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管异之文集》书后 |
释义 | 作品信息作品名称:《管异之文集》书后 创作年代:清代 作者:梅曾亮 作品体裁:散文 作品原文曾亮少好为骈体文[2],异之曰:“人有哀乐者,面也,今以玉冠之,虽美,失其面矣。此骈体之失也。”余曰:“诚有是。然《哀江南赋》[3]、《报杨遵彦书》[4],其意固不快耶[5]?而贱之也?”异之曰:“彼其意固有限,使孟、徇、庄周、司马迁之意,来如云兴,聚如车屯[6],则虽百徐、庾之词,不足以尽其一意。”余遂稍学为古文词。异之不尽谓善也,曰:“子之文病杂,一篇之中,数体驳见[7]。武其冠,儒其服,非全人也。”余自信不如信异之深,得一言为数日忧喜。呜呼!今异之亡矣,吾得失不自知,人知之,不能为吾言之。余虽学日从事焉,茫乎不自知其可忧而可喜也,故益念异之不能忘。 异之卒于道光十一年[8],其明年,今安徽巡抚邓公刊其遗文[9],命曾亮为之序,乃书畴昔之文语集后,以志吾悲[10]。 作品注释[1]管异之:管同,字异之。 [2]骈体文:又称骈文、四六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文体的形式以对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整齐而富有节奏感。从唐代古文运动起,在从事古文的人看来,骈文之弊在于华而不实。 [3]《哀江南赋》:北周时庾信作,是骈文的名篇。文中结合身世,描写社会动乱,悲悼梁朝的覆亡。 [4]《报杨遵彦书》:南朝时陈朝文学家徐陵的作品,也是骈文。徐陵与庾信齐名,世称“徐庾”。 [5]固:岂。快:痛快。 [6]屯:聚集。 [7]驳:混杂。 [8]道光十一年:1831年。 [9]邓公:邓廷桢,字嶰荺,江宁(今江苏南京)人。道光六年任安徽巡抚。 [10]志:记。 作品赏析管同是梅曾亮的同乡,又同为姚鼐弟子,二人友谊很深,在散文创作上也互相取益模仿。这篇书跋,虽然没有正面提到管同的文学成就,但通过自己由好骈文转而专攻古文的事实,称述了管同高人一等的文学见解与批评,以及给予自己的终身难忘的影响,这比空洞的赞美之词,实在要深刻得多了。 作者简介梅曾亮(1786~1856)中国清代散文家。字伯言。江苏上元(今南京)人 。道光二年(1822)进士。梅曾亮少喜骈文 ,与同邑管同交好,转攻古文。姚鼐主讲钟山书院 ,二人俱出其门。管同早卒,曾亮居京师20余年,承姚鼐余势,文名颇盛,治古文者多从之问义法,有继主文坛之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