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安妮宝贝:大方02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 者:安妮宝贝编 丛 书 名: 出 版 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0211526 出版时间:2011-08-01 版 次:1 页 数:200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编辑推荐安妮宝贝主编的《大方》是一份开阔、深入、专注的文艺读物,倡导敬畏写作、专注阅读!英文名O-pen有三种含义:“Oh!Pen!”有一种惊叹的意味,是对用笔书写的赞美;同时“Open”有打开、开启、欢迎、迎接的意思,透过笔墨创作把美妙的想象和自由的思想引进生命花园;最后落到中文名“大方”之意,视界高远,格局宽宏。 内容简介与我们生命有隐隐暗合或联接的地方,其实最终都会抵达。那些人与物,他们总是等待在此地。每一刻相会都值得珍重。时间有限,我们为迎接彼此已做了漫长的准备。 记得那日,我为你供奉鲜花和清水,心怀感激,眼目清凉。这一刻交会,我们将不会分离。此后,即便离开,也是一种完成。 我们所需要寻找的心灵道路,在任何一个时刻就可以开始。而你所需要的,不过是一个开端。一个出发前的准备…… 《大方》为“新文艺No.2Summer2011”。 目录随笔 非洲的假面剧 V.S.奈保尔 更远 乔纳森·弗兰岑 飘飘歧路间 比尔·波特 从美丽岛到龙的传人 马世芳 小说 Goodbye 太宰治 战地女郎 钦努阿·阿契贝 米德兰的下午茶 大卫·康斯坦丁 与作 董启章 沙之书 陈雪 文本 给塞缪尔·费舍尔讲故事 余华 未来之城 胡晴舫 专栏 在印度 安妮宝贝 绘本 The House in the Night 苏珊·玛丽·斯万森 贝斯·克罗姆斯 精彩书摘这座褐色的花岗岩纪念堂坐落在山顶。从路上远眺,仿佛山丘的一处隆起。它是一座单体建筑,没有比真人还大的英雄塑像。游客从后面的花园步入,先仰望一下它那伟岸的高度,然后拾阶而上直达主层。入口处倒有一尊比真人还大的绿色青铜雕像,是一名戴着头巾的坚强妇女,护卫着两个紧紧依偎她的孩子。这尊感性的雕像与纪念堂的那种三十年代持重的日耳曼风格有些格格不入:这座纪念堂正如众多的装饰派艺术建筑,有点儿像一台放大版的三十年代收音机或电唱机。外墙上,六十四幅浅浮雕牛车图案构成了环形车阵,象征性地保护着纪念堂。要紧的是六十四这个数字。一八三八年十二月十六日,当迁徙者遭遇祖鲁人的袭击,他们就用了六十四辆牛车组成防御阵地。祖鲁人最终惨败。纪念堂纪念的正是血河之役的大捷。 穿过柚木大门,纪念堂内的圆形空间凉爽而美丽,四面各有一扇高大的拱窗提供光照。带有花岗石框棂的窗子嵌在四根立柱之内,奇异地呈现出一种伊斯兰风格。弧形的墙面上,与视线齐平的是二十七块浅浮雕饰板,记叙了迁徙途中的驻地和战役的胜负。应该说,浮雕上的非洲人并没有被丑化嘲弄。他们或多或少袒露着身躯,看上去比迁徙者们更具英雄气概 ——后者身着十九世纪式样的衣裤,在雕刻中的效果远不及裸露的躯体。 所有这些已足以给人深刻的印象,但还有别的。主厅下面的几层展厅展示的是与大迁徙有关的各种艺术品。纪念堂于血河之役一百年后的一九三八年十二月十六日破土动工。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六日,在二十五万人面前,丹-弗·马兰宣布纪念堂正式开放,其时恰逢他和他的国民党政府所制定的南非种族隔离政策颁布整整一年。这是座阿非利堪人的纪念堂,记录了非洲人被征服的历程,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像法蒂玛那样的人不得入内参观了。 建筑师杰拉德·摩尔迪耶克曾说,他已造就了一座能历经千年的丰碑。他本应出言更谨慎些。在南非这样一个四分五裂的地方,人们太容易看到自己想看的一面,并致力于根基不稳的事业。时代自然已经变了。摩尔迪耶克建造的阿非利堪人纪念堂如今已变成国家纪念堂,并作为国家遗产的一部分而得以保留,但没人能确保将来。 4 里安·马兰介绍我读一读阿非利堪作家赫尔曼·查尔斯·包斯曼的作品。我走之前,他送给我一本《马菲京路》,是这位作家的四本短篇小说集之一。这本南非的出版物上没有提到作家的生平与生卒年月,因此我感觉自己是在凭空瞎读。只有一句引自罗伊·坎贝尔的引文透露少许信息,其人已去世多年。包斯曼的天才令人自叹弗如。他描写十九世纪末期心智单纯(或日愚钝)的布尔乡野村夫,故事渐次展开、彼此相连,勾勒出一个整体。作者文笔平直,能够从容描绘各种丰富的情感。他行文诙谐,简练的笔触造就极美的文风。有个故事,讲的是一只豹子忽然出现在叙述者的面前。它几乎要嗅到他的脸上了,让人捏把冷汗,接着却变得像只小狗那样温顺。叙述者随后四处夸耀这只豹子,但邻居们不相信他。一天,叙述者看见那豹子像只狗似的睡在路上,脚爪交叉着。走近一看,才发现它的胸口已被毛瑟枪击中。毛瑟枪是当地村民的主要火器。叙述者小型冲突都升级为战斗,而所有这些战斗都必须牢记于心。然而,吊诡的是,她却不被允许参观这座纪念堂。 这座褐色的花岗岩纪念堂坐落在山顶。从路上远眺,仿佛山丘的一处隆起。它是一座单体建筑,没有比真人还大的英雄塑像。游客从后面的花园步人,先仰望一下它那伟岸的高度,然后拾阶而上直达主层。人口处倒有一尊比真人还大的绿色青铜雕像,是一名戴着头巾的坚强妇女,护卫着两个紧紧依偎她的孩子。这尊感性的雕像与纪念堂的那种三十年代持重的日耳曼风格有些格格不入:这座纪念堂正如众多的装饰派艺术建筑,有点儿像一台放大版的三十年代收音机或电唱机。外墙上,六十四幅浅浮雕牛车图案构成了环形车阵,象征性地保护着纪念堂。要紧的是六十四这个数字。一八三八年十二月十六日,当迁徙者遭遇祖鲁人的袭击,他们就用了六十四辆牛车组成防御阵地。祖鲁人最终惨败。纪念堂纪念的正是血河之役的大捷。 穿过柚木大门,纪念堂内的圆形空间凉爽而美丽,四面各有一扇高大的拱窗提供光照。带有花岗石框棂的窗子嵌在四根立柱之内,奇异地呈现出一种伊斯兰风格。弧形的墙面上,与视线齐平的是二十七块浅浮雕饰板,记叙了迁徙途中的驻地和战役的胜负。应该说,浮雕上的非洲人并没有被丑化嘲弄。他们或多或少袒露着身躯,看上去比迁徙者们更具英雄气概 ——后者身着十九世纪式样的衣裤,在雕刻中的效果远不及裸露的躯体。 所有这些已足以给人深刻的印象,但还有别的。主厅下面的几层展厅展示的是与大迁徙有关的各种艺术品。纪念堂于血河之役一百年后的一九三八年十二月十六日破土动工。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六日,在二十五万人面前,丹·弗·马兰宣布纪念堂正式开放,其时恰逢他和他的国民党政府所制定的南非种族隔离政策颁布整整一年。这是座阿非利堪人的纪念堂,记录了非洲人被征服的历程,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像法蒂玛那样的人不得入内参观了。 建筑师杰拉德·摩尔迪耶克曾说,他已造就了一座能历经千年的丰碑。他本应出言更谨慎些。在南非这样一个四分五裂的地方,人们太容易看到自己想看的一面,并致力于根基不稳的事业。时代自然已经变了。摩尔迪耶克建造的阿非利堪人纪念堂如今已变成国家纪念堂,并作为国家遗产的一部分而得以保留,但没人能确保将来。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