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京城市学院 |
释义 | 北京城市学院(Beijing City University)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举办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前身海淀走读大学,成立于1984年,是新中国第一所具有颁发国家承认学历资格的民办高校。 中文名:北京城市学院 外文名:Beijing City University 简称:北城 校训:改革探索 勤奋进取 艰苦创业 开拓前进 创办时间:1984年 类别:民办大学 学校类型:综合 主管部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现任校长:刘林 所属地区:中国北京 主要院系:公共管理部、经济管理部、国际语言文化学部、城市建设学部 国家重点学科:0个 硕士点:0个 博士点:0个 旧称:海淀走读大学 学校概况北京城市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举办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2011年10月通过教育部审批,正式获得研究生招生资格。 建校以来,学院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改革探索、勤奋进取、艰苦创业、开拓前进”为校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致力于培养服务现代城市发展与管理的高素质人才,在探索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与经验,从而在名校林立的首都迅速崛起,国务院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被誉为中国民办高校的一面旗帜。 今天的北京城市学院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面向未来,北城人将继续深化改革,锐意进取,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城市大学,为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2003年已经开始录取本科生,2011年破公立垄断,首获硕士研究点 校园设施北京城市学院坚持稳健的发展方针,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硬件设施日益完善。目前,学院拥有主校区、航天城、大学城、昌平校区(建设中)四大校区,至2010年,占地面积1000余亩,教学设备总值达14041万元,并建有功能齐全的标准体育场馆、图书馆、学生公寓、现代化教学楼,拥有设备先进的校内实验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拥有计算机5000余台,图书馆藏书近120万余册,实验实训室(中心)70余个,校园网络化、信息化取得长足进展。已初步形成环境优美、设备齐全、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校园。 校园文化该校历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开展第二课堂(社团活动),第三课堂(社会实践与城市义工服务),致力于培养高素质人才。丰富的社团活动为学生的兴趣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每年一度的艺术文化节成为文艺爱好者施展才华的大舞台,“文明校园 健康成长”主题教育活动已成为学生长才干、受锻炼、做贡献的活动阵地。此外,我校首倡城市义工服务活动,鼓励学生们在参与、奉献中收获成长。北城学子还积极响应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志愿服务,尽己所能、服务他人,城市义工已成为京城一道亮丽的风景。 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多彩的学生社团组织、独特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培养了北城人活跃的创造性思维、强烈的公益心和独立自信的精神品格。 现任领导刘林 党委书记、校长刘林,男, 1972 年 6 月生,天津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中共党员,副教授。 1995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律专业毕业后来校工作,先后负责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学院、招生就业办、大学城校区、申本办等部门工作, 2002 年5月起任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现任北京城市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因工作业绩突出, 2001年、 2002年先后被评为教育部全国招生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国就业工作先进工作者, 2003 年获北京市“五四”奖章。 2004 年,海淀区委、区政府授予“海淀十大杰出青年”(1999-2004年)称号,北京市和国家教育部分别授予“北京市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2006年荣获“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并当选为 2006 年度十大教育风云人物。 刘林同志是中华全国青联委员,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学;同时担任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北京民办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北京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和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等全国一级重要学术团体常务理事;被聘为团中央、北京市多个官方部门评奖、评估、评审专家和北京市公安局等部门特约监督、顾问,参与并主持了多个“十五”、“十一五”教育科学重点课题项目、北京市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北京市精品教材工程项目、北京市教委委托项目课题研究工作,论文多次获得全国、北京市市级优秀学术论文奖励。 田培源 党委副书记田培源,女,1968年4月生,吉林人,中共党员,管理学博士,副教授。1996年北方交通大学硕士毕业后来校工作,先后担任高职学部会计学专业教师及负责人(期间兼任北京兴教审计事务所所长)、信息学部党支部书记、校审计室主任、信息学部常务副主任、信息学部主任、航天城校区党总支书记、校党委委员等职务。2010年1月起,任北京城市学院校党委副书记。 田培源同志因工作业绩突出,被多次授予北京城市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北京市海淀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其主要学术领域为财务管理、高等教育管理,曾多次参与高职研究会、会计学会等举办的学术研讨会及科研项目。主编了《新编会计学原理》、《新编财务会计》等教材,并在《审计研究》、《经济问题》等全国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冉楠 副校长冉楠,女,1962年生,四川人,中共党员,副教授,1984年7月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政教系。 冉楠同志毕业后即来校工作,是学校创校教工之一。历任校团委书记、校招生办公室副主任、校长办公室副主任;1997年1月起,任校长助理、校长办公室主任,先后协助校长负责行政、财务、人事、安全稳定等方面工作,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教育工作者;2010年1月起担任副校长。 其主要科研成果有:参与撰写的《我校招收与培养自费生的理论与实践》一文,获北京市普通高等院校教学成果二等奖;参与 “九五”教育科研国家重点课题《民办高校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研究》项目,并负责项目中《民办大学后勤管理运行机制》及《民办大学人事管理运行机制》的撰写;作为副主编参与撰写《高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概要》一书。 曹世平 纪委书记曹世平, 女, 1955年1月生,籍贯河北,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高级政工师。1990年,由海淀区委组织部来校工作,先后负责学校党办、组织、宣传、纪检、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校报、安全稳定、统战等工作,历任学校党总支委员、党委委员、党办副主任、主任、党委书记助理、组织部部长,2009年5月起任纪委书记。 曹世平同志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教育工作者,曾获“海淀区十佳政工师”。 研究成果:主编《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材;参与市级教改立项课题《高等职业专业学生管理的教育特色及模式的研究》,主持校级课题《探索具有高职之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曾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思想教育研究》、《海大教育研究》、《北京城市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论文《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几点认识》获中国改革实践与社会经济形势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胡丽琴 教务长胡丽琴,女,1973年10月生,江西人,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2000年吉林大学硕士毕业后来校工作,先后担任信息学部计算机专业教师、中心支部书记、网络中心主任、软件学部党支部书记、软件学部副主任、软件学部主任、副教务长、常务副教务长、评建办主任、教务长、校党委委员等职务。 胡丽琴同志多次评为校优秀班主任、校优秀共产党员、校优秀教师;获共青团北京市海淀区委员会“岗位创新能手”称号;获共青团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委会、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授予“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获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胡丽琴同志一直从事算法设计、计算机工程、空间信息等领域的工程与研究工作。近年来以项目负责人承担的课题主要有:主持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面上项目“多校区复杂网络环境下IPv6试验床的构架研究与实现”(编号:KM200700006001,经费9万元);主持环境保护部、清华大学的项目“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子课题—数据转换及校验软件系统(经费5万元);主持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纵向项目)课题(编号:2009ZX07424-002)子课题—地下水特征污染迁移规律与三维模拟(经费50万元);主持完成校级课题4项。胡丽琴同志主编《C语言程序设计》、《电子商务基础与实务》等教材,完成专著1部,公开发表论文几十篇。 校长致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时期,教育部决定,在原海淀走读大学的基础上建立北京城市学院,是国家对学校的信任和支持,也是学校发展的新起点。 北京城市学院是一所综合性民办普通高等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举办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将继承和发扬创办海淀走读大学的成功经验,以“改革探索、勤奋进取、艰苦创业、开拓前进”为校训,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开创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新局面。时代要求我们肩负起振兴中华的伟大历史使命,希望与困难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的事业是大有前途的。诚盼国内外有识之士和广大青年关心北京城市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支持学校实现新的腾飞。也欢迎广大 考生报考北京城市学院,师生共同努力把北京城市学院办好。 专业设置北京城市学院成立当年,学校经批准开设6个本科专业 ,同年开始招收四年制本科生和二年制“专接本”学生,逐年增加,现共开设20个本科专业,71个专科专业。 现在开设的20个本科专业分别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土木工程、生物技术、中药学、法学、公共事业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金融学、工商管理、旅游管理、英语、艺术表演、艺术设计、动画、传播学。2006年学校计划内全日制在校生20632人,其中四年制本科生6053人,“专接本”学生798人,专科生13781人。 公共管理学部2009年12月,在原信息学部和原现代技术服务学部的基础上,经过学科整合,公共管理学部成立。公共管理学部以培养全日制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为主,以公共管理学科为依托,大力发展城市人文类、城市管理类、城市服务类学科专业群。现设有公共事业管理、传播学、会计学、法学等18个本科专业及方向,广播电视技术、会计与审计等7个专科专业及方向。 传播系传播专业自1999年开始培养第一批广告人才至2010年,已有10余年的发展历史,办学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硬件条件先进。2006年经有关部门批准,开始培养传播学本科层次人才。目前设有新闻、广告、媒体制作等6个本科方向和广播电视技术等3个专科专业,拥有在校生1500余名。从专业的构成和分布来看,我校传播类专业方向全、专业新,几乎涵盖了传媒实践的相关应用领域。夯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厚的人文素养使学生能够持续发展,实践能力的突出培养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创意思维活跃、传媒实践技术熟练”是我校传播类专业总的专业教育特色。 经济管理学部北京城市学院经济管理学部始建于1987年,23年来,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体同志的努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学部现有金融学(银行理财)、金融学(理财规划)、金融学(证券投资)、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物流)、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师)、工商管理(国际连锁经营管理)、工商管理(涉外物业管理)、工商管理(商务助理)、工商管理(城市物流)等11个本科专业;金融与证券(银行业务)、国际贸易实务、税务(公司税务)、市场营销(营销师)、人力资源管理、出版与发行、工商企业管理(国际连锁)、物业管理(商务楼宇管理)、物流管理(物流师)、物流管理(物流信息化)等10个专科专业。在校生近4000人。 学部设有办公室、教务科、学生科、团总支、党支部、企业服务中心等部门;学部下设东亚研究所。 人才培养建校以来,学院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改革探索、勤奋进取、艰苦创业、开拓前进”为校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致力于培养服务现代城市发展与管理的高素质人才,在探索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与经验,从而在名校林立的首都迅速崛起,国务院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被誉为中国民办高校的一面旗帜。 “面向市场,自主办学”是学院始终坚持的办学理念,经过不断的整合优化,学院现已形成多层次、多学科、多形式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体系与办学格局,本、专科专业近百个,拥有理、工、文、法、管理、经济多个学科学位授予权。学校还面向社会开展成人高等教育、职业资格与技术等级证书培训,发展社区教育。全校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 在人才培养上,学校坚持德育、智育两手抓。教学管理实行“课内严格管理、课外放手搞活”的方式,使学生在自我教育中不断成长。 富有特色的办学理念、准确的人才培养定位以及正确的教育方式取得良好的效果,多年来,我校毕业生以“用人单位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毕业生就业率九年来持续保持97%以上,始终位于首都高校前5名之列,在保证“好就业”的同时,实现了“出路好”,通过提高就业质量,提供专升本、留学深造途径,为学校毕业生职业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校始终以教学质量作为全校工作的重心,加强专业训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教育教学工作上,发挥专业优势,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实行教学制度改革,设立小学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信息化为载体,不断规范教学管理;以课堂教学为重点,狠抓教育改革,成为教育部、北京市教学改革试点单位,多项教学成果获教育部、北京市嘉奖。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的教学水平日益提高,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好评。 学院以其扎实的培养能力、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吸引着万千莘莘学子,成为历年考生报考的热门高校,招生规模连续多年居全市各普通高校前列,是全国唯一一所重点专业进入二本录取批次的民办大学。学院毕业生以“适应能力强、实用本领多、综合素质高”著称于京城各大用人单位,涌现出一大批行业骨干和就业新星。据北京市统计,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十年在首都六十多所高校中名列前五名之内。在保持高就业率的同时,学院更注重就业的高质量,为毕业生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平台。 科学研究升本以来,学校不断加强科研工作,提倡以科研带教学、以科研促发展。在学校领导和教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该校科研水平逐年提高。学校拥有一支以教授、研究员、博士、硕士为骨干的高水准、多学科的科研团队,成为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八五”以来,学校承担各级科研课题与教改研究项目80多个,研究人员及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国家级专利6项。同时,学校积极拓展国际关系,加强校际合作,并举办各类科学论坛,邀请专家学者参与,论坛质量和学校声誉得到大为提高。此外,学校主办的《北京城市学院学报》为北京市一级社科学报、优秀学报。 作为一所综合性高校,学院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城市义工社区服务、奥运志愿者服务、助残就业培训、企业人才继续教育订单式培训、中小企业技术与管理咨询等品牌服务项目受到政府表彰和社会好评。近年来,该校教师参与的国家级与省部级科研立项共30个、共发表论文1200余篇,其中22篇被EI等三大索引收录,并多次获得国家和北京市奖项。 专著29部、教材130余部,其中国家〈十·五〉规划、教育部规划教材12部,北京市精品教材2部。教师论文和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十余个,在全国民办高校中名列前茅。 此外,该校在民办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研究方面成绩显著。信息安全研究所重视科研成果转化,研制出的“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BCUGap7710”等产品获得国家专利,投放市场后,入选中央国家机关和市政府系统招标采购目录。人工智能研究所提出的思维进化计算方法为国内首创,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863等项目资助。 师资队伍大学因为有大师,而不是因为有大楼才成其为大学。北京城市学院原校长傅正泰教授常常引用他的校长曾经说过的这句话来说明教师的重要。大学的校长和管理人员往往因为自己是知识分子,而对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和尊重教师的权益和要求有所忽略。北京城市学院在引进和培养师资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学院自有专职教师1000余人,兼职教工2000余人,其中自有专任教师多数具有高级职称或硕士、博士学位,包括数十名国家级、市级专家和教学名师、市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市级青年岗位能手、师德先进个人等,另有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日本、西班牙、法国、德国等国外教师队伍。兼任教师队伍相对稳定,多为来自周边高校、科研院所的优秀教师和生产、建设、管理一线卓有成绩的实践专家。师资力量的多样化为日常教学带来了鲜活的生命力和质量保障。 作为一所综合性高校,学院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城市义工社区服务、奥运志愿者服务、助残就业培训、企业人才继续教育订单式培训、中小企业技术与管理咨询等品牌服务项目受到政府表彰和社会好评。近年来,我校教师共发表论文1200余篇,专著、教材130余部,教师论文和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十余个,在全国民办高校中名列前茅。 学校实行年薪制,教师的各项待遇同本人的工作量和工作绩效直接挂钩。学校从外校选聘富有经验的优秀退休教授、副教授100多人及讲师和行政人员共640多人,全时在校负责学生管理工作和部分教学工作,保障了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并带领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理论课教师主要是北大、清华、北航、人大、外国语大学等全国重点院校的教师,其中教授、副教授占60%以上。 国际交流学校秉持立足自我、走向世界的发展战略,高度重视国际交流工作,积极拓展国际交流的新领域,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匈牙利、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古巴等二十几个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高校建立了学术交流和各类合作关系,加强了与世界知名高校的联系,推动了校际合作与交流。每年都有学生和教师前往这些国家进修留学、考察访问和学术研究,同时也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和作家前来我校讲学。近几年,学校应邀参加各种国际性教育会展及论坛,如在法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巴西等国举办的“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展”和中西、中古、中俄、中德大学校长论坛以及美国教育工作者年会、“第五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联合国第60届非政府组织年会”等活动。2007年学校还陆续在西班牙、法国等地自主举办了“中国文化周”,师生现场表演与图片、音像等资料展览相结合的方式在当地引起了重大反响,受到了热烈欢迎。建校以来,学校共派老师和学生2500余人次,前往31个国家和地区进修留学、考察访问、合作研究和参加国际展览、学术会议。应邀来校讲学、进行学术交流的海外学者及专家共100余人次。学校接待的境外代表团组累计170余个,共计1600余人次。 学校还和美国、英国、拉美等国产业界建立了长期联系,在校生赴外带薪实习和境外就业项目成果初现。 在这些对外交流活动中,我校弘扬办学理念,展示办学成果,并与境外高校及教育机构共同探讨合作与交流事宜,取得了一批实际成果,为对外交往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学生通过签署的校际合作项目,或短期进修、或实习实训、或留学深造,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校区分布目前,学校建有一个主校区(学校总部)和京南(东方大学城)、城北(海淀区永丰产业基地)两大分校区,共有土地 472 亩,建筑面积 25 万平米,在建工程 2万平米;另外计划在昌平区南口镇征地 1000 亩,已列入北京市教育用地规划,完成征地后将尽快投入建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