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安哥拉战争 |
释义 | 安哥拉战争(1975~1988),位于非洲南部西海岸的安哥拉,面积124万平方公里。1482年,葡萄牙殖民者侵入安哥拉沿海地区,以后逐渐向内地扩张。1884年至1885年,被划为葡萄牙的殖民地,1951年改为葡萄牙的“海外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对安哥拉影响很大,一些民族主义者,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先后成立了三个民族解放组织: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简称“人运”)、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简称“解阵”)和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简称“安盟”),从6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斗争。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战,武装斗争规模越来越大,加之1974年葡萄牙国内发生政变,局势动荡。1975年1月,葡新政府被迫宣布实行非殖民地化,同安哥拉的3个民族解放组织达成关于安哥拉独立的阿沃尔协议。3个民族解放组织的主席在首都安达联合组成安哥拉过渡政府。但由于苏联插手,导致三方分裂。葡军队一撤出,苏联支持的“人运”就宣布成立安哥拉人民共和国,“安盟”和 “解阵”则宣布成立安哥拉人民民主共和国。双方为夺取全国政权发生了大规模的内战。 70年代中期,正值苏联在南部非洲推行针对西方的所谓“掐断战略”,安哥拉内战为其实现这个战略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因为安哥拉在南部非洲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苏联可以利用其机场、港口来打击开往美国和欧洲的巨型油轮。安哥拉内战爆发后,苏联积极向“人运”提供军援,并指使古巴出兵一万余人,帮助“人运”作战。美国为了对付苏联的挑战,则向“安盟”提供军援。南非声称“不能坐视得到苏联和古巴支持的军队危害南非在这个地区的安全利益”,以遏制“苏联影响”为名,积极支持“安盟”,直接介入安哥拉内战。另外,由于西南非洲人民组织的游击战士利用安哥拉南部作为争取纳米比亚独立、反对南非的基地,南非常常借口追击西南非洲人民组织的游击战士,直接派军入侵安哥拉。由于苏、古、美、南非的卷入,使得安哥拉战争更加复杂化。 1976年2月,“人运”在古巴军队配合下,先后在北部击溃了“解阵”的部队,在南部把“安盟”部队赶出城市,建立了全国性政权,该政权陆续得到绝大多数非洲国家的承认,还被接纳为非洲统一组织成员国。虽然如此,但对于广大农村、特别是南部地区,还不能实行有效的控制,“安盟”失利后,被迫退缩到东南部丛林地区,采取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以游击队和运动战相结合,对付政府军的围剿。 安哥拉全国共有32个部族,其中最大的部族为奥温本杜族,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安盟”主席萨文比及其大部分成员都是该部族人。而执政的“人运”大部分成员属金本杜族人,该部族只占人口的五分之一。萨文比不仅对本部族人采取争取和保护的政策。由于上述因素,“安盟”虽然在内战失败后,多次受到政府军的围剿,但还是得到了发展。 与此同时,1981年以来,“安盟”对铁路袭击日益频繁,致使全国铁路交通基本处于瘫痪状态,严重影响了安外汇收入和国内运输。与此同时,“安盟”还袭击了洛比托的燃料库和安唯一的炼油厂。1983年8月,“安盟”加强了军事行动,在南非军队的支持和配合下,出动1万余人,对安政府军和古巴军队发动进攻,首先夺取了中部高原的门户——坎甘巴市,继而又一度攻占首都罗安达以南不到200公里的卡卢洛镇。这次战斗,“人运”部队共有1300余人被打死。为了对付“安盟”的进攻,安政府在8月底发布全国总动员令,并先后在有“安盟”活动的11个省(全国共17个省)建立了军事委员会,要求把对“安盟”的斗争作为全国工作的“优先任务”。但是,“安盟”的活动仍很频繁。 1984年,政府军集中兵力对“安盟”进行围剿’“安盟”丢掉了不少地方。1985年,安“人运”的战略是更多地使用装甲车和战斗飞机对付“安盟”’,其意图是瓦解“安盟”的战斗意志。1987年9月,安政府出动全国二分之一的兵力,约2万人在数千名古巴军和苏联顾问的配合、指挥下,向“安盟”总部所在地发起强大攻势。“安盟”顽强抵抗,南非出兵4千人,在飞机和大炮掩护下深入安境内纵深达500公里,切断了安政府军的供应线,安政府军受到重创,伤亡2千人,为内战爆发以来损失最惨的一次。 到1988年,安哥拉战争已达13年。在长期的战乱中,有5万人丧生,5万人致残,60万人流离失所,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全国75%以上的工矿企业关闭,经济损失达120亿美元,98%的可耕地荒芜,一半粮食需要进口,8百万人口中有240万人在挨饿。曾经遭受葡萄牙殖民者400多年统治的安哥拉人民,倍加渴望和平、重建家园。早在内图总统当政期间,在美国撮合下,安就曾向南非进行过谈判。到1988年,继阿富汗问题日内瓦协议签订两伊停火598号决议公布后,12月13日,安哥拉、古巴和南非在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签署了《布拉柴维尔协议议定书》按照协议,古巴从1989年4月1日起在27个月内从安撤走全部军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