动。近几年来,在市少管所的奉贤籍青少年人数逐年减少。奉贤关工委的这个做法受到市少管所领导的肯定和好评,被评为“上海市爱心先进集体”。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老傅虽然年纪大了,身体有病,但为了关心下一代这个崇高的事业,仍以坚韧的毅力和区关工委的其他同事一道,继续在奉贤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战线上努力着,实践着,奋斗着…… 5.来凤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简介傅浩,男,1973年10月出生,民盟盟员,湖北宣恩人,1993年7月参加工作,本科学历,现任来凤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履历1993年7月至2000年7月在原恩施州财校会计教学; 2000年8月至2003年8月任恩施职院计财处会计; 2003年9月至2004年8月任恩施职院教务处实训科科长(副科级); 2004年8月至2006年8月任恩施职院计财处项目办主任(副科级); 2006年8月至2010年8月任恩施职院计财处副处长(正科级); 2010年8月至2011年10月任恩施职院计财处处长(副县级); 2011年10月至今任来凤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