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暗黄棕壤 |
释义 | 简介土壤类型 :暗黄棕壤 有机质含量: 70-170 全N含量 :2.0_8.0 全P含量: 0.3-1.4 全K含量: 9-36 本土类在江南山区分布于黄壤之上的中山部分。林木、草被生长茂密,见薄层Ao层,有机质含量也增高,灰暗土层厚20厘米以上。逐渐向下为强酸性,低交换量B层。 暗黄棕壤 - 成土环境暗黄棕壤所在的山地垂直带,多位于黄壤之上。土壤所在区的年平均气温10-13℃,比黄壤区低3-4℃,年降雨量1600-1800毫米,比黄壤区多200-300毫米,云雾多。自然植被覆盖较好,植被组成为落叶-常绿阔叶和针叶林,主要树种有甜槠、青冈栎、罗浮栲、大檀鹅耳枥、中华槭、黄山松、金钱松、福建柏等:林下灌木有槽木、杜鹃、箭竹等;草本植物有芒萆、野古草、珍珠菜、桔梗。 暗黄棕壤所在的地段,林相比较郁蔽整齐,林下草灌繁茂,加之气候湿暖偏温,故表层腐殖质有所积累,地表普遍有数厘米厚的枯枝落叶层。 暗黄棕壤 - 理化性质根据江西、湖北、四川、西藏等省(区)暗黄棕壤的分析结果,土壤A层的活性腐殖质含量约在20-40克每千克,总碳量40-90克每千克。腐殖质组成中以富里酸为主,含量约在10-20克每千克。胡敏酸含量为3-10克每千克,胡富比<1,其中栎树林下的胡富比值为0.42,杉树林下的为0.39,灌木丛下为0.37。但由自然植被改变为人工栽培的经济林后,土壤的总碳量趋于中下水平。暗黄棕壤的成土母质主要为酸性结晶岩类风化物,次为石英岩及泥质岩类风化物。土表一般有一层不足10厘米厚的枯枝落叶层。A层厚度15-20厘米,呈暗棕至黑棕色,多壤土质地,粒状结构,B层厚20-30厘米,黄棕至棕黄色,棱块状结构,结构面可见铁质胶膜,质地较层稍粘:C 层厚度一般与B层相当,土色变浅,质地变轻,结构不明显,夹有多量母岩碎块.全剖面均较湿润。 暗黄棕壤 - 利用与改良黄棕壤适宜麻栎、小叶栎、白栎及湿地松、火炬松、短叶松等针阔叶林生长。黄棕壤多分布于亚热带中山上部,植被较密,为林业生产区,今后仍应以发展和保护好林木为主要利用方向。造林种树宜以落叶阔叶林为主,落叶常绿阔叶林及部分针阔叶混交林为辅。部分土体较厚地势较平缓之处,可在注意保持水土的基础上,发展茶、果、竹和中药材。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