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艾拉·迈克尔·海曼 |
释义 | 艾拉·迈克尔·海曼(Ira Michael Heyman,1930年5月30日—2011年11月19日),美国纽约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前校长,2011年11月19日在加州去世,年享81岁 艾拉·迈克尔·海曼生平简介艾拉·迈克尔·海曼 艾拉·迈克尔·海曼生于1930年5月30日,曾就读于名校布朗克斯科学高中,但为了实现自己在篮球等体育项目上的梦想,身高196厘米的海曼后来又转学到霍勒斯曼中学。在那里,他成绩优异,获得了最高学科奖励,并当选为学生会主席。不过,他最终没有走上职业篮球的道路。 1959年,海曼成为伯克利分校法律学院的一名副教授,两年后转为教授。1960年代,当美国掀起“言论自由运动”时,海曼正在担任学校的“学生操行特别理事会”主席。正是这个理事会提交了著名的“海曼报告”,尖锐地批评学校应对校园示威的方式。升任副校长后,海曼指导起草了伯克利分校的“平等权利法案”。经过一系列讨论,它成为类似校园法案中被联邦政府批准认可的第一例。1980年,海曼被任命为伯克利分校校长,并继续倡导为少数族裔学生提供更多的入学机会,将“校园的种族多样化”作为工作的主要目标。 20世纪80年代,艾拉·迈克尔·海曼曾担任过长达10年之久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长,也是该校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校长。在担任校长期间,海曼坚定地倡导推行“平等权利法案”,使得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中少数族裔的比例有了显著增长,而这一行为在当时引起争议。 担成就贡献任伯克利分校 海曼也是一位高效率的“募捐型校长”,在任期间,学校接受的私人捐款由一开始的3000万美元实实在在地增长至1亿美元。海曼也进一步加强了伯克利分校在生物科学方面的专长,系统地巩固、整合了学校在各个子方向上的特长,并通过新建和升级等手段完成了实验室及其他基础设施的改造。 艾拉·迈克尔·海曼(Ira Michael Heyman)曾说:“伯克利在20世纪末不会成为一所伟大的大学,除非它能给予所有人真正平等的学习机会。” 在海曼的领导下,伯克利的本科生中少数族裔的比例由33.9%提高到57.9%,新生的SAT分数也一并提高(这意味着更好的生源质量)。学校教职员工中的少数族裔比例也由原来的8.8%提升至11.5%。“迈克尔是校园多样化的带头人,”时任副校长的罗德里克·帕克在一份纪念声明中讲道,“他的目标就是把那些符合伯克利入学要求,却被忽视的少数族裔学生全都招收进来。他遇到了太多阻碍,没有比移风易俗更难的事了。但海曼却在这里成功地做到了,这需要很多政治勇气。” “迈克尔·海曼是一位伟人,是一位善于激励人心的领导。他的深远卓见为我们塑造了伯克利的未来。” 现任校长罗伯特·伯格诺在一份全校通告中讲道,“一句话概括,他眼中的伯克利应该‘超越于一切对手,且又向所有人开放’。” 史密森尼学会秘书长海曼擅长于在激烈的政治环境下领导复杂的机构,这一特长让他在1994年被任命为史密森尼学会的第十任秘书长。他也是史密森尼学会的第一位“非科学家”身份的秘书长。史密森尼学会是美国一系列博物馆和研究机构的集合组织,也是美国唯一一所由美国政府资助、半官方性质的第三部门博物馆机构。海曼刚刚上任,就面临一个棘手问题:国立航空航天博物馆计划展出投放广岛原子弹的那架B-29轰炸机阿诺拉·盖伊,而一些历史学者和老兵团体却抗议,称这是过于同情日本人的表现。海曼最终取消了原有的展览计划。1995年,展览改为在同一地方不附加任何说明文字摆出那架飞机。即使是这样,也有人批评他太容易屈从于压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